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2-07-14王赛男张美
王赛男,张美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 HIV)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AIDS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在2016年提出“3个90”的愿景,即2020年实现90%的HIV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已知的感染者90%接受抗病毒治疗,接受治疗的感染者90%病毒达到抑制。截止2020年,第一个90%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检测是实现 “3个90”目标的基石。MSM作为感染HIV的高危人群[2-3],为进一步了解MSM人群HIV检测的影响因素,本次拟对现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开展MSM人群干预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
1.2 方法 检索词:英文主题词:“MSM”、“HIV testing”、 “Influence factor”,英文自由词:“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Testing, HIV”、“AIDS Testing”、“Testing, AIDS”、“HIV-AIDS Testing”、“Testing, HIV-AIDS”、“HIV Infection Diagnosis”、“ Diagnosis, HIV Infection”、“Relate factor”、“Risk factor”、“Health Correlates”、“Risk Score”、“Risk factor scores”、“score, Risk factor”和“Population at risk”。检索策略:(1)MSM OR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2)HIV testing OR (Testing, HIV) OR (AIDS Testing) OR (Testing, AIDS) OR (HIV-AIDS Testing) OR (Testing, HIV-AIDS) OR (HIV Infection Diagnosis) OR (Diagnosis, HIV Infection);(3)Influence factor OR (Relate factor) OR (Risk factor) OR (Health Correlates) OR (Risk Score) OR (Risk factor scores) OR (score, Risk factor) OR (Population at risk)。通过(1)AND(2)AND(3)检索外文数据库,在中文数据库通过“男男性行为者”、 “男男同性恋”、“男同”、“HIV检测”、“影响因素”、“危险因素”、“相关因素”检索词检索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先对检索所得文献查重,去重后通过题目及摘要阅读初步筛选出相关文献,通过对筛选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以确定是否纳入分析。(1)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2020年;②研究对象为未感染HIV或不知道自己感染状态的MSM人群;③研究内容为影响MSM人群既往发生HIV检测行为(包括自检、医疗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开展的HIV检测)的因素;④数据可追溯原始数据并完整。(2)文献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包含女性、变性人群; ②研究对象包括感染HIV的MSM人群;③研究内容为HIV检测意愿或HIV检测接受度等实际并未发生的行为;④报告、评论、论坛、专家意见、综述以及定性研究等;⑤数据资料描述不完整、不清楚;⑥研究内容、研究数据和研究对象相同的文章。(3)数据提取以及质量评价:按预先设计的表格提取文献中数据资料,资料包含发表时间、作者、样本数、研究设计、各研究分组信息及各组检测人数。文献质量评估参照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11个条目[4]进行评估。两名研究员各自独立完成数据提取和评价工作,不同意见通过讨论决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R(4.05版本)软件进行Meta分析,Q检验检测资料异质性,异质性检验I2>50%,P<0.1即认为存在异质性,异质性资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体效应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反之则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3篇,其中中文5篇,英文8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估见表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估结果
2.2 HIV检测率的Meta分析 纳入文献13篇,共有23 124名MSM。Meta分析结果显示,HIV检测率为58.24%(95%CI:50.57%~65.54%),检测率中位数为62.7%,其中墨西哥MSM人群HIV检测率最高为71.1%,纽约青年MSM人群HIV检测率最低为23.2%。见图2。
图2 MSM人群HIV检测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 MSM人群HIV检测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13篇文献中3篇文献报道了肛交性行为史与MSM人群HIV检测率的关联性,异质性检测显示无异质性(I2=0.0%,P=0.81>0.1),取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肛交性行为史与MSM人群HIV检测有关(OR=2.01,95%CI:1.82~2.22),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MSM人群HIV检测行为率是未发生肛交性行为的MSM人群的2.01倍。其余影响因素分析均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95%CI:0.49~1.74)、性角色(OR=1.01,95%CI:0.54~1.93)、工作状态(OR=1.57,95%CI:0.98~2.52)、无保护肛交性行为史(OR=1.33,95%CI: 0.58~3.07)、既往性病史(OR=0.69,95%CI:0.20~2.46)及药物滥用史(OR=0.76,95%CI:0.13~4.37)与MSM人群HIV检测行为无关,文化水平(OR=2.11,95%CI:1.63~2.73)、性取向(OR=1.80,95%CI:1.28~2.55)、多性伴行为(OR=1.74,95%CI:1.21~2.49)及既往接受过HIV咨询服务(OR=6.44,95%CI:1.77~23.46)与MSM人群HIV检测行为有关。见表2,图3。
表2 MSM人群HIV检测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续表2
图3 影响MSM人群HIV检测因素的Meta分析森林图
2.4 敏感性分析 因各因素分析纳入文献较少,小于10篇文献,因此本文没有使用倒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18]。Meta分析有异质性且结果存在相关的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逐步剔除1篇文献对Meta分析结果无影响。
3 讨论
近年来Bhatt等[19]和Eisinger等[20]学者提出“检测不到=不传染 (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U=U)”观念,即HIV感染者通过规范化治疗病毒载量检测不到其就不具备传染性,而这一切的基石就是检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MSM人群HIV检测率56%,高于意大利本地人群26%的HIV检测率[21],这说明相比于一般人群MSM具有较高的检测意识。Brito等[22]在巴西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性工作者HIV检测率仅为39%,King等[23]在俄罗斯针对注射吸毒人群的调查显示吸毒人群HIV检测率为53%,均低于本研究MSM人群HIV的检测率,这说明虽然同样是高危人群,但MSM人群HIV检测率较性工作者和吸毒人群高。而An等[24]研究显示美国MSM人群高于90%HIV检测率,徐园园等[25]调查显示MSM人群HIV检测率65%,均高于本次Meta研究结果,这是因为前两者研究对象为有HIV检测意愿的MSM或研究对象是通过MSM小组和同伴推荐的方式获得,而这类MSM本身较为活跃更易于采取HIV检测行为。
本研究显示,文化水平为大专及以上MSM人群更倾向于采取HIV检测行为,Eastman等[26]同时在高中和大学开展HIV检测活动,结果发现,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会更倾向于HIV检测,James等[27]研究显示随着学历增加HIV检测意识也会增加,这可能与多数高校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够影响更多的学生去了解HIV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采取HIV检测行为有关[28]。Taggart 等[29]研究发现同性恋更易发生高危行为,这与当前研究得出的“性取向为同性恋,更倾向于采取HIV检测行为”的结果一致。在南通开展一项调查显示高危行为的人群HIV检测率也较高[30],可能因为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更易于寻找咨询检测服务[31],这也解释了既往接受过HIV咨询服务的MSM人群更倾向于采取HIV检测行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也提示,有肛交行为和多性伴行为高危行为HIV检测率较高,这与Katz等[32]和Furegato等[33]调查发现有高危行为的MSM人群检测率较高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MSM人群HIV检测率较低,性角色为同性恋、较高学历及有高危行为的MSM更易于采取HIV检测行为,提示我们在MSM宣传干预工作中要根据目标人群的特征进行评估从而开展精准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