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22-07-14谢冶曼
[ 摘要 ]
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着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将非物质文化遺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显著丰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还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教育工作者要想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政教育功能,要能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需要基于一定的现实的背景,学习并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文化价值,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可行性。
[ 关键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其以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每一个炎黄子孙。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备开阔人们视野、教育感化和团结人民的重要功能,还能有效慰藉人们的心灵,安抚人们不安的情绪,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起到重要的教学作用。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其强大的教育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教学资源,将其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并没有具体的规范,但是大体上来看还是相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非物质的文化财产,具体是指离世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文化财富,古代的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对文化的重新认定和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涵包含了历史环境、传承载体和精神实质三个层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备深刻的生命力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形态,更是具备体系结构和丰富内涵的文化生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基本可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认知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还能够更好地认识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其次是“经济”价值,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经济价值,其产生的经济利益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有着成本低利益高的特点;最后是促进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类传统民族文化的集合体,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以天人合一的教育理念促进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蕴藏着鲜明的文化特征,教学工作者要能够充分挖掘它们在人们情感表达、心灵诉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孕育出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其中就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的内有精神文化和人们在历史长河过程中有生命力的创造,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我国历来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国内众多高校也开始不断挖掘各类民间文化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渗透着各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理念。如果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角度考虑,可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如下教学优势:首先,其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不仅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也蕴藏着高级文化;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岁月考验的,还包含了多个不同的领域,知识体系完善且多样化;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蕴含着的教学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其不仅具有娱乐和审美价值,也兼具道德宣扬的教育作用。在物欲充斥的当前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人们精神动力的发展源泉,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传统文化和高校教育历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如果高校思政课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融合,就会很快走向腐朽。但是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各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的凝聚作用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具备借鉴作用的。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应的教育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刚好成为重要的教学要素。如果高校的思政教育单纯沿用传统固有的教学套路,那么就可能会出现流于形式的教学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高效的教学渠道,不仅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性、积极性,而且加上其本身就具备民间文化、民俗节日等,只要能够将其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融入一些人情世故、伦理道德等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巧妙地将诗歌元素融入其中,那么思政课堂的文化气息会变得更加浓厚,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具备较高认知水平的青年群体,无论在审美、思想、文化、品味上都已经形成了基础认知。但是人文素质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智力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德育教育内容的补充。人文素养作为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修养的集合,同时包含了个人道德品质、观念和态度等内容。可当前大学生文化倒退、素养下降的现象层出不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现出来的道德情操、人文关怀等均能够成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的重要内容。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2.1 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看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支撑该教学体系的高校思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民族精神等,每个单独版块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属性决定了其需要从民族文化中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等传统美德。由此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的传统美德,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和源头,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具体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其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生的课程丰富多样,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课程的核心所在。高校教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贴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寻找教学素材。例如教师可以考虑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其中的民族体育活动就具备较为重要的教学价值。如人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包括赛龙舟、踢毽子、拔河、射击、比武等,此类项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以踢毽子为例,高校可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踢毽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大学生追根朔源,认真学习毽子的历史背景,然后制作文化宣传内容,并进行文化融合创新,创新毽子的踢法。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还可以通过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族创新精神。
2.2 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看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需要相应的教学载体的支持。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则具体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导主体,教育载体有利于联系教学主体和客体。如民歌,还包括各类蹴鞠、太极拳、抖空竹等传统民间游戏,都可以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能力,通过该教学途径还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反馈,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结合是具备可行性的。
例如,可以将民族音乐艺术作为教学载体之一,以戏曲文化教学为例。戏曲文化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同时包含了音乐、美术、功夫、文学等内容。戏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体系中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信奉且认可的娱乐审美活动,简单的一出戏曲表演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并通过真人演绎,将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戏曲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优良工作品质,传递“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理论教育最好要能够和实践教育积极融合,若高校的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每学期带领学生前往不同地区实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通过调研的方式进行学习。
2.3 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来看
教学环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忽视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类社会活动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存在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具备深刻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化、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当代社会,各类文化交叉思潮融合,人们的思想也容易受到外部价值观的侵袭,如会出现道德衰退、诚信失落、价值取向迷失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缺乏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能够认识到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良好的精神环境,发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政教育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是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其能够以无形和有形的力量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师需要做到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包括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够真正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学习。其次,校方也要发挥好教学引领作用,为高校思政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注重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融合教学和教学应用,引导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魅力,向学生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内涵。
2.4 从隐性教育渠道来看
隐性教育指在宏观角度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和内隐的社会活动使教育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更加提倡将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过程中,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情感态度等产生积极影响。隐性教育是相对显性教育而言的,主要以课堂为主要依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备多样性和广泛性,民俗节日、民间曲艺、传统手工技艺等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内。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展开教育,能够起到寓教于乐、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更加符合隐性教育的教学特性。故从隐性教育的角度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备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出其原有的价值。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学习思政课程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
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布置校园文化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均罗列出来,如历史节日、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然后专门改建文化角或者建设文化教室,让学生能够随时看到相关内容,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具体包括拆分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成宣传栏等。也可以发挥好现代媒介的教育功能,如借用广播、电视等进行宣传教育。
3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具备可行性的。在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被高度重视的教育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本身蕴藏的教育价值受到广泛认可。要想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政教育功能,就必须从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环境和隐性教育四个层面依次落实教学,四者应该是协同发挥教学作用的,内容作为重要的教学载体,隐性教育和教育环境相互呼应。
参考文献
[1]雷彦巧,付国,谷晓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融路径探析[J]. 散文百家,2021,34(12):99-100.
[2]叶萍,李敏.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黑河学刊,2021(2):67-70.
[3]王思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其价值及路径为重点[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9(2):65-68.
[4]刘倩.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38(20):91-93.
[5]冯晓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学生德育价值研究[D]. 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9.
[6]张震甜. 我国普通高校龙狮运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 作者简介 ]
谢冶曼,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项目名称 ]
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401)。
2018年度邵阳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思想政治视域下高校校园舆论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18SZ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