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2-07-13王桃
王桃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阅读词典》把“比较阅读”解释为:“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思维过程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笔者认为比较阅读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或选段结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理解、研究,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综合性阅读活动。
1 比较阅读教学的缘起及可操作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和更新,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新的要求:淡化过去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讲解和生硬分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读中感悟、揣摩,增加语文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同新课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学倡导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在长时间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一篇一篇文章的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大都是零碎的,不能形成系统的、整体的语文知识框架,思维容易形成死板和固化。在充分分析和解读教材后,笔者认为教材在选文上极有特点,一个单元或是同一个主题,或是同一种体裁,或是同一位作家……同时,一些文章还有原文选段或者阅读连接材料,这些内容的编排,都适合采用比较阅读进行教学。笔者在不断地教学尝试中发现,比较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文学的种子,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这样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体现。
2 比较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可行性
2.1 相同文体下的比较阅读教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排的是相同文体——说明文《太阳》和《松鼠》,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的同时能以说明文的方式介绍一种事物。笔者在充分解读教材后,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式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抓住说明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性文章的语言,让学生感受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不同,认识说明性文章的多样化。
《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性文章都是对事物特征的介绍,因此笔者采用表格的形式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快速的提取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通过完成表格,学生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再一次提升。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给同学们讲一讲《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能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脉络。
这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大不相同,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也有很大差异,笔者采用对比阅读勾画的方式,能让学生十分明显的感受到两篇文章的不同风格,进而指导说明方法的作用及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在对比说明方法和品析语言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出《太阳》一文语言简洁明了,《松鼠》语言生动活泼。最终,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习作的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排了相同文体——现代诗歌《绿》和《白桦》。这两首诗同是现代诗歌,《绿》是中国作家艾青的作品,《白桦》是苏联作家叶赛宁的作品,笔者在充分解读教材后,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了解不同国籍作家在现代诗中表达的相同和不同点。
在比较阅读中可以看出,两首诗歌都借助具体的事物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在《绿》这篇文章中,通过风、雨、水、阳光,联想翠绿的山林、广阔的原野、碧绿的草地,还有被绿色浸染的天空和阳光;在《白桦》这篇文章中,通过“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等词语联想白桦树的姿态和颜色……在联想中,形象更加清晰了,情感得到了更深的渗透。但两首诗中,《绿》的想象空间更为丰富,绿意因人而异,画面也可以姿态万千。
两首诗歌都体现了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但诗歌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区别,《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感觉,是生机和希望的象征;《白桦》则代表了洁白、高大的形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相同文体——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和《普罗米修斯》。在充分分析教材后,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特征,学生通过预习单认识了两篇文章的生字词后,结合单元目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提取文中关键信息,提炼起因经过结果,达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神话中人物的伟大形象。
通过寻找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厘清了两篇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同时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伟大精神,更能体会到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的相同之处——神话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学会迁移,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
2.2 相同主题下的比较阅读教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排了是相同主题——《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这两篇文章表达的都是父母之爱,作家们在表达相同主题时,采用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首先,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梳理《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的场景。
学生梳理出表格内容后,根据表格内容按起因经过结果将内容串联起来,进而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其次,对比两篇文章的场景,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慈母情深》的多个场景是来自一件事情中,《父爱之舟》的多个场景出自多件事情中;相同点:两篇文章父母做的事都与孩子有关;两篇文章都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再次,通过具体分析两篇文章描写具体场景中的细节,《慈母情深》中第七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辛苦,为下文的的反应和对母亲的心疼埋下伏笔,做好铺垫。《父爱之舟》第四自然段通过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更深刻的体会场景描写烘托了情节的气氛以及父与子之间的浓浓深情。
2.3 同一作家笔下的比较阅读教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两篇作品——《猫》和《母鸡》。课堂上,首先,学生在熟悉两篇文章的字词以后,默读两篇文章,根据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学生根据表格提示梳理文章内容后,文章所描写的整体内容一目了然。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能轻松表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表格,能清晰地辨别文章的结构特征,为自己描写喜爱的动物打下文章结构基础。
再次,根据《母鸡》一文的课后题的第三题展开教学,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征。
相同点: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辨别出两篇文章的层次结构十分清晰。《猫》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写“古怪”和“淘气”,《母鸡》先写讨厌母鸡,再写不敢讨厌母鸡,用过渡段连接两个部分。两篇文章都用具体事例体现作者对动物的情感。如《猫》一文写“老实”列举了睡大觉的事例,写“贪玩”列举了不回家的事例,写“尽职”列举了抓老鼠的事例。《母鸡》一文用叫声难听,欺负弱小,下蛋发狂写讨厌;用保护鸡锥,寻找食物,勤教本领,半夜警觉写喜爱。两篇课文的语言都生活化、口语化、很朴实,课堂上引导学生勾画相关语句病朗读分析,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不同点: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以及文中语言的分析,总结出《猫》用明贬实褒的写法,《母鸡》用对比的写法。
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能理解同一作家,面对同一主题时,风格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不同,写作方法会有一定差异,同时也能体会到作家极高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2.4 古今对比下的比较阅读教学
古诗、文言文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较远,理解比较困难,运用古今比较阅读,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文课后题编排了一首诗《浪淘沙》(其七),《观潮》和《浪淘沙》都是描写的钱塘江大潮。前者是现代作家所写,后者是古代诗人所写。课堂教学中,在厘清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壮观,最后对比诗人的描写,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古今用语的不同。例如学生对“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句诗不能完全理解,对照《观潮》一文中找到的语句,学生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含义,找到了学习诗歌和文言文的方法,不再畏惧诗歌和文言文。
3 比较阅读教学的建议
部编版的教材选入的文章多种多样。不同的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合适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能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样的文章才适合比较阅读呢?这需要老师们用一双慧眼去解读教材,去横向研读、纵向比较、反复咀嚼,让自己的知识形成系统。同时,比较阅读范围很广,教师们可以不只局限于一个单元内,可以延伸到整本教材,或者整个年段教材,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比较。通过前面的课堂实例,笔者认为同一体裁、同一主题、同一作家、同一事件等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小学语文的对比阅读教学,是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办法之一,它能够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信息提取的能力、理解文本的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语言分析能力等都能有极大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表达能力的巩固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