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

2022-07-13查娇娇

林区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篇目文体文言文

查娇娇

(贵州师范大学,贵阳 550025)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发展魅力。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1],文字是一个民族发展演变最忠实的见证者。文言文自先秦时期以口语的形式开始出现,逐渐发展为成熟的书面语,为后人留下了精彩的文学作品。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纲要求,需增加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应运而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2],相应的部编版教材也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目前选修教材还未编定成型,暂只对必修、选择性必修两类教材进行分析研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共5册,每册均涉及文言文的选编,本文通过分析文言文在新教材中的分布特点等内容,探究新时代下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一、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出现的时代背景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中国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2]。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实验标准稿已不能满足当下国家对于国民素质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当下中国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爱国心、使命感的人,这种爱国情怀的培育需要从积淀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由此社会上开始掀起一股重拾经典的热潮。当《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以传递优秀文化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人们连连惊叹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也更加让人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熏陶的重要性。语文学科以文字和口语为载体,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功能,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引领学生敲开历史的大门,让学生感知本民族文化的厚度与深度。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随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配套的高中语文教材也随后出版发行,即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部分区域开始试用这套教材。

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分析

部编版教材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其文言文的选篇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比重加大。该版教材文言文所选篇目代表着中国古籍文本的最高水准,所选篇目极具历史韵味,远古的呐喊沉积在文字中,为后人探寻历史的足迹留下线索。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在5册教材中皆有分布:必修上册18篇,必修下册17篇;选择性必修上册10篇,选择性必修中册8篇,选择性必修下册17篇。5册教材共70篇,包括古代散文、诗、词、赋等文体。具体选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篇目统计

续表

三、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特点

1.鲜明的时代特色

如表1所示,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篇是从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筛选出来的作品,从先秦至清代各个时期均有涉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诗经》作为中国诗词的开山鼻祖,为后来中国历朝历代的诗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不同时期的诗人在以《诗经》为源头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留下许多精彩的诗篇。每个朝代文化发展的自觉性推动着中国古代文学体例和流派的发展。提到诗的源流就会想到《诗经》,提到古代散文就会想到以《论语》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散文;提到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就会想到唐代各家名作;提到词的清丽悠扬就会情不自禁地到宋代“大家”的词作中探寻足迹。目之所及,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宝。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浩若烟海,部编版高中文言文的选编犹如小径通幽入口处的石碑,上方雕刻着每篇作品的简介,吸引着学生去了解这个时代其他的作品。

2.选文名家众多,体裁多样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有诗、词、赋、散文、曲、书等文体,能让学生了解每个时代不同的文学体式,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不同文体是每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产物,缺少任何一种文体的编排都不能完整展现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虽然有的文体选编数量较少,但都是各个文体大类中分化出来的小类,犹如穿针引线般,带领学生了解该种文体的来源与发展,以利于学生课下对该文体知识的学习。从文体上来说,选编的文言文从先秦到清代是一脉相承的,《诗经》作为万诗之源,为后世诗、词、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先秦散文促进了思想的争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贾谊、欧阳修等名家作品深受先秦散文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同时,文言文选篇的作者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家”,其作品学生都有所了解。如:诸子百家言谈举止间挥洒智慧的格言;能文能武的曹操在诗作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隐士陶渊明在“南山脚下”的悠然自得;浪漫潇洒的诗仙李白在诗作中尽显的豪情;诗圣杜甫作品中饱含的家国情怀;“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词作中娓娓道来的人生经历等。而女词人作品的选编,又增添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丰富性。不同作家作品的汇集彰显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内在生命力,学生通过倾听不同作家作品中的历史内涵,与古人遥相呼应,感知蕴含在古籍中的民族魅力。

3.篇目多,结构精巧

温儒敏先生在其文章中谈到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两类教材高一高二的学生几乎都是要修的,所以两类教材没有本质的区别,皆是必修教材[3]。在此通过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至必修5中5本教材文言文选编对比可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的篇目所占比重更大。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选编40篇文言文作品,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70篇文言文作品,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30篇。部编版必修教材单元编排根据主题的改变而灵活多样,改变了人教版必修教材以体例为一个单元的编排规则。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更加集中紧凑,文言文篇目的集中出现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集中把握。同时,每个单元文言文篇目排列皆是以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有利于学生连贯思维的发展。各个单元之间相互衔接,融阅读与实践为一体,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纵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基本由单元导读、文本、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五部分构成,五个部分各有侧重,基本知识罗列与延展探究相辅相成,相较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结构更完善,针对性更强,学生在学习时更得心应手。

四、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强调了教材编写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突显其价值。教材作为辅助工具,其内容的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编写教材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段安排不同的学习侧重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科学有序地编排教材,同时还应当兼顾内容的系统性,形成科学的体系。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编排。如:将《芣苢》作为文言文学习的首篇,让学生知其源流,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在每篇课文后都设置相应的学习提示,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水平。

2.思想性原则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如何让中华文化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得以传承发展是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而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理应担负起这个重任。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个民族的发展就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文学作品就是一部“活历史”,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部编版高中语文5册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除去5个“古诗词诵读”板块,一共28个单元,涉及文言文的有13个单元;5册教材选编139篇古今中外、体裁各异的课文,涉及文言文的篇目有70篇,占比约50%。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文言文的选编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选编的重点,旨在让学生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知晓本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源,了解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4]部编版文言文选编的篇目多是古人抒发人生感慨,抒发凌云壮志之感的篇章,还涉及对人生情感的讨论,能够指引高中生寻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同时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3.整合性原则

教材的编写要顾全大局,切不可顾此失彼。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编写语文教材的时候要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进行延伸,辅助学生的学习。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编将阅读、写作、探究等内容结合起来,不是单一地罗列课文、了解文言文内容就完成了课文的教学,而是针对所选的文言文主题来设计探究等活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文言文选编没有被单元文体所禁锢,不同主旨的文言文也同现代文、现代诗歌等归纳为一个单元,严格契合了以“主题”为中心的单元编写规则,不同文体、蕴含主旨相同的文体之间的搭配,让文本更具有丰富性,多文体主题内容的表达,便于学生对该单元主题内容的把握,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核心素养[2]。

结语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5]。文言文是当代人了解古人智慧的敲门砖,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能够触及其智慧根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增加,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要从自己优秀文化的根基中找寻到前进的勇气。学习文言文,可以让中学生在回望历史足迹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猜你喜欢

篇目文体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