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赖进口、诳骗选票:民进党能源政策的底层逻辑
2022-07-14能武
□ 能武
台湾地区的政党政治涉入公共议题程度深,但凡脱离政党政治因素去讨论台湾公共政策都是偏颇的。加之,能源领域本就是资本高度集中、受政治影响明显的产业领域,在台湾地区既有的政商关系结构中,台当局的能源政策必然是受到政党政治所影响的。长期以来,在台湾地区的低质且内耗的选举中,各个政党无法估计长期的整体利益,而只考虑如何赢得当下的选举。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能源政策却成为政党间选举攻防的工具,甚至是骗取选票的利器。
台湾地区的能源供应极具脆弱性。因其自身无法生产能源,能源对外依赖程度必然偏高,这直接导致能源供应也必然存在不稳定性。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已经形成了对化石燃料的极度依赖,但伴随环保意识的兴起,台湾地区既有的能源结构受到重重挑战。
台湾民众环保意识的兴起,与民进党以及其环保侧翼的“努力”不无关系。民进党躲在“重视环保、反核”的大旗下,为赢得选票为自己不断贴上“环保、反核政党”的标签。但当民进党完全执政后,又对能源、环境承诺频频“跳票”,使得广大台湾民众共同为一党之私付出代价。
/ 台湾高雄新大火电厂
“高度仰赖化石能源进口”为台湾地区能源供应的基本格局
根据台经济部门《能源统计手册》显示数据,2020年台湾地区能源总供给量中,进口能源占97.79%,自产能源仅占2.21%。按能源种类区分,煤及煤产品占30%,原油及石油产品占44.17%,天然气占17.17%,核能占5.67%。从台湾地区2020年的发电结构来看,燃煤发电与燃气发电占比高达八成。可见,煤炭、天然气在台湾的能源供应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需求量极大,且严重依赖进口。
另一方面,因台湾产业用电需求持续增加,更加剧了台湾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作为台湾地区的经济支柱,半导体产业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独占鳌头。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均会对该产业格外关照,而台湾高校毕业生也以进入半导体产业工作为荣,半导体产业在台湾可谓“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半导体产业尽管产值颇高,也可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但始终是一个超高耗能、产生高度污染的产业。
近年来,台湾的各大半导体厂商纷纷选址再设新厂,持续扩大半导体产能。这直接导致半导体产业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与日俱增,进而使得“半导体产业与民生抢电”的现象出现。仅在2021年5月中四天内就接连发生两起无预警的大规模停电,影响多达562万户家庭,彻底粉碎蔡英文政府“到2030年不缺电”的梦幻承诺。
台当局既想继续维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又对短期内调整台湾地区能源结构又无能为力,唯有加大对石化能源的进口力度,继续强化了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众所周知,化石能源的燃烧会排放大量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当地以及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尤其又以煤、石油的燃烧更是会产生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水银、可吸入颗粒等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甚至是对人体致癌的物质。这不仅使得空气污染严重,更是让民众怨声载道。
以台中地区来说,近年来因空气污染严重的新闻而屡见报端。造成台中地区空气污染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是“台中火力发电厂”,它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也是全台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燃煤发电厂前列。另外,台中地区的“第六套轻油裂解厂”长期排放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等空气污染物也是让台中地区空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台中地区的各层级“选举”绝不离开对“空污”的激烈争辩。
一方面,面对经济发展而加大电力供应;另一方面,民众亦无法忍受因化石燃料带来的空气污染,从而引发激烈讨论。这也成为台湾舆论中能源议题中长期的争议焦点所在。
为选战而“反核”的民进党
对于长期标榜只有自己才是“进步”代表的“民主进步党”而言,尽管“永续发展”(大陆译为“可持续发展”)经常出现在其宣传品上,却在赢得选举后执政期间对台湾地区能源政策显得更加束手无策,未有丝毫“进步”,甚至只能退步。
其实,核能已逐渐在各国或各地区能源结构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核能甚至在一些国家的能源结构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法国核能发电比例更高达超过70%,比利时与韩国也接近40%。但一直以来,“打造非核家园”与“寻求台独”“推动全民公投”以及“守护食安”作为民进党的“神主牌”。在选举的时候,民进党以此为赋予自身至高无上的道德感,故意串联起所谓的“健康、安全、民主”的想象。
民进党高举“反核”大旗,他们相当自信地认为但凡遇到选举只要喊出“反核”口号,就可以在选举中赢得胜利。可是,自从民进党完全执政以来,包含“反核”在内的“神主牌”均成为其执政的毒药、成为在野政党攻击的痛点,变成民进党妄想长期执政的绊脚石。这也再次突显出,民进党为赢得选举的不择手段。一方面,台湾民众对空气污染反对声浪逐渐扩大,民意反弹让完全执政的民进党倍感压力;另一方面,要在保障因半导体产业产能扩大带来用电需求增长的同时,又不增加核能的供给。所以,只好增加对环境相对友好的天然供应。但是台湾自身又无法产天然气,只能依赖海运进口,大大增加了整个台湾能源供应的不稳定。
更为讽刺的是,为了兴建“中油三接供气工程”而位于桃园海岸的大潭藻礁面临破坏与威胁时,社会各界拿着“藻礁永存”照片质问蔡英文背弃诺言,但此时的蔡英文却无动于衷,继续织造谎言蒙骗民众。“一个谎言后,就必须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成为民进党最真实的写照。
“2025非核家园”的幻境
为延续“反核”的承诺,民进党信誓旦旦地宣布以2025年作为其“非核家园”建成的目标。为此,台当局经济部门也提出能源转型以“‘减煤、增气、展绿、非核’洁净能源发展方向为规划原则,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兼顾降低空污及减碳”的进路。但这样的规划真的切实可行吗?
根据台当局经济部门统计,2020年仍有11.24%的核能供电。为了降低,以至于达成所谓“非核”的目标,在无法持续增加燃煤供电的情况下,唯有增加相对清洁的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供电的供给。
/ 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台积电厂房
2020年度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2019年的5.56%微降至2020年的5.40%。 这也意味着未来五年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成长幅度要提升至61.6%才能达到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0%,才能达成其“2025非核家园”能源规划之再生能源占比目标。对于台湾而言,因地形所限无法大规模发展水电,只能发展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但是风力发电机组对于整个台湾地形而言,可供放置陆地风力发电机组的区域并不多,而且陆地风力发电机组因低频噪音、光影闪烁等问题易影响附近民众而引发抗议。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又面临设置成本高、工程难度大、容易造成海洋环境破坏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台湾地区的夏季用电高峰恰好盛行东南风,风力弱,风力发电始终难以负担夏季用电高峰,而太阳能发电同样受限于土地资源。台湾地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均集中在东部沿海平原,地狭人稠。太阳能发电无论是发展地面型或是屋顶型的,都需要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加之太阳能电力稳定性与其发电成本来说,劣势明显可见。所以,太阳能发电在台湾的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而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如地热能、海洋能等无法大规模投入商用。所以,再生能源完全无法支撑所谓的“2025非核家园”目标。
在无法获得再生能源提供足够的能源供应时,依靠更多的燃气发电来支撑产业界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还要取代原本核电的发电比重。这对于目前台湾的能源结构与发展来看,“2025非核家园”仍然是民进党编织的幻境而已,窒碍难行。
正如前文所言,“仰赖化石能源进口、诳骗获得选票”才是民进党能源政策最为核心的基本逻辑。毕竟对于民进党来说,最在乎的是下次选举中是否获得更多的选票赢得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