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共党史教育摆在大学新生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
2022-07-14王彦翔陆薇
王彦翔 陆薇
[ 摘要 ]
对大学新生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他们掌握方法论、摆正价值观、增进认同感和汇聚正能量的需要。文章针对大学新生中共党史教育中存在的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党史教育的积极性、软硬件条件不完善等问题,从高度重视中共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用青少年语言“讲”党史、用古今中外法“比”优劣、在身边细微处“践”初心和注重中共党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理论性新、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
[ 关键词 ]
大学新生;中共党史;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26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抓好青少年的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大学新生站在社会青年向合格大学生转变的交汇点上,背负两种身份、肩负未来希望,他们的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进步,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1 开展大学新生中共党史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新生学好中共党史不仅对国家的未来影响巨大,同时也是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蜕变转变的需要。
1.1 掌握方法论的需要
大学新生刚入校门,缺少社会阅历的积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的要求、社会的热点、国内外形势看法片面甚至负面,容易被人诱导走上歧路。学史能明理,大学新生可以把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之机、国家始创之际、经济蓬勃之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对自身定位的认识作为应对顺境、逆境、困境的借鉴。
1.2 摆正价值观的需要
大学新生抱着考名校、学技能、保研、出国等小目标考入高等学府,较少具备“为‘强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大情怀。学史能崇德,大学新生可以在共产党人以身许国、舍家报国、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操中找到精神向导。
1.3 增进认同感的需要
大学新生远离家乡和亲友,对陌生的校园一时难以融入,加之大学纪律要求多,大学新生相对同龄的社会青年自由度明显要低,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认同感不高。学史能增信,大学新生可以在党艰难的成长历程中感受党之不易、党纪之重要、党史之光荣。
1.4 汇聚正能量的需要
大学新生刚入校园还没有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活很长,刚经历残酷的高考,自己应该先放松享乐一下。大学新生可以在中共党史学习中深刻体会“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不忘初心刻苦学习,拒绝“躺平”心理,才能實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2 当前大学新生中共党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专门针对新入大学生群体、应对新生特点、解答新生疑惑、帮助新生转变的教育无论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保障条件上都有些许差距。
2.1 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的针对性尚有差距
高校的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多是以思想政治课为载体组织实施的,这就存在对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问题。中共党史教育大都放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既没有专门开设中共党史课程,也没有相关选修课程。授课基本都是以多个行政班级为单位组织。部分课程采取开卷考试形式,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就是“无所谓,开卷考试容易”,受此种思想影响,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刷视频、看小说、睡大觉、迟到早退等现象增多,无法保证教育效果。部分高校还存在中共党史教育的宣传氛围不浓厚的现象,缺少一些诸如“党史风采”“党史文化墙”等宣传工具。没有针对“青少年是对变革最敏感、最容易陷入困惑的群体,却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这一特点开展教育,大学新生的教育与其他群体的教育大同小异。
2.2 缺乏针对中共党史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教育的自觉性和经常性上有差距
现阶段高校的大学新生生在新世纪,长在和平富足的环境,对中共党史内容缺少代入感,加之身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受历史虚无主义、实用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也让中共党史的普及和认知受到限制。有些学生甚至会有“历史是过去的东西,现在的中国不会历史重演了”等想法,这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学习中共党史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党史教育的效果,进而对大学新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无法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中共党史教育没有很好地和大学新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尚未形成党史教育的规范制度,存在“抓一抓、紧一紧”的现象。
2.3 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软硬件条件都存在不足,教育在体系化上有差距
目前,党史教育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育实施。大多数课堂依然采用“满堂灌”形式,缺乏实践环节设置。“课堂内”实践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受大学内外因素的影响,校内实践的机会屈指可数,教育效果想达到“课堂外”实践的效果比较难。另外,党史专业教师配备不齐全。多数高校承担党史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历史专业出身,中共党史专业的教师非常少。历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讲清楚历史的过程,党史属于政治学范畴,首先要考虑的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因此历史学教师不一定能胜任党史教育。大学新生正处于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之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类型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出来。据调查,大学新生网络使用率近100 %,其中每周上网 10 小时以上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新型载体的庞大力量,给大学推进中共党史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学新生对新媒体中出现的文章观点、价值导向等问题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受到干扰。不利于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发展。大学没有真正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将党史故事、理论授课、图片展览等内容整合、聚拢起来,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各自为战。
3 深入推进大学新生中共党史教育的对策
高校应针对大学新生的特点,用新生喜爱的方式,围绕党史学习16字目标经常、持续、系统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帮助新生廓清思想迷雾,在一入大学校门就打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情感基础,激发他们把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不断夯实提高素质、报效国家的基础。
