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诊断治疗过程中血液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7-14仲远庞敏蔡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化葡萄糖血糖

仲远 庞敏 蔡冉

糖尿病是临床中最多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发生的巨大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上升。血糖指标异常升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而血糖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不仅会增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会损伤机体多个脏器,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仍未找到可以根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主要还是利用降糖药物、饮食运动等联合干预的方式,降低与控制机体血糖水平,以避免并发症,而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病程,越早干预血糖控制效果越好,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原则。血液生化检验是临床用于诊断内分泌疾病的常规手段,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疾病,可以通过生化指标检验及时发现患者的血糖异常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参考[2]。基于此,本文研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血液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60 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参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36~70 岁,平均年龄(48.21±7.27)岁。研究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48.16±8.95)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11±1.65)年。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授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组经临床全面检查确认机体健康,无重大疾病;②研究组诊断符合2019 年版《ADA 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下)》糖尿病诊断标准;③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给出的诊断标准;④无相关检验禁忌;⑤患者及(或)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并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②合并重度感染、高渗昏迷者;③近期接受重大手术者;④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精神或认知明显障碍者。

1.3 方法 ①血糖指标检验:FBG 检验前禁食12 h,可饮用适量的水,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糖检验,所有人员均采集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己糖激酶反应检测法对葡萄糖于静脉血液当中的具体含量进行检测,重复检测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FBG≥7.0 mmol/L 即判定为糖尿病。②血液生化检验:两组人员进行生化检验前均需禁食12 h,且禁止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禁止开展剧烈运动,于次日开展相关指标检验,检测前,让患者静坐10 min,然后用EDTA-K2抗凝管及生化促凝管抽取静脉血液样本各2 份,每份采集量为2.5 ml,生化促凝管血液样本采集后2 h 内,以1000 g 离心力进行离心处理,持续5~10 min,提取上层血清,于4 h 内进行FMN、TC 及TG 等生化指标检测,用EDTA-K2抗凝血进行HbA1c检测,符合HbA1c≥6.5%、TG>1.70 mmol/L、FMN>2.4 mmol/L 或TC>5.20 mmol/L 任何一条,即可判定为糖尿病。③葡萄糖耐量检测:检测前3 d 受检者均可正常进食,若存在饮食较少的情况,检验医师可依据检测方案指导受检者适当增加饮食。葡萄糖耐量检测前的24 h 内,所有受检者均需禁食,于次日清晨开展葡萄糖耐量测定,取受检者静脉血液2 ml,对其FBG 水平进行明确,再备水300 ml,对葡萄糖进行溶解,将其作为葡萄糖水,用力摇晃均匀之后让受检者饮用,分别于饮用之后30、60、120、180 min 采集其尿液与静脉血样本,分别进行血糖量、尿糖性质测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受检者2 h 后的葡萄糖耐量>11.1 mmol/L 即可判定为糖尿病。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的FBG、2 h PBG水平,正常值参考范围:FBG 3.9~6.1 mmol/L,2 h PBG 7.8~11.1 mmol/L。②对比两组的葡萄糖耐量、HbA1c、FMN、TC 及TG 水平,正常值参考范围:葡萄糖耐量30 min:7.8~9.0 mmol/L,60 min:7.8~9.0 mmol/L,120 min:≤7.8 mmol/L,180 min:<6.1 mmol/L;FMN 1.5~2.4 mmol/L;TC 2.83~5.20 mmol/L;TG 0.56~1.70 mmol/L。③统计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的疾病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研究组FBG、2 h PBG 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mmol/L)

表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mmol/L)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耐量对比 研究组HbA1c、FMN、TG、TC、葡萄糖耐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耐受量对比()

