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与养蜂
2022-07-13廖文新
廖文新│文
福建将乐县天然中蜂种蜂养殖场
自从在山区开始养蜂起,每年有四、五个月的时间与马蜂打交道。马蜂会在人的头顶上嗡嗡叫着飞旋,只要人一走开,它就马上钻进蜂箱里面去为害。因此,在马蜂猖獗的季节,大流蜜结束后,养蜂人必须经常在蜂场流动看守蜂群,很是费神费力。此外,每年总是还有人不幸被马蜂蜇伤,如果处理不及时,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甚至还会被蜇死。这时,养蜂人常被咨询如何处置和给出一个快速解决的方案。
马蜂与蜜蜂本是同根生,马蜂甚至还是蜜蜂的始祖。在后来由于被子植物的出现,古蜜蜂的取食习性发生转变,有的仍为肉食性,有的改为杂食性,有的变成植食性(如蜜蜂的取食花蜜粉习性)。这样,就在距今约200 万年的冰川期发生了进化过程中的生活史分离,社会性的现生种马蜂保持了单母系独栖越冬,而社会性的现生种蜜蜂进入了群体系聚居越冬。
马蜂有小马蜂与大马蜂之分