3.1 高度重视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大学新生重视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真正做到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新生设置中共党史相关课程,特别是应该在大一选修课中加大党史教育的学分比重,引起大学新生对党史教育的重视。最后,思想政治理论相关课程,特别是党史教育相关课程应加大考试难度,将“开卷考试”调整为“闭卷考试”,改变大学新生心理状态,从而刺激大学生学习党史等课程的愿望。另外,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毒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如今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介绍、还原、真实的历史事件,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帮助大学生去伪存真。更要重视互联网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影响力。
3.2 用青少年语言“讲”党史
新时代的大学生充满阳光,热情似火,学习新事物能力强,在中共党史教育中,需要结合大学新生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具体翔实的数据、身边的事例讲党史,通过寓理于情、寓理于事、寓理于物,让大学新生从心灵深处体悟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自觉摆正价值观。第一,借助互联网络讲。利用校园网播放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学习强国平台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央视和地方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制作的精品节目,着重引导大学新生体悟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信仰、斗志昂扬、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这类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在无形之中强化了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第二,利用红色资源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堂教育之外,要组织青少年学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要善于利用好校园内部资源,合理设置党史教学实践环节,以新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党史宣传,较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在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等特殊时机,到红色旅游胜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场所,感受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且艰辛的历史,在缅怀革命先烈的过程中做好党史教育。这样既体现了重视历史文化优良传统,又提升了大学生尊崇、敬畏英雄的赤子之心。第三,运用身边事例讲。利用班会和班级活动时间,讲述同龄段英模、典型和本单位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着重引导大学新生体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能为国家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3.3 用古今中外法“比”优劣
根据新生喜欢比较的特点,运用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研究党史的“古今中外法”,通过纵横比较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让大学新生增强做好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进对国家、对党的认同。第一,比过去现在。采取举事例、列数据、观图片等方式,重点比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民生、民主、自由和法制等与人民密切相关的事项,让大学新生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就是行”。第二,比校园内外。让大学新生与毕业生比生活学习条件,与入学前身边同龄人比成长进步,使新生珍惜来自不易的大学生活。当然,也应该教会新生坦然面对国家、社会和学校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
3.4 在身边细微处“践”初心
党史的学习效果最终体现在行动上,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在日常点点滴滴中一以贯之地践行。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帮助新生树牢“国家兴亡、匹夫有则”“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理念,让新生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强国梦。同时,为大学新生搭设人尽其才的舞台,让新生在校园里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路径,坚定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第二,服从师长管理。讲清民主与自由、个性与服从的关系,鼓励新生发扬民主,为学校提建设性意见,尊重新生个性,帮助新生走上多彩的成才路。同时,也要强调在课堂上、在集体活动中,任何人员都必须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第三,刻苦学习本领。大学既要集智研究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意外伤害的组学方法,让新生科学学习、安全生活;又要加大学习物资器材、医食住行娱乐的保障力度,让大学新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生活中,练就过硬本领,勇担社会责任,不断进取、奋力争先,以高度的热情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
3.5 注重党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特别是党史教育的教师,政治站位要高。坚持将党和人民的立场作为自己的立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其次,中共党史教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扎实的专业功底。对于大学党史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有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诸多关键人物的历史贡献讲清楚、说明白,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讲清楚、说明白。
4 结束语
高校中共黨史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尤其是对于新入学的新生,中共党史教育必须要与新时代的世情国情相结合,突破一切僵化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紧密联系大学新生的实际情况,让大学新生充分了解和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而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无愧于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华林.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 德育教育,2018,4(10):25-27.
[2]王丽. 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J]. 青年与社会,2020(5):10-11.
[3]习近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3-19.
[ 作者简介 ]
王彦翔,男,山东招远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侦查学。
陆薇,女,安徽安庆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学办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本科生思政教育及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