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7-14王若禹赵敏
王若禹 赵敏
摘要:分析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对考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省级涉农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局部热点分析等地理学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与聚集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哪些因素会影响涉农龙头企业的布局。研究发现,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呈现出向晋中地区聚集的特征,并在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三市交界地带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热点区域,而冷点区域则零散分布在太原市西北与忻州市中部。在影响因素方面,公路总里程、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涉农龙头企业的布局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则与涉农龙头企业布局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发挥热点区企业辐射效应、完善省域交通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造地区知名品牌、解决农村人口流失问题等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涉农龙头企业;企业分布;核密度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1-0179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e-related Leading Enterprises in Shanx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Ruoyu, ZHAO Min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0, Shanxi, China)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e- related leading enterprise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The study took agriculturalrelated leading enterprises in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sed geographic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local hotspot analysis to study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use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which would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leading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ricultural-related leading enterprises in Shanxi Province gather in the central of the province and form obvious hot spots in the junction of Taiyuan, Jinzhong and Lvliang, while the cold spots are scattered in the northwest of Taiyuan and the middle part of Xinzhou. In term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total mileage of highwa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tal power and the total retail sales of social consumer goods show clear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layout of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while urbanization rat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ayou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adiation effect of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in hot spots, upgrading provincial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building regional famous brands and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population loss.
Key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e- related leading enterprises; enterprise distribut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0引言
新型農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众多新型经营主体之中,涉农龙头企业的地区带动能力最为显著,其在引领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引进新型优质农业生产要素、构筑产业链、形成完整产业体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并且,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聚集能够使以上各种效果更为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加速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形成强有力的地区产业集群。可以说,涉农龙头企业数量的多少以及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直观反映[2]。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发展涉农龙头企业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从何处着手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成为了各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的主要课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扶持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山西省农业资源丰富且品种独特,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为响应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总部署,同时也为了寻找经济发展新方向,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山西谋求出路,山西省政府着手调整经济结构,引导山西省产业支柱由原本高污染的重化工以及矿物开采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出台了一系列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的政策性文件。2018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涉农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以及其他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实力雄厚的产业集群。2019年底,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又发布《拟认定山西省2020—2021年度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对拟认定的470个省级涉农龙头企业予以公示。据此,本研究以山西省省级涉农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在山西省内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今后地方政府制定涉农龙头企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较为合理的建议,从而促进地区农业产业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并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些许借鉴。
1文献回顾
