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的三维画面
2022-07-14项志明
项志明
和薛晓静说熟也不熟。说熟,是因为之前听很多人说起过她,特别是今年5月25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薛晓静作为镇江公安系统的唯一代表,成为296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之一;说不熟,是因为和她仅有三面之缘,其中一次还是视频。但就从这些零零碎碎的介绍和3次匆忙的采访中,一位一心为民女警察的形象在笔者脑海逐渐生动丰富起来,让人得以走进这位镇江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的内心世界,领略她户籍民警、抗疫先锋、警察妈妈的三维人生。
解难帮困的户籍民警
2020年8月的一天,在丹阳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户籍窗口,笔者第一次见到了薛晓静。她,一米六五的个头,一张没有任何妆扮的素脸,属于那种淹没在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众妇女形象,让人很难与一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一等功臣联系起来。只有那一头齐耳短发和举手投足间的干练飒爽,依然透露着军人的本色气质。
从派出所所长张叶宏的介绍中,笔者得知,薛晓静是一名转业军人。1998年12月,18岁的薛晓静参军入伍。从部队女兵到军校女学员再到女军官,10年军旅生涯,让她在成长收获中传承红色基因、锻造军人本色、涵养为民情怀,逐步成为一名优秀女军官,先后多次获评优秀士兵、优秀学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8年12月,薛晓静转业回到家乡丹阳,选择到距离市区约30公里的茅山老区延陵派出所当了一名普通户籍民警,自此一干就是10多年。
采访并未持续多长时间,而且断断续续,因为户籍窗口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有些还指名要找薛警官。对每一名群众,薛晓静都是笑脸相迎,耐心介绍政策规定,熟练办理每一桩业务。无论是文字输入还是户籍查找,那小小的电脑键盘在她手中仿佛出神入化,指尖敲击键盘的速度令笔者看得眼花缭乱。户籍窗口工作单一枯燥,但在薛晓静的眼中却是别样丰富,每次看着老百姓办完事后满意离去,她心中就收获了为民服务的满满幸福感。

快到中午时分,薛晓静接到九里村村主任毛玉芬打来的求援电话,告知村民王秀英因车祸躺在床上行动不便,看病时家人不小心把她身份证弄丢了。现在常态化防控疫情期间,做核酸检测、看病、报销,没有身份证非常麻烦,想请薛晓静想想办法尽快补办一个。
接完电话,薛晓静立即在电脑上进行信息核实。中午,匆忙扒了两口饭,便带上器材赶往九里村。到村委会和毛主任会合后,又赶到王秀英家,在床边帮助王秀英拍照、采集指纹。
就在薛晓静忙碌时,毛主任和笔者攀谈了起来。
“我们延陵面积11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8万,是全市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以前,乡镇长年存在一些没有户口的所谓‘黑户’百姓。薛警官可是出了名的热心人,2016年开展清理无户口人员专项行动时,她就帮助外地婚嫁无户口的50多人恢复了户口。这些事说起来一句话,但真正干起来可真没那么简单,查找历史资料、核对人员信息、上报数据表格等,烦琐得很,薛警官可是费了老鼻子劲呢。”
回到所里,薛晓静又忙着导照片、上传指纹、做好记录。
“这种上门服务的活平时多吗?”笔者问道。

“怎么说呢?也不算太多,主要是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平时户籍窗口事比较多,也抽不开身。这种上门服务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去,反正能帮就尽量帮吧。”薛晓静笑着说道。
“户籍窗口工作看似单一,但工作量还真不少。”派出所教导员耿志强介绍说,“薛晓静从事户籍工作10多年来,粗略统计,和同事们共为群众办理各类户籍事项10万余件,办理二代身份证28000余份,仅上门预约办理就达800余次。”

2021年4月,行宫村村民王某到户籍窗口指名要找“薛警官”。薛晓静接待后得知,王某有个3岁的孩子多次办户口没有成功。细问之下,原来王某早些年在河南打工时与一名四川籍女子相识同居,在河南当地卫生院生下一个男孩。因为当时没有办理结婚证,小孩出生后一直没有《出生医学证明》,也无法申报户口。随着小孩渐渐长大,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2020年下半年,孩子母亲离家出走杳无音信,王某独自带着孩子在外地生活。2021年初,王某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延陵镇行宫村,但孩子由于没户口,看病、上学都成问题。了解完情况后,薛晓静耐心地告诉他解决这种问题的相关规定,并一五一十地将所有手续流程写下来交给他。在薛晓静的悉心指导下,王某终于找到了办理户口的合法途径。3个多月后,王某带着相关手续到窗口再次找到薛晓静,顺利地给孩子申报了户口,一揽子解决了久拖不决的所有问题。
冲锋在前的抗疫先锋
第二次见薛晓静是今年3月24日,准确地说,是视频见面。当时,她正在辖区内的隔离酒店驻点工作。
通过手机微信视频,笔者看到,薛晓静房间的书桌上堆满了资料,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她还没写完的疫情防控新闻稿。
今年3月初,全国疫情多点散发,考虑到派出所人手紧张,已担任副教导员的薛晓静主动请缨,立即接手九里、大吕两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带领人员通过入户走访、流动车宣传、村喇叭广播等多种形式,传达上级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逐个检查辖区内麻将馆、棋牌室、浴室等公共场所的关停情况,同时积极配合乡镇社防组做好来丹返丹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对实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进行上门告知。
3月21日,因辖区内隔离酒店需要临时抽调民警担任点位长,想着自己先前有过进驻经历,情况熟悉、经验丰富,薛晓静立即報名,第二天便带着笔记本电脑进驻隔离酒店。