表2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耐受量对比()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3 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的疾病检出率对比 研究组HbA1c、FMN、TG 的疾病检出率均高于葡萄糖耐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的疾病检出率对比[n(%),n=60]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也随之发生明显改变,受饮食、环境等多类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糖尿病的困扰与危害。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群为疾病高发群体,由于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并不会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病十分隐匿,极易被患者忽视,而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则可能会引发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累及患者多个重要脏器,一旦多种疾病联合发生时,不仅会给糖尿病的治疗造成极大困难,甚至还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4]。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着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可对患者多个脏器造成不良影响,引发机体水电解质紊乱等异常状态,而糖尿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发生异常等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发病早期时,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常被漏诊,导致病情持续恶化,引发不良预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尽早确诊疾病,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将其水平控制在正常稳定的状态是预防各类糖尿病并发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患者必须严格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定期入院开展健康检查,明确自身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5]。

在以往的临床中,对于糖尿病疾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主,即“三多一少”判定方法,分别是多饮、多食、多尿以及身体消瘦,但因为这部分临床表现均属于非特异症状,仅以此进行疾病诊断误诊率非常高,在糖尿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应用价值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生化检验逐步在糖尿病疾病诊断中应用,通过生化指标检验了解患者机体的血糖代谢异常、血脂水平等情况,以此进行疾病判定,从而提高疾病检出率,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就目前来看,现代医学研究仍然未找到糖尿病的根治方法,糖尿病无法根治导致临床对于患者的治疗只能以控制病情为原则,但是早期临床对糖尿病的认识并不够全面,可以明确的仅仅只是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病情持续恶化,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为根本原则,以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正常与稳定,故而能否对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糖升高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是治疗的关键[6]。血糖指标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临床一般采取FBG、2 h PBG 两项指标作为疾病诊断的检验指标,但患者的血糖水平极容易因为饮食而受到影响,仅仅通过血糖检验结果,并不能确保疾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存在较高的误诊、漏诊风险,临床应用局限性比较大,而且此种检测不适合重复、多次的开展。HbA1c 与血糖指标相比,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此指标可以维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HbA1c 属于血红蛋白和血糖联合产生物,所以HbA1c 在检验时数值波动非常小,不会因为饮食、运动等因素而产生波动,所以,相较于血糖指标,HbA1c 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一旦血糖水平升高,患者机体内部的HbA1c 就会随之上升,两者呈现一种正比例关系。TC、TG 则是临床血液生化检验中的常规指标,同样会因为机体血糖水平波动而发生改变,机体血糖水平越高,TC、TG 指标水平也会随之上升,其中TG 是人体能量贮存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组成脂质最关键的成分,TG 的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风险因素[7]。TC 则主要体现的是患者血液当中全部脂蛋白内胆固醇的含量总和,是临床用于进行血脂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而血脂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液当中,一旦机体内的血脂水平发生异常,即表示受到某种疾病的影响,而糖尿病正是引发这种血脂改变的主要疾病,因此,血脂指标检验联合血糖水平检测,可有效提升糖尿病的疾病诊断准确率[8-10]。FMN 是人类血浆中蛋白质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物质,可以将患者2~3 周之内的血糖水平反映出来,而检验速度快、价格低,是临床用于糖尿病病情控制的主要指标。由此可见,对糖尿病进行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可依据其HbA1c、TC、TG、FMN 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定,从而为糖尿病的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鉴别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1,12]。本次研究也显示,研究组FBG(9.79±2.54)mmol/L、2 h PBG(11.46±1.43)mmol/L均高于参照组的(4.27±0.36)、(5.22±1.1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A1c、FMN、TG、TC、葡萄糖耐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A1c、FMN、TG 的疾病检出率分别为96.67%、96.67%、98.33%,均高于葡萄糖耐量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开展血液生化检验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疾病检出率,还能为其疾病严重程度、病情控制效果等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机体FBG、2 h PBG、葡萄糖耐量、TC、TG、FMN 及 HbA1c 等指标水平与健康人员相比均明显升高,临床可以借助于这些指标进行疾病诊断,尤其是开展血液生化检验可进一步提升糖尿病的疾病检出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建议临床积极应用。

猜你喜欢

生化葡萄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医生手术后“豪饮”葡萄糖注射液 一般人能喝吗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超/亚临界水中还原糖分解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