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影视文本中探析台剧《想见你》的成功因素

2022-07-14柏敬宜

美与时代·下 2022年5期

摘  要:2020年初播出的台湾影视剧《想见你》是集爱情、校园、悬疑、穿越、青少年问题等元素为一体的多元素综合性偶像剧,一更新便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热度数月不减,并且在收官之时取得了豆瓣上近27万观众平均9.2的高分,无论在台湾地区还是在大陆地区都颇受好评,创造了台湾偶像剧多年未开启的新纪元。形成这样成功的结果必定是多方面的原因,影视剧文本、制作、营销等都是不能忽视的。因此,从影视剧文本的角度去探寻《想见你》人气之高,广受好评,热度不减的成功因素,对往后电视剧文本的创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想见你;影视文本;成功因素

台湾偶像剧《想见你》每集成本仅为35万元人民币,主要创作团队只有60人上下的剧集,一经播出,剧中的演员以及音乐都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在各大网站上讨论的热度不减。这样小制作、小成本的电视剧竟然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功,其中必然有值得去探讨和分析学习的因素。而《想见你》的制作资金与创作团队人员受限,其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做出了非常优秀的试验。好的电视剧不一定非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大制作。小制作只要用心,写出好故事,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电视剧要做到创作精良,不应本末倒置运用资本堆砌,进行大量的IP复制,这样创作下的电视剧只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商品,失去本应有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就算是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大众文学,好的大众影视作品也应是内容为主,不应单纯依靠物资客观条件,而应用心思去打造内容,辅助以细致制作,良心宣传。《想见你》也正是在文本内容和制作以及营销宣传方面都使人感到温情和良心,少有市场商品浮躁的价值感,更多是沉淀源于本心制作的原创好剧,与市场上多见的具有消遣性和解压性的影视作品相比,其原创的影视文本具有大众审美性和文学艺术韵味。

一、新时代审美下的内容

从剧作文本的内容上来讲,《想见你》是一部很典型的爱情偶像剧,但他与传统的台湾偶像剧有巨大的不同,是新时代年轻人审美的产物。台湾偶像剧在21世纪初曾风行一时,传统下的台湾偶像剧题材与类型较为单一,情节较为幼稚脱离现实,大多讲述的是灰姑娘与王子之类的甜宠爱情剧,类似于满足少女童话幻想的爱情故事,因此收视群体也逐渐低龄化。而新时代下审美的多样性要求影视剧必须做出转型和改变,而《想见你》成为台湾偶像剧新尝试与新突破的典型代表。

(一)主题

《想见你》的剧作文本主题,抛除典型的灰姑娘式爱情,女主天真善良、男主霸道多金,更侧重于两性关系的平等以达到双方互相契合的灵魂相爱,强调更加纯粹的心灵爱恋,整个剧作主题都围绕着“穿越时空只为与你相遇”的爱情主旨,表达一种追求心灵沟通和爱情纯真至上的柏拉图爱情理念。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柏拉图也强调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1]。同时剧中台词借用波伏娃《越洋情书》中的“只有你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相遇才有意义”[2]也正应主题,并且将此很好地融入了剧作之中。而波伏娃也提倡平等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認知功能,每个人都是主体,应该接受、宽容、理解不同于自我的意识,尊重他人的价值,不能忽略个人自由主体的存在。这是《想见你》所传达的爱情主题,也是当今浮躁社会下许多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心声,因此感人至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深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

