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与MRI 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2-07-14赵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淋巴瘤影像学准确率

赵雪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淋巴瘤都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年来上述两种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1]。由于二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2],易发生误诊,如果不能科学鉴别,将会对患者治疗及预后造成严重损害。脑组织活检是临床检验金标准,但由于属于侵入性检测,因此患者接受度低,因此临床鉴别主要通过影像学诊断。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68 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T 与MRI 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68 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40 例,淋巴瘤28 例。男48 例,女20 例;年龄36~84 岁,平均年龄(55.63±9.46)岁。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病理资料完整,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非自愿参与本研究,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沟通交流障碍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MRI 诊断:以3.0 超导MR 机为患者诊断,设置层厚及层距为3 mm,矢量T1WI 设置为450~500 ms,T2WI 设置为 3500~4500 ms。矩阵为460×268,视野为230 mm×230 mm,层厚为6 mm。在脊柱扫描过程中,相关参数设置要进行适当调整,如TR 和TE 设置分别为2165 ms 和85 ms。期间以扎喷酸葡胺作为增强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射后,为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分析,获取诊断结果,并且传输到专业的图像软件处理设备中,进行软件影像的阅片分析。

CT 诊断:以64 排多层螺旋CT 为患者诊断,诊断过程中主要从颅脑扫描着手,扫描参数设置为层距、层厚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碘海醇300 mg/ml,剂量以1.5 ml/kg 为宜,经肘静脉注入,速率控制在3.0 ml/s。得出诊断结果,传输到影像学处理软件,阅片撰写诊断报告。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率=(真阳+真阴)/总例数×100.00%。②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MRI 诊断准确率为97.06%(66/68),CT 诊断准确率为79.41%(54/68)。MRI 诊断准确率高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1,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2.2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CT 诊断影像学特征显示:表现为病灶组织多见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出血信号,但病灶周围无钙化、囊变情况。MRI 诊断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边缘清晰,可清晰显示病灶组织周边水肿状态,且观察面积大于CT,T1WI 和T2WI模式呈现高信号,扫描增强后多呈“梳齿样”强化,少数呈闭环、火焰、结节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 诊断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组织常见等(高)密度影,以中心型强化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见病灶周边水肿,少部分患者可见出血、钙化、囊变情况。MRI 诊断影像学特征显示:T1WI 呈等(高)信号,扫描增强后呈均匀强化特点,表现为“缺口征”、“尖角征”。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多发于颅脑脱髓病变[3],目前其治病机理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脑脊髓神经轴索髓鞘损伤或出现障碍相关[4],表现为呕吐、乏力、视觉模糊等症状,与脑部肿瘤症状相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发于中枢神经系统[5],目前尚无中枢神经以外淋巴受累报道,其临床致病机理尚不明确,但研究显示多继发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6],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7]。患者表现为呕吐、头痛等症状,易与脑胶质瘤、转移瘤和室管膜瘤混淆,临床尚无特异性检测方法[8]。二者临床症状表现极为相近,进行科学、准确鉴别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脑组织活检虽然检验结果准确,但由于对患者机体具有一定损伤,因此临床应用并不广泛。

随着诊断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CT 和MRI 诊断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两种诊断技术均可为患者确诊及排查提供有效帮助。但是由于二者诊断技术应用形式不同,在诊断处置过程中,所得诊断结果也就会有所差异。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为例,CT 诊断和MRI 诊断的效果明显不同。CT 影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表现为病灶组织多见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出血信号,但病灶周围无钙化、囊变情况;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灶组织常见等(高)密度影,以中心型强化为主[9],随着病情进展,可见病灶周边水肿,少部分患者可见出血、钙化、囊变情况。MRI影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病灶边缘清晰,可清晰显示病灶组织周边水肿状态,且观察面积大于CT,T1WI 和T2WI 模式呈现高信号,扫描增强后多呈“梳齿样”强化,少数呈闭环、火焰、结节状。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T1WI 呈等(高)信号,扫描增强后呈均匀强化特点,表现为“缺口征”、“尖角征”。

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肿瘤状态具有较高相似性[10],因此误诊几率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 诊断准确率为97.06%(66/68),CT 诊断准确率为79.41%(54/68)。MRI 诊断准确率高于CT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1,P<0.05)。可见,CT 与MRI 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注重二者诊断影像学评价,找出影像学图像差异,做好诊断筛查工作,并且要与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诊断。

综上所述,MRI 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准确度高于CT 影响诊断,应广泛推广,但对于部分不具备MRI 检测条件医院应用CT 诊断时需要注意区分二者的影像学图像特征,避免发生误诊情况。

猜你喜欢

淋巴瘤影像学准确率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