APP下载

一键解锁这座基因库古陶瓷“密码”

2022-07-15陈曦

中国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基因库器物景德镇

陈曦

古老的青花瓷能与“数字化”发生什么样的撞击?景德镇古陶瓷的“基因”入库,又能为陶瓷工艺提供哪些科学依据?

前不久,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揭开神秘面纱。“目前,首批近万件明代御窑瓷片标本已开始制作,这是一批最受学界、藏界关注的陶瓷考古资料,预计将于一年半内完成入库。”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日前对《中国收藏》杂志记者表示。

引人关注的是,这座基因库绝非网络时代存储数字信息的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库。从其命名上看,“景德镇古陶瓷”揭示了其数据资料来源,“基因”则揭示了它的角色与功能——既提供陶瓷工艺的科学依据,又代表着中国瓷文化的底色。

据翁彦俊介绍:“未来5 年左右,我们将把景德镇历代官窑、民窑的典型器物标本基因都成系统、成序列地建立起来。我们给自己定下的期限比较短,正是因为想让大家尽快用上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

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学界顶尖专家团队的联手打造下,这座基因库的分量更是不言而喻。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设立,对于构建陶瓷考古年代框架体系、研发古陶瓷鉴定方法、制定陶瓷行业技术标准、推动陶瓷数字藏品与文旅应用等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基因库?它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放眼四海只此一家的古陶瓷基因库,缘何诞生于景德镇?作为闻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镇在中国乃至全球陶瓷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早在宋代,这里便已开始为宫廷烧制御瓷,元代则在此设立官窑,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技术更是独领风骚。与其他地方相比,景德镇的陶瓷工艺一直传承至今,尤为难得。

据了解,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及其前身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40多年的考古工作中,发掘出土了多达2000万片陶瓷标本。这批珍贵的标本时代序列清晰,能够提供最为权威、可靠的数据。千余年来中国古代陶瓷文明的“密码”,尽在这些层层累叠的瓷片中。

翁彦俊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其实他早在2013年开展景德镇落马桥窑址考古工作时便已萌生了想法,希望能建立一个真正符合学术目标、能对考古成果进行长期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然而,当决定要做基因库时,他发现这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与书画等文物艺术品门类相比,陶瓷有着优良的物理性能,除了图像信息之外,陶瓷的胎、釉及烧造温度等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在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时,还需考虑到各种设备的适用性等问题。此外,面对日常繁重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工作,还要让大家对数字化统一认识,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翁彦俊说道。

而随着物质、设备等条件的改善,在近两年的考古田野发掘、室内整理和修复等日常工作中,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国内众多机构开始了全程采取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这无疑为基因库的建立奠定了数据基础。基于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数字化技术水到渠成的时机,2021年7月,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开始筹建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而“天时地利”之外更有“人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院校机构也加入到基因库的采集研究工作中。权威、强大的资深专家团队基于海量的景德镇古瓷片标本,开始了一场古陶瓷信息数字化的“征途”。

“基因库标准的制定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工作。”翁彦俊表示,与珍贵的古陶瓷完整器相比,小小的瓷片更利于开展技术检测,能适应能谱电镜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对检测对象的要求。“在采集古瓷片标本信息时,我们采取了‘7+X’的标准。”他介绍道。

“7”是指除了考古信息,形、胎、釉、彩、纹饰、底款、装烧工艺这7个方面是基因标本的核心信息,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各家合作单位共建。据了解,古陶瓷基因标本包括物理和数字两种形态。科研人员将对御窑厂、落马桥、湖田窑、南窑、南市街等当地瓷业遗址发掘出土的窑业标本进行整理,根据现有完整器物的年代、形制、工艺等特征,选出最具代表性者组成“标准器物流”。在此基础上,完成“标准器物流”中每件标准器物所对应的实体样品制备与虚拟样品构建。

“X”则指的是相关延展信息。据翁彦俊介绍,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管理平台是开放式的,能够接纳其他机构或个人上传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经过审核通过后,将实现古陶瓷基因库的共建、共享,最终呈现一个包罗万象的古陶瓷数字化世界。“比如明成化青花鹤颈瓶,它的物理标本分为残片、粉末、断面、薄片等4种形态。而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我们可以同时了解到这件器物在考古出土时以及修复后的完整器是什么样的,包括它的三维复原图、海内外博物馆的同类藏品信息乃至拍卖情况等资料,均可在平台上呈现。”翁彦俊介绍道。

在标本样品信息元基础上绘制古陶瓷文化知识图谱,是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一大智能化特色。比如在平台上检索“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蟋蟀罐”,便会展现其基因知识图谱。除了器物本身的考古信息、成色工艺等直观的数据外,包括“朱瞻基”“ 故宫”“青花云龙纹”“景德镇”甚至“周杰伦”“国家记忆”等相关的关键词均会出现,体现了“算法推荐”的智能性。翁彦俊解释道:“想要建立一个更智能化的数据库,包括基因信息的编排顺序、展示方式,以及一个标本与其他标本之间的关联等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某些方面的信息,普通人甚至学界专家可能也未必能想到,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算法在这种时候便会对研究产生极大的助益。”

尤其令陶瓷收藏爱好者、制瓷业从业者等群体欣喜的是,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数據资源的开放共享,势必将提供一把打开陶瓷艺术新世界大门的“ 钥匙”、一部信息量巨大且权威可信的陶瓷“百科全书”。

目前,古陶瓷鉴定一方面依靠眼力等针对实物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也会运用仪器检测等科学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判断。在翁彦俊看来,当藏家乃至考古工作者遇到一些高仿器物时,在不熟悉这类瓷器或窑口的情况下会面临难以判断的问题。因此,大家迫切地需要一个标准的数据库作为参考。

“即使将陶瓷拿去做相关检测,可能还是无法得到断代信息,而只能得到元素成分比例或是图谱。比如用拉曼仪器对孔雀绿釉中孔雀绿成分的元素进行分析后会产生一份图谱,但根据目前许多提供拉曼仪器检测的厂家自带的数据库,仍旧无法对其属于明代还是清代、是官窑还是民窑作出判断,检测方也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概率。所以,这就还需要一份标准图谱进行对比。”翁彦俊指出,对于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将藏品检测分析后的数据与古陶瓷基因库的信息相互对照,就能得出清晰的判断了。而当在基因库中找不到相应的数据信息时,对这件器物就应持更谨慎的态度。

值得一说的是,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管理平台是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正式开始运行的,同时也生动诠释了这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这样一个数字化成果不仅将为古陶瓷研究者、收藏爱好者们提供更为权威、全面的资源宝库,其所传递的更是一种文物融入时代和生活的开放、共享精神。在翁彦俊看来,文物考古数字化如果只停留在小圈子中,便很难发生较大的“化学反应”。因此,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会让普罗大众都感觉很有参与感,并欢迎公众基于其中的资料共创数字藏品、文创产品,共讲中国故事。

“通过包括我们的基因库在内的文博资源,给公众提供一种‘原料’或‘工具’,让他们能更好地在创造中表达自己的想象力,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而并不在于其中的技术性。一些专业技能的确重要,但那绝对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还是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翁彦俊如此说道。

猜你喜欢

基因库器物景德镇
景德镇陶溪川酒店凯悦臻选
中华传统器物制作文明的现代创造转换与现代美育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身如器物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我的家乡景德镇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关乎非遗的蚕种“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