农业区位布局理论出现较早,Thünen[3]在其著作《孤立国》中有过阐述,意在通过合理的农业布局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有关企业布局的理论研究则可追溯至Marshall[4]的新古典区位理论,其后Weber[5]在其著作中对新古典区位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目前,企业布局相关理论已较为成熟,许多学者选择在研究方法上作出创新。易平辉[6]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偏离系数估计法、空间自相关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国国家级农业涉农龙头企业布局进行分析。白如山[7]从空间、类型2个维度对企业布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张丽等[8]运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对大连市文化企业分布与演进进行分析。潘方杰等[9]采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中国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及多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孙骜等[10]运用空间集聚程度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在研究内容方面,熊友云等[11]对中国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发现多数省份龙头企业呈现聚集分布。李扬等[12]认为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差异正在逐步加剧,且这种整体性差异的增加受地区内部差异的推动。李晨曦[13]对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发现有“城密县疏”的特征。胡定利等[14]认为城市企业数量及空间布局的合理程度可作为判断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李昱洁[15]从空间、所有制和产业分布三方面对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僵尸龙头企业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并借助相关数据分析造成僵尸企业聚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蒋辉[16]引入司法文明指数与市场化指数来研究前者对涉农龙头企业布局的影响。李会等[17]就中国物流企业的布局及演变进行研究,认为物流企业的布局与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和政策规划有较大关联。张辉[18]对大连市涉农龙头企业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发现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程度的行业差异。
可以看出,当前对企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在方法上已较为成熟,学者们引入各类地理分析方法来辅助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效果。但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像化工、物流这样的二、三产企业上,涉农企业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而有关涉农龙头企业的研究更为稀少。且目前有关研究往往从全国出发,视角较为宏观,缺少对中国局部区域涉农龙头企业的分布特征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涉农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从局部区域的角度做更为细致的研究,令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涉农企业扶持政策提供参考借鉴,激发涉农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2.1.1核密度估计法核密度估计是地理学研究较为常用的空间分析工具。其在描述目标现象在空间上的聚集以及沿距离衰减的效应方面功能十分突出,本研究将运用该分析方法来获取山西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相关数据。核密度估计值的计算见式(1)。
2.1.2局部热点分析法核密度估计能较为直观地反映研究对象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以及聚集特征,但缺少量化指标,无法回答多大的密度才算密集这一问题。运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可以对研究对象在空间上的冷热分布作出定义。计算见式(2)。
2.1.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常用来研究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非确定关系,本研究利用此模型来分析与山西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计算见式(4)。
2.2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0—2021年度省级涉农龙头企业为主要研究對象,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百度地图锁定每一个涉农龙头企业的确切坐标位置,并以此为依据对这些企业进行测度分析,利用ArcGIS6.0软件生成山西省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各类可视化分布图。用于分析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山西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各项政策规划文件。
3山西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分布特征分析
本研究对2019年确定的山西省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坐标进行核密度分析。为了保证所生成图像具有较好的可视效果与参考意义,在借鉴相关研究的经验并进行反复试验后,将搜索半径设置为2,最终形成涉农龙头企业的核密度分布图。之后运用Getis-Ord Gi*进一步分析省级农业涉农龙头企业在局部区域是否存在集聚状况以及不同区域企业集聚现象的显著程度,并使用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对涉农龙头企业赋予冷点、热点区域,实现可视化操作。为更直观表现聚集程度高低,冷热点区域被划分为99%与95%两个水平的置信度。
3.1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分布特征
山西省2020—2021年度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共计470个,平均每个地市有省级涉农龙头企业42.72个。从地域上来看,晋中地区的省级涉农龙头企业数量要远高于其他2个地区,达到205个,已接近总数的一半,而晋北地区的涉农龙头企业只有97个,不到晋中地区的半数。从区域内部来看,晋北三市的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差距较小,分布相对均匀;晋中地区各市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差距较大,最多的吕梁市有74个,最少的阳泉市只有25个;晋城市是全省省级涉农龙头企业最少的地市,只有23个,除此之外,晋南地区的其他地市的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均超过了40个,处于全省中等偏上的水平。山西省各市省级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分布见表1。
借助ArcGIS10.6软件将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坐标与山西省区县矢量数据相关联,得到了山西省各区县省级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分布情况,再用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将各区县依据涉农龙头企业数量的多少划分为H-H(13~18个)、H-L(8~12个)、L-H(4~7个)、L-L(0~3个)4个聚集水平,各区县省级涉农龙头企业聚集水平见表2。表现为高水平聚集的区县共17个,其中属于晋中市与吕梁市的各4个,属于太原市与阳泉市的各2个,属于大同市、朔州市、临汾市、长治市与晋城市的各1个。部分高水平聚集区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接壤,形成涉农龙头企业连片聚集区域。在11个市政府所在地中,只有太原市小店区、晋中市榆次区和长治市潞州区表现为高水平聚集,其余各区省级涉农龙头企业较少,聚集水平较低。
为更直观地分析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本研究引入地理集中度指数这一概念,见式(8)。
为研究山西省市与市之间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分布差异,本研究引入区位基尼系数来进行分析,见公式(9)。
其中GINI代表基尼系数,m为山西省地市数,μ为各市涉农龙头企业数量的平均值,Xk与Xh为不同市涉农龙头企业的数量。区位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1]之间,若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越集聚,则系数越接近1,越均匀则越接近0。经计算,山西省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为0.21,因此山西省地市间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分布较为均匀。
3.2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空间聚集特征
省级农业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聚集情况如图1,从全省范围来看,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的分布呈现出局部地区集中的不均衡特点。涉农龙头企业聚集最为明显的地区出现在省会周边,沿晋中吕梁两市行政边界,再到太原晋中边界,涉农龙头企业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形成一条宽广的集聚带。在阳泉南部、临汾运城边界以及长治晋城边界,涉农龙头企业也有较为明显的聚集现象。晋北涉农龙头企业分布较为均匀,省级涉农龙头企业数量本身就相对较少,很难形成连片的企业集聚带,故其聚集区面积小而细碎,聚集程度也比较低。
