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区服务”为载体 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研究

2022-07-14李中强

南北桥 2022年5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育人思政

[ 摘要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缺血”“后劲不足”的问题,要突破目前的瓶颈,需要进一步探寻社会实践资源,充分挖掘“社区服务”内容,抓好协同育人契合点,建立健全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机制,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稳定性,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持续性发展,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思政教育总体目标。

[ 关键词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29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统一是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步骤,要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握实践育人规律,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寻找适合高校学生参与实践的社会课堂,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的长期性、常态化、持续性、固定化、可操作性,推动青年学子能够真正有效参与社会实践。

1 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高校也纷纷响应和落实,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持续实施过程中受到学校制度、综合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依然存在参与面小、内容空泛、模式单一、投入甚微等问题,未能很好地服务思政课教学。

1.1 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

2018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并且要保证课时,随即各高校积极行动,把实践课时纳入教学大纲,以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但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对其重视不足,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有宣传、有规定、有要求,但存在落实少、持续发力不足、缺乏后劲儿等问题,致使实践教学难以贯彻落实。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缺乏经费投入。部分高校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是“资金浪费”,尤其是民办高校,更是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这样很难有组织、系统性、持续性、成规模地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涉及面窄、生存难等瓶颈。二是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安全是每个单位都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尤其是高校,思想活躍、行动活跃的青年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这无疑也给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加了障碍,部分高校认为,宁愿少进行甚至不进行实践教学,也要避免一切不利安全的各种因素。

1.2 思政课实践教学专职教师的普遍欠缺

术业有专攻,随着专业发展的精细化要求,尤其是高校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来说,需要指导教师具备更专业的组织、策划和执行能力,要有持续的实践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有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但就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每位教师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兼顾研究方向以外的研究工作,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教师,而思政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更倾向于理论教学,并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他们的优势都是在课堂教学上,其精力和时间也倾向于课堂教学的准备,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尴尬。

1.3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载体探索的缺失

从人的本质来看,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而实践要在现实社会中进行,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于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特定场所实践,通过体验和思考以后获得真实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社会感染和启发使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人力、财力、安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高校对于实践教学载体平台的发掘和构建受限,有的学校只是在重要节日组织小部分学生去参观红色基地,部分高校甚至没有提供任何渠道和机会,仅限于在校园内由学生自发开展相关活动。由于学校缺乏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和开发,使得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渠道,造成思政课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最优。

2 借力“社区服务”载体,助推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推进

所谓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青年学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需要融入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去深入观察社会生产、生活,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中,体验和感受服务社会的宗旨。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和社区服务内容的丰富性,适合把社区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场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中来实现实践育人的要求。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社区服务内容也丰富起来,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协同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而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将成为社区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2.1 发掘社区服务载体,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

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推进和落实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缺乏、经费不足、形式和内容单一、活力型基地没有及时发掘和利用等。而把社区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地正好可以解决以往存在的瓶颈。首先,社区作为宏观社会的缩影,能保证实践内容的丰富性、广泛性和正向性,把社区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一方面,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元素,其存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能够使学生感觉更亲切、距离更近,这也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内容的社会性,能够适应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第二,是区位优势。高校可以选择把自己所在的社区作为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克服距离成本,减少经费投入、降低安全隐患存在,可操作性较强。第三,能够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人才支持。目前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专职指导老师依然欠缺,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过程中,可以把社区工作者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充分把握交流和学习机会。另外,学校也可以邀请长期处在一线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作指导。

2.2 参与社区服务,催化实践育人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网络普及化的浪潮中,不良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和大局意识,严重减弱了大学生承担历史重任的动力。当代青年大学生亟须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解决对社会的认识问题。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十四五”时期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社区服务内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与思政课的内容息息相关,是社会发展状况与治理状况的缩影,持续性地让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使高校思政课与社区治理工作有效融合,有助于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感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其一,角色置换,认知社会。让大学生走进社区,以一名人民公仆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深入基层,深入社会生活,接触人民群众,通过劳动感知,充分感受社会发展进步的来之不易,在国情大课中增长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提振青年学子对国家治理的信心,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保持平稳的心态和身心健康,更加珍惜现有成果,促进其心理健康,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的服务精神。

其二,深入实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帮助他们升华思想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深层次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在工作方面,能够不断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以更加适应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3 社区治理需求,呼唤实践教学融入。

随着社会治理重点下移,使社区工作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客观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大学生作为一支强大的力量,能够运用到社区工作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治理运行压力。社区治理应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契机,以高校为资源方,搭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服务平台,鼓励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发展工作,以达到互惠双赢。

3 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社区服务的路径探索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共享是以“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的价值理念,以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共建行动为逻辑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理念,重视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合作机制。

3.1 转变教学理念,共谋育人大计

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必须要以创新的理念作为实践行动共识与指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仅靠学校单打独斗的育人效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更是如此,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社区资源的重要性,应树立大教育观,树立协同合作的理念,探寻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契合点,积极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共担育人责任、共谋育人大计、共推实践育人,全方位多维度地影响学生,促进实践教学更好地铸魂育人,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共享育人成果。

3.2 加强顶层设计,走实组织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领导,把握方向,凸显重要性,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效、持续进行。第一,由校方出面向上级部门申请与就近社区的合作意向、合作内容,强化多方协作共推;第二,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联合领导小组,由上级部门相关人员担任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学校团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学生会等部门和社区各部门共同参加,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研究制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建章立制,规范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秀林,王于,李怀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7.

[2]贾国燕. 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路径探讨——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改[J]. 教育教学论坛,2021(43):164.

[3]习近平.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23(2).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0-12-22)[2021-04-08].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 html.

[5]姬赟璐,王东. 参与体验与协同共享: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质要求与机制创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6):43-49.

[ 作者简介 ]

李中强,男,河南登封人,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助教,硕士,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 项目名称 ]

本文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以“社区服务”为载体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编号:HNMXL20210006)。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育人思政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