(二)题材

《想见你》对单一性题材的突破,采取了类型融合的多样化题材,虽主旨表达爱情,但却融合了许多元素,受众也变得多样化起来,增添受众群体,也是其保持热度和关注度的原因之一。《想见你》分别讲述了在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主人公们,通过一盘磁带穿梭时空,找寻彼此的爱情故事。其中关于两个时空的男女主角相遇是融合了穿越与奇幻的类型,并且以女主角呈镜面的相同长相但不同灵魂的陈韵如一角的自杀死亡为线索,究竟是谁杀死了陈韵如?以这一疑问解谜的方式铺开故事,充满了悬疑和解谜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成长现实问题,陈韵如自卑内向,不被周围人所喜爱,黄雨萱穿越进入其灵魂后,获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导致本体陈韵如无法实现自我认同而走向抑郁自杀,剧中唯一的反派变态心理医生谢芝齐在青春期心理就残忍变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青少年问题,通过爱情的表象去探讨社会议题。因此《想见你》整部剧就充满了多种基调,既是以爱情为主旨的纯净爱情偶像剧,同时又充满了悬疑和未解,吸引读者一步一步去解谜,探究。同时,剧中穿插主角穿越过去和未来,显得新颖,充满了新鲜感,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青少年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一部剧的题材是多种题材类型的融合,这样多种元素能在不同层面上吸引各个类型的受众,也许某一类群体对爱情题材不感兴趣,但一定大概率在其余某类题材上吸引到这一部分本来不存在的受众,因此大大提升了《想见你》的收视率。

(三)情节

《想见你》的情节设置,剧情引人入胜,反转加成,穿越方式的新颖,外加两对主角的镜像式的人物形象,使得剧本丰富有趣,节奏感强,并且永远猜不到下一步的剧情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是剧作高开高走的关键。现今也有许多剧作开播时反响非常好,但是情节设置不够吸引,故事的衔接不恰当,随着情节的展开和故事的发展,慢慢使读者失去了兴趣,不再继续阅读和观赏,从而流失大部分的受众。《想见你》摈弃了传统的剧情套路,其新奇的剧情总能出人意料,极大程度地给予了读者惊喜。剧中大家都在寻找杀死陈韵如的凶手,而黄雨萱也为了揭开这个谜题在穿越中阻止这样的悲剧发生,最后才发现竟是自己的穿越才是导致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在观众都认为男女主就是黄雨萱与王诠胜时,却发现王诠胜跟陈韵如一样是他们灵魂穿越的载体,真正的男主从头到尾都是李子维。如今穿越剧也比比皆是,而《想见你》在穿越这一特色上也与以往大不相同,比起2007年周杰伦执导的《不能说的秘密》,《想见你》的穿越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能说的秘密》穿越线条较为简单明了,属于过去向未来的单线穿越,并且是人物的直接穿越。而《想见你》的穿越设置更加复杂,呈现一种环线穿越,过去的李子维穿越到未来的王诠胜身上,未来的黄雨萱穿越到过去的陈韵如身上,并且是以一种灵魂穿越的形态,《想见你》的穿越设定更加详尽,这也是他悬疑烧脑的一大看点,引发众多的观众探讨思考,引起大量的讨论分析。男主角黄雨萱与李子维,以及王诠胜与陈韵如两对人物呈现镜面,一模一样的外表,却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引起观众的感官刺激,也是联结穿越故事的关键。因此内容跟情节引人入胜也十分重要,讲一个好故事,让故事充满灵魂与内蕴,魅力是重中之重,好的剧本也应该是以内容为中心,这也是《想见你》大获人心的一点。