看着手机里薛晓静忙碌的样子,笔者实在不忍心再打扰她,便回到了派出所。
“其实薛姐家里困难还是挺多的。”在派出所,民警小赵和笔者聊起了薛晓静,“薛姐丈夫是外地人,平时工作也挺忙,公婆又都在外地。她自己家父亲前些年去世了,就一个老母亲和刚上五年级的儿子,都需要照顾。但每次碰上这种急活,她总是主动报名参加。”
“2020年春节那次疫情,都腊月二十九了,薛姐晚上接到电话,简单收拾了一些衣物,便立即回到所里投入战斗。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那段时间薛姐和我们男同志一样,吃住都在所里。她担任‘数据小组’负责人,带领组员将前期毫无头绪的数据一条条梳理研判,再分门别类下发给‘核查小组’,让核查更精准、让效率最大化。同时,她还兼任所内安全防护工作,从防疫物资准备,到环境卫生消杀,再到宣传信息报送,这些杂活都是她在干。”
“但后来看来,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说到这里,民警小赵一脸自豪,“那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我们所共高效精准核查数据1615条,在全镇设置各类检查点124处,关停棋牌室242家、旅馆7家、洗浴场所33家,并查处了疫情发生以来镇江市第1例疫情期间拒不执行政府通告案,在疫情管控的非常时期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爱心如虹的警察妈妈
第三次见薛晓静是今年4月初,笔者和她一起到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看望她结对帮扶10年之久的留守儿童涛涛。
“涛涛是我帮扶的第一个留守儿童。”一路上,说起涛涛,平时言辞不多的薛晓静顿时打开了话匣子,脸上洋溢着母亲说起自己孩子时特有的笑容和骄傲。
延陵地处茅山老区,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比较多,乡村留守儿童非常普遍,很多存在学习成绩较差、心理健康不佳、日常行为叛逆等问题。
怎样让这些小蒲公英落地生根、不至于在空中四處飘荡?2012年5月31日,在延陵派出所民警张叶宏、薛晓静等的大力倡导下,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镇行宫村两间平房内正式成立。刚为人母的薛晓静,成为所里首批和留守儿童结对的警察之一,此后陆续成为涛涛、小云俊等8名留守儿童的“警察妈妈”。
“刚认识涛涛时,他才9岁。这孩子应该说命还是挺苦的,从小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再婚后又外出打工,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村里。母爱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奢侈。”

“刚开始时,工作其实还挺难的,孩子有些抗拒心理,平时和我交流也不多。”
“转机出现在2014年冬天,我带孩子去买过年的衣服,发现孩子耳朵上生了冻疮,便先带他去药店买冻疮膏。付款时,收银员无意中说了句,你这人怎么当妈的,孩子生冻疮都溃烂了,才知道来买药。”
令薛晓静没想到的是,一向少言寡语的涛涛这时突然开口说道:“你别怪她,她是我的警察妈妈。”一句“警察妈妈”,让薛晓静一阵心热,她搂着涛涛走出药房,从此涛涛一直喊她“薛妈妈”。

为了当好这个“妈妈”,薛晓静付出了无数心血。孩子生日,她买上蛋糕,带着自己儿子一起和涛涛庆祝;秋冬换季,她带着孩子去商场购买棉衣;孩子生病,她陪着去看医生;连家长会,也常是她这位“警察妈妈”参加。
爱能驱散一切阴霾,爱能播散一方晴空。无微不至的关爱,犹如一道道春日暖阳,在涛涛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滋生温暖的光芒,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最高兴的是2019年6月26日,那天凌晨1点多,孩子给我发来一条信息:薛妈妈,我考上省丹中了,605分,超分数线2分。”说起这事,薛晓静笑得依然是那样灿烂。“考上省丹中,意味着一只脚已跨入大学之门,当时我真的开心得睡不着,就像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一样。”
到了省丹中,笔者见到了涛涛,也许是有生人在,孩子显得有些拘谨。从他依偎着薛晓静的神情,分明就是一对母子。笔者知道,这背后,是薛晓静10年如一日的无私心血付出,记录着她在孩子身上倾注的丝丝温馨母爱。
告别时,孩子腼腆地对薛晓静说:“薛妈妈,还有一个多月就高考了。我想报考军校或者警校,将来像您一样,当一名军人或者警察。”
目送着孩子走进校园,薛晓静的脸上仍抑制不住兴奋:“每次这些留守儿童叫我薛妈妈或是警察妈妈,心里真的非常开心。看着他们像小苗一样茁壮成长,感觉再多的付出都值了。”交谈中,笔者得知,如今,“蒲公英之家”已升级为“丹阳市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从延陵镇逐步走向全市12个镇区,累计结对帮扶600余名留守、流动、困境儿童。
“作为蒲公英志愿者协会的副秘书长,下一步,我计划通过这一平台,带动更多的热心人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中来,让蒲公英之家真正成为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张靓丽名片。”说到这里,薛晓静的目光平静而坚定,欣慰地投向延陵那方红色的广袤山区。那里,有她牵挂于心的老区乡亲;那里,有她放心不下的留守儿童;那里,有她执着追求的为民初心;那里,有她坚守不渝的大爱情怀!

(作者单位:镇江市城市管理局)(编辑:尹礼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