3.3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局部热点分析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将局部热点分析的行政单位细化至县,形成的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的冷热点分布如图2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分布的热点区域基本处在山西省中部,置信度为99%的热点区有文水县、汾阳市、清徐县、平遥县、太谷区和祁县这6个县级单位,并且,这6个县均处于太原市、吕梁市和晋中市的交界地带;置信度为95%的热点地区分布在99%置信度热点区周边,有离石区、介休市、沁县、榆次区和榆社县五处,其中离石区属于吕梁市,沁县属于长治市,其他三地属于晋中市。冷点区域相较于热点,所涉及县数量较少、面积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其中99%置信度的冷点区只有娄烦县一处,属于太原市,是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开发扶贫重点县;95%置信度的冷点区有静乐县和原平市,属于忻州市,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工业城市。除此之外,其他县级单位均为不显著區域。
4山西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4.1变量选取及说明
为更好地反映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空间分布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联系,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对2019年山西省各区县单位省级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及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设置了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投入、农业生产条件、财政支持、市场规模、劳动力投入等6个方面共计11项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指标的设置情况见表3。
4.2影响因素分析
指标的综合统计检验在stata15.1软件下进行,并从中得到可决系数(R2)和F统计量分别为0.210和4.77,且F统计量的显著性通过了检验,但多数变量的t检验值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无法通过,说明模型结果可能受到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故采取逐步回归法予以解决,在剔除了地区生产总值(GDP)、农林牧渔中间投入(ICF)、有效灌溉面积(EIA)、财政支农支出(FSA)之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模型。为消除异方差对模型的影响,本研究应用了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对原模型进行修正,并得到最终的结果。运用最小二乘法(OLS)空间误差模型(SEM)与空间滞后模型(SLM)取得的分析结果见表4。
从结果来看,两种模型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相关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涉农龙头企业的相关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与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对本地社会经济的强大影响与辐射相温吻合,并说明改善居民消费水平有助于农业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各变量中,公路总里程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5以上,说明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率与涉农龙头企业数量的相关系数均为负数,这与涉农龙头企业的生产特性相吻合,其生产资料主要来源于农村,且多数生产经营活动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以上4个变量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公路总里程3项均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农业机械总动力、城镇化率则通过了10%显著性检验,此4项指标可以视为与涉农龙头企业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占比、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林牧渔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在3个模型中都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无法证明其与涉农龙头企业数量有显著相关关系。这一情况可能是因为此3项指标的数据大小无法全面反映该要素的实际状况如何。例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大小无法反映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且一片区域内种植的作物通常不止一种,种植面积无法与作物的经济价值直接挂钩。其他2项指标也存在类似情况,如农林牧渔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无法反映从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占比无法表现地区农业实际发展水平与规模等。
5研究结论与建议
结合文献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本研究阐明了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的省域布局、聚集特征以及与各影响因素值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结论如下。
在空间分布上,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在晋北地区呈现出数量少、分布松散、聚集程度低等特征,在晋中地区呈现出高度聚集的现象,并形成了山西省唯一的热点区域;晋南地区也有连片聚集区域,但聚集程度不高。涉农企业的聚集会引发该地区规模经济的产生,在此效应加持下,涉农企业聚集区的发展势头较其他区域将更为优越,地区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将被进一步扩大。在将行政单位细化至区县后,涉农龙头企业向行政核心市镇集中这一特征不再显著,转而呈现出沿行政边界聚集的特点。这一现象表明,山西省地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互补关系,例如在核密度分析中,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三市交界区域涉农龙头企业聚集最为明显,并沿三市交界向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在现实中,晋中市与吕梁市是太原市产业向外输出的主要方向,且近年来太原与晋中、吕梁部分区县有同城化运动,三市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
从影响因素方面来看,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这一影响因素在结合山西省交通网实际情况后可得到很好的印证,山西省涉农龙头企业连片聚集区域基本上呈南北走向,这与山西境内公路、铁路干线的走向相吻合,同时太原市周边也是全省交通网最为密集的区域,这与在山西中部涉农龙头企业集中布局相对应,说明涉农企业对交通线路有很强的依赖性。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省级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布局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积极意义。城镇化率与涉农龙头企业分布呈负相关关系,涉农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要与农村农民展开深入的合作,城镇化率越高,意味着地区农村人口越少。农村劳动力不足,则难以满足涉农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素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地区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建议如下。
5.1发挥热点区企业辐射效应
热点区各方面要素通常要远优于其他区域,因而其中的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状况往往要比其他地区企业更好,发展势头更为迅速。应当设法发挥其對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辐射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让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在热点区域的内部联动增强其带动能力,并依靠产业链延伸、设立分公司等方式将涉农企业影响力由热点区向外拓展,从而促进地区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19]。这一方面较为典型的是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大象农牧的注册地址位于吕梁市文水县,该企业通过与周边地区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来建立可靠的供销源,在条件适合的地区设立分公司,并积极扶持员工创业,孵化新企业。目前,大象农牧已扶持农户建立高质量现代畜禽养殖场超60处,并在广灵县、怀仁市、岚县多地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这些举措对山西省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5.2完善省域交通设施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交通条件对涉农龙头企业布局影响明显。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涉农龙头企业所涉及的诸如农畜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对大宗货物进行运输,对道路交通有很强的依赖性,完善交通设施对地区经济发展大有裨益[20]。目前,山西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4.4万km,全省区县高速公路覆盖率为97.5%,乡镇普通国省道连通率达到72%,所有有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道路硬化与通车,省域公路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在今后的道路建设中,应秉承“建养并重的思想”,在修筑新路的同时,还应注重已有道路的养护与升级,防范部分公路因年久失修而失去作用。此外,政府还可以与涉农龙头企业展开合作,让涉农企业以合资或承建等形式参与到部分道路的修筑与养护工作中,从而保障道路建设的资金供应与质量。