二、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契合

(一)叙事形式

从剧作文本的形式上来讲,《想见你》在叙事策略上进行了一大突破,传统叙事采用的是线性叙事,而《想见你》叙事结构特别采用非线性叙事,呈环线叙事,编剧采用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莫比乌斯环结构。这样的结构的采用与文学作品结合别有寓意,产生一种哲学感和思辨感,具有象征性意味,从而为故事的内容增彩,加深故事的主题。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在1858年发现。将一根纸条扭转180°后,再将两头粘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特殊形状的立体纸环,这个纸环只有一个单侧曲面,且能够无限循环,这个纸环就被称为莫比乌斯环[3]。莫比乌斯环式运用到文本叙事中时,整个故事的叙述线条就呈现一种环形的闭锁结构。《想见你》中的叙述由1998年-2010年-2019年三个时段进行交叉叙述展开,整个故事的时间线条是:黄雨萱在2019年穿越成1998年的陈韵如开始,令李子维爱上了陈韵如身体里的黄雨萱灵魂;陈韵如在1999年小年夜因不明原因死亡,导致李子维的好友莫俊杰含冤入狱;2003年李子维探监莫俊杰未果遭遇车祸,灵魂穿越到2010年因自杀灵魂死亡的王诠胜身体内;2010年至2017年,李子维灵魂用王诠胜的身体和自己深爱的黄雨萱谈恋爱;王诠胜的身体2017年在空难中丧生,李子维的灵魂穿越回2003年的自己;李子维2008年阻止出狱的莫俊杰自杀失败,于是在2019年邮寄随身听给黄雨萱,促使黄雨萱因为想见王诠胜而灵魂穿越回1999年,并努力扭转不幸的结果[4]。整个故事由此完成了一条完整的闭锁结构,而这样的叙述结构形式是与剧本的主题意义相符合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的讲述了一个带着未解和悬疑的故事,剧作中的悬疑意味也就更浓,不断推动着剧中情节的反转和故事的发展。并且这样巧妙的闭环设置使男女主角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15年的时空差距,而这样漫长的等待,每一次想见你的穿越,用这样的结构去讲述想见你的意义,升华了主题意蕴,使得主角的爱情更加忠贞不渝,纯粹动人。也正是这样的闭环结构,整个故事既不知那里是开始,也不知在哪里结束,一切发生的事件既是原因,又是结果,从而加深故事的深度,增强哲学感和思辨性,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契合

一部好的作品使用的叙事结构并不要求有多么复杂高级,而是对于其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能够相互融合,达到一个适应性最好的状态。黑格尔认为,“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5]“只有內容与形式都表明为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我们可以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内容就是特洛伊战争,或确切点说,就是阿基琉斯的愤怒;我们或许以为这就足够了,但其实却很空疏,因为《伊利亚特》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史诗,是由于它的诗的形式,而它的内容是遵照这形式塑造或陶铸出来的。同样,又如莎士比亚《罗密欧与茱丽叶》悲剧的内容,是由于两个家族的仇恨而导致一对爱人的毁灭,但单是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足以造成莎士比亚不朽的悲剧。”[6]一部好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必定是辩证统一的,内容首先决定形式,什么样的内容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艺术手段来表现它。一旦内容被确定,形式就上升为主导地位,并且随着内容的变化也会影响形式的变化,形式也是更好的为内容服务,使内容的组织效果提升,改造。这不仅仅在文学上适用,影视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想见你》很大部分的成功是在于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契合度极高,但就其男女主单纯互相欣赏的感情并不会引起太大波澜,爱情和悬疑穿越的内容使其选择了环形叙事,也正因环形叙事展现的思辨感才更突显一种莫比乌斯式的命中注定,显现时空不断变化而爱情依旧永恒的主题,更加真切动人。

三、结语

对于一部没有资本加持的影视剧来说,《想见你》的成功大部分来源于其强大的剧本架构,辅以其精雕细琢的细节,以及优秀的制作剪辑和营销宣传。从《想见你》的文本之中,也给予了大众影视剧剧本创作新的启示。首先剧作传达的主题思想是大众所喜爱的价值观念,符合当下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其次剧作的题材类型以某一类为主,其他类型为辅,做到类型融合,增加剧作的可观看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受众基数。并且做到以内容为主,讲好一个故事,具有丰富的情节,跌宕起伏的矛盾,和意想不到的新颖反转。最后是形式表现和内容主题的强烈融合,以及在各个方面精雕细琢,注重细节,用心制作以及采用各类各式的文学象征,提升文学意蕴,塑造具有真情实感的爱情命题。在这样大受欢迎的成功之下,《想见你》为今后影视剧创作,尤其是在文本创作上,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柏拉图.会饮篇[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波伏娃.越洋情书[M].楼小燕,高凌瀚,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3]乔名.后现代视域下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时空叙事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4]阿甘.《想见你》:好的故事会发光[N].北京日报,2020-03-06.

[5]黑格尔.美学(第2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7.

[6]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79-280.

作者简介:柏敬宜,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