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优化研究
——以广西桂林市草坪回族乡为例

2022-07-13黄焕汉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广西城镇建设 2022年6期
关键词:回族草坪文明

文_黄焕汉(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黄息息(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宜居”即满足人民群众对整洁家园的需求,生态的发展在于乡村,乡村的发展活力依靠生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健康。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唯有优化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才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整洁的街道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规划中。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兼顾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富民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驱动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加快转变,开始由资源消耗型转向高效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的宝贵财富,民族地区是兼具多重功能的综合体,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增值,有利于厚植共生共存共荣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层干部和群众在清理建筑垃圾

志愿者们在清理路边垃圾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生态意识相对薄弱

尽管我国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环境治理仍面临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挤压和冲击下变得日益淡漠甚至消失,存在着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与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适应,治理意识薄弱、环保知识教育普及有限、缺乏环保科技支撑等问题,造成民族地区环境治理滞后的局面。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城市,乡村缺乏规范的生态教育体系和有效的宣传途径,有效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态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变得尤为紧迫。

(二)破坏生态行为仍然存在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使用大量化肥、农药来实现种植产量和效益的提升,农作物稻秆污染和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危及城乡居民健康,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禽类养殖是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布局仍然以村民根据个人意愿在自家耕地面积划定。由于缺少相关部门的有效规划和综合利用措施滞后,农村大多数养殖区排泄物排放及病死禽类的处理不到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三)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

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建设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完善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对于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而民族地区由于资金、人员有限,基层环境管理机构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管理,环境执法人员素质偏低,社会组织和民众参加污染防治法规知识的宣传、环保执行行动和调查的机制较少,缺乏生态公益诉讼和社会环保机构运行的相关规章制度。

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潜经村干净整洁的村道

以桂林市草坪回族乡为例,其污水、垃圾处理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动态监控管理平台,存在保障不足、新旧生态风险交织等问题,生态保护建设和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完善。现有科技资源、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相对落后,融合少数民族生态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有待进一步挖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技术仍不成熟,生态领域的人才政策体系、环保技术评价体系、推广示范先进技术的共享平台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也需要引起进一步重视。

(四)缺乏合理的产业规划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民族地区合理的产业规划,使其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宜居需求和生态效益需求是一大难题。合理的产业规划关系到个人身心健康、民族地区的稳步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与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以往盲目追求规模和效益的扩大而忽视土地、环境和产业规划发展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前,草坪回族乡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扩张性与生态环境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迅速与资源利用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将会引发更严重的生态危机。经济活动会威胁到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推进循环经济转型升级进程缓慢也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社会资本投入水资源保护和环保融资租赁行业有限,循环经济、污染处理、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绿色信贷与环保、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方面的合作计划需要进一步健全,重金属、危险品高风险产业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促进少数民族思想观念的转变

重塑乡村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思想观念的转变,需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吸收时代精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并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草坪回族乡可在创新发展回族文化的同时烘托生态效果,利用回族文化发展的契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建立具有回族特色的生态博物馆,充分挖掘回族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培养少数民族群众理性思维和积极开放的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根据实际发展特点引导民族地区的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增强草坪回族乡的影响力。在产业开发中保证原生态,建立生态文化共享平台,提高生态文化品牌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在增强文化效应的同时,释放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

(二)培养自觉行为方式

1.构建生态价值体系

完善生态价值体系构建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具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公民的环境素质是完善价值体系构建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融入社会生活,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宣传作用,开拓多种渠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草坪回族乡通过回族文化的生态道德构建生态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体系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干部的素养,并进一步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现代生态危机促使人民群众生态意识觉醒,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人们的思想,外化于人们的行动,并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

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潜经村生态果蔬采摘园

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潜经村旧房改造菜园

2.拓宽公民生态参与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多样化活动,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自觉认同生态思想,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一是开展“环保日”“植树节”系列活动及各类生态环保知识竞赛,打造生态校园、生态回族社区、回族特色有机餐厅等举措。二是加强教育投入,注重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将生态价值观落实至各个角落。三是充分利用直播视频和公众号平台的推广,达成更广泛的共识,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四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整体环保意识,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只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1.完善顶层设计

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注重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思维方式,从顶层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层层递进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责任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和合理的解决措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需明确职责,加强协调督促,建立健全定期调度通报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督查,促进绿色政绩观常态化,建立健全公众有偿监督举报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应急保障。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应加大力度整治,创新监管督查机制,提升高科技执法效能。建立健全完整的监测体系,搭建生态数据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信息交流合作和学习。注重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综合宏观与微观手段,加强治理困难领域的技术支持、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

2.加强生态立法工作

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意识加强生态立法工作。当前草坪回族乡在经济发展中新旧矛盾不断涌现,可结合发展实际,完善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法律,研究并制定关于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性法规,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民族村落的村规民约,有效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激发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动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强法律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引导人民群众把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监测能力。

(四)规范物质生产活动

草坪回族乡根据实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应促进企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完善国家相关经济制度政策,培育生态产业,通过财政补贴或者市场参股机制扶持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双轮驱动”。

规范企业物质生产活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淘汰落后污染产业,形成有序发展的产业结构。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完善清洁生产的配套法规和政策,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飞跃。建立健全生态激励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生态诉求表达机制、生态有效监督机制和生态安全生产机制的积极性。同时,公开企业生态行为信息透明度,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积极行使环境权益。大力发展与推进能源和资源节约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激励全社会参与自主创新。

桂林市草坪回族乡街区风貌

漓江草坪段

规范物质生产活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环保朝阳产业等。发挥产业的“造血”功能,草坪回族乡可根据自身发展的优势打造特色有机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积极引入新思想新产业,同时探索并积极学习新型产销方式,采取电商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推广回乡产品,通过转变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绿色是乡村发展的本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草坪回族乡是广西唯一回族乡的优势和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方式多元化。

四、结语

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新担当不负新使命。民族地区全体成员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人、参与人、受益人,没有人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十四五”期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任务更繁重,实施过程更仔细,目标更长远,需要“钉钉子”的精神,咬紧牙齿打硬仗、啃硬骨头。为此,要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积极探索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进。(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广西卫视《民族文化》栏目、桂林文明网)

猜你喜欢

回族草坪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我们都爱大草坪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爱护草坪
You Are the Real Winner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