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2022-07-14叶盛松
摘 要:地方文化属于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包含的文化资源多种多样,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内容十分丰富。在小学美术教學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与运用地方文化资源,让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小学美术与地方文化之间的结合,对美术教学的创新、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及人才个性化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19-0025-03
引 言
近年来,课程改革全面倡导学科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资源拓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地方文化作为重要课程资源适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能够加强对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使学生学习美术时深入了解自然内涵与地域内涵,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保证美术课程多样性及综合性[1]。
一、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丰富美术课程资源。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课堂教学不仅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也需重视文化的传承与知识的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地方文化资源中包含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2]。
其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单纯讲解教材内容难以使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如果仅仅采用讲解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能够加强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体现教学多元性,增强教学整体效果[3]。
最后,有利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些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逐渐被遗忘。地方文化资源要得到更好的传承,需要各部门的努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教育抓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认识与感受地区特有的文化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自觉保护文化资源,为传承地方文化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二、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对策
(一)重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在运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充分重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革命先辈优秀的精神品质。小学生通过接触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加强对历史的认识与了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4]。红色文化资源是通过红色标志、红色记忆、红色道路来体现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资源,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红色文化。教师要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意义和当今主流思想加以融合,让学生体会到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教师要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民族危亡时刻的紧迫感,体会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顽强和不屈。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并思考如何在当下运用美术作品弘扬红色文化。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节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适当拓展,结合地方特有的红色资源,让学生构思建党节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闽北红色文化,带领学生了解底蕴深厚的闽北红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的史料加以串联,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生动地展现本地区的革命历程。教师可以截取象征性的记忆符号和红色文化印象,并对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加以全方位解读。教师要让学生用语言形式表达这些红色文化符号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用绘画、摄影的方式构思建党100周年宣传画或表现闽北革命的印象画作。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美术的手法把革命历程特别是重大历史转折点的历史意义展现出来,如何将宏观上气势磅礴的战斗胜利场面和微观上人民的喜悦之情加以融合。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画作进行自我解析,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心路展现出来。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感悟到革命的艰辛历程,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并把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这种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拓展,使美术课堂教学获得更为明显的效果,还能使学生获得红色文化精神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重视运用地方特色建筑资源
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建筑方面的欣赏、绘画、设计、摄影、手工等内容较多,但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教材中的建筑比较陌生,往往难以对其内涵、作用、价值产生深入的认识[5]。因此,教师可以把地方建筑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将美术教学和当地特色建筑进行结合。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在建筑风格方面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地方建筑特色。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建筑所展现的地方古代建筑风格和构造加以简单介绍。在介绍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特色,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的角度出发,思考其成因是什么,发展的历程是什么,现代的应用是什么。教师通过这种介绍,可以让学生理解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进而思考用什么样的笔法能更好地体现这种特色。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思考未来当地的建筑会向什么风格发展,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建筑特点,掌握建筑基本结构,然后进行速写及线描。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不仅可以将民族特色体现出来,还能彰显时代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绘制建筑图画时,不仅要考虑到笔法,更重要的是运用光影来烘托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光影变幻带给人心灵上的感受,并结合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的创作为学生讲解光影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光的变化体现出建筑的历史意义,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出地方人民经历过的苦难和今天生活的美好。
例如,在教学“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二十二世纪的建筑”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具有闽北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福建省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峡阳古民居“土库”,了解“土库”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学生绘画古建筑和设计未来建筑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自由发挥想象与创新的过程中,融入地方古建筑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保留古建筑的特色,而不是仅从实用性去考虑。学生要思考古建筑的哪个部分最能体现地方文化特征,并将这种建筑构造在绘画中加以妥善利用。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体现建筑的发展,也能将地方建筑的深刻文化内涵体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同时明白保护历史建筑的意义,理解传播、传承民族历史的重要性。
(三)重视运用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
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属于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美术教学却不局限于这两方面,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的民俗文化,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也是当今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展示彩绘图片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思考本地区特色民俗文化。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并结合生活实际会对民俗文化有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的认知。这种认知将指引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闽北地区保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平战胜鼓和建瓯挑幡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战胜鼓和挑幡的精彩视频和图片。在欣赏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延平战胜鼓的表演形式、表现技法、排阵步法、人员服装和建瓯挑幡的布局、场景及幡的造型、特点、装饰、色彩等,加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学生观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民俗文化的具体表现特征。教师可以将这些特征加以总结和归纳,并对这些民俗文化的形成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此外,教师还要适当传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绘画中体现这些特征。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让学生站在一个表演者的立场去作画。这一过程不单单是让学生观察图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图片中表演者的想法,要让学生思考其表现出高兴、热情、欢快的神态的原因,理解特殊节日对当地人的重要意义。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体现地方特色,展现浓浓的乡土气息。
例如,在教学“绘画中的节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延平战胜鼓表演和建瓯挑幡的情境表现在绘画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民族文化更好地体现在绘画中,引导学生适当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在不失真的情况下通过色彩搭配、细节描绘、景物烘托等手段将节日的欢乐气氛更好地展现出来。教师要让学生将战胜鼓或者挑幡加以突出,体现民俗特色。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要对其画作进行点评,让学生从色彩搭配、比例关系、人物表情、蕴含境界等方面去思考改进方案。这种方式可以将当地丰富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和小学美术教学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
(四)重视运用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
我国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丰富,地方特色小吃也各具风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饮食文化融入其中,运用陶泥、彩泥、黏土等材料引导学生制作地方传统饮食模型。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将体会到饮食的制作过程,了解其中包含的家乡人民的劳动智慧。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观看制作视频或图片,了解独特的制作手法、流程、要点,进一步体会地方文化特色。在观看的过程中,通过视频的进一步讲解,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地方特色饮食的历史渊源,并感悟其蕴含的思想。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自身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教师要动手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文化的传承和魅力。以闽北饮食传统文化为例,在闽北地区,小吃饮食文化独树一帜。如建瓯“吉阳四宝”中的“宝莲子”“建瓯光饼”,延平区峡阳镇的“筷子面”“蛋菇”“桂花糕”,以及政和“小胳”等小吃。在教学“五彩缤纷的生活”和“有趣的彩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在网上查找闽北地方特色小吃素材,了解食物颜色、形状、质感等特征。在学生收集素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增强学生对传统饮食的认识。例如,在创作“宝莲子”“筷子面”和“蛋菇”“小胳”这几道小吃时,学生以彩泥、陶土或橡皮泥为制作材料,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揉、捏、搓、团、盘、切、压的制作方法,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展现鲜明个性与独特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想法和思考运用在美食的实际创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后和家长多沟通交流,让家长配合学生将其在课堂上所创作的作品用面粉等食材烹制出来,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新式小吃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创作过程和饮食的实际制作过程加以比较,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更加真实地还原制作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如果自己讲述本地方的特色美食文化应采取何种形式、何种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家乡传统饮食文化,也能获得比较丰富的创作素材。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不断提高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
结 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改革有效实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为贴近,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赵美琛.鄉土资源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01):138-139.
高贤.地方资源进课堂之秸秆变形记:张屹名师工作室“融合传统文化美术教育”主题研究系列[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213-214.
杨为京.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合地方文化资源[J].学周刊,2020(23):161-162.
陈芸芳.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路探究:以福建省为例[J].学周刊,2021(35):3-4.
杨晓如.将龙母庙宇建筑融入美术欣赏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广西教育,2020(29):146-147.
作者简介:叶盛松(1972.12-),男,福建南平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峡阳中心小学,校长,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南平市延平区“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