5.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能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人工,这有助于像家庭农场这类具有规模效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与发展,为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铺平道路。山西省省域南北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差异性明显,各地区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应当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来实施,如为地形破碎的山区研发较为适宜的小型农用机械,培育更加高产的作物品种等。发挥合作社的纽带所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政策的实施,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为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与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21]。此外,地方政府还应与高校、农科院等机构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地区农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定期对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农业知识技术宣讲会,提升其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
5.4打造地区知名品牌
市场规模中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涉农龙头企业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在470个省级涉农龙头企业中,有超过九成的企业为生产加工型企业,其产品在本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当地及周边市县居民对其产品消费量在其销售总量中占有不小的份额。因此,应当优化当地市场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22];同时涉农龙头企业应设法扩大自身知名度与影响力,与当地及周边相关企业及农业经营主体展开合作,整合地区资源,以创新为驱动,深化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产业环节间的联系,用更具活力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地理标志性品牌,从而自身强化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23]。
5.5解决农村人口流失问题
近年来,受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在大量青壮劳动力的流失的情况下,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农村经济缺乏创新的活力,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与生产模式难以得到使用与落实[24]。这不仅不利于涉农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乡村振兴的建设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设法推动农业人才的引进与农村人口的回流,使地区城乡人口流动形成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乡村人才引进计划,设立针对引进人才的住房补贴与生活补贴,对返乡创业人员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使之能够在本地站稳脚跟,并根据人才所做出的实绩予以住房等实物奖励;同时与当地涉农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园区来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近就业[25]。此外,还应当完善学校、商场等公共设施,改善当地人居环境,使故乡“既能留得住乡愁,也能看得见未来。”
参考文献
[1]姜长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2):5-10.
[2]杨勇.农业产业化背景下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及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21(8):41-43.
[3]J. H. Von Thünen.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M].吴衡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ALFRED Marshal.经济学原理[M].章洞易,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5]ALFRED Weber.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6]易平辉.国家级涉农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9.
[7]白如山,章君吉,韦玉秀,等.阜阳市农业涉农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特征挖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2):95-100.
[8]张丽,韩增林.大连市文化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与区位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0,40(4):665-673.
[9]潘方杰,万庆,冯兵,等.中国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及多尺度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21,41(6):97-106.
[10]孙骜,张海峰,高子轶,等.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21,17(2):250-259.
[11]熊友云,张明军,刘园园,等.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特征——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 991-997.
[12]李扬,盛科荣,卢超.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江苏农业学报,2021,37(3):763-771.
[13]李晨曦,陈兴鹏,贾卓,等.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2):149-154.
[14]胡定利,桂志鹏,李锐,等.中国城市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及规模分布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2(3):393-399.
[15]李昱洁.僵尸企业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學,2020.
[16]蒋辉,刘兆阳.中国涉农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6):94-101.
[17]李会,任启龙,毛广雄,等.中国物流企业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37(3):176-180.
[18]张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生及发展的空间机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19]田新翠,赵彦云.基于熵值-TOPSIS模型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7):64-68,126.
[20]徐力.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河南许昌市为例[J].技术与市场,2021,28(9):150-152.
[21]张红宇.中国农村改革的未来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20(2):107-114.
[22]魏丽华.济宁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消费者认知度调研[D].烟台:烟台大学,2021.
[23]郭佳君,李茜.增长极理论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农学学报, 2021,11(1):85-90.
[24]刘兵兵,苏国贤.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城归精英的缺位与补位研究——以滇越边境江城、金平两县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9):196-200.
[25]姜姝.乡村振兴背景下摮枪閿群体的生成机制及其价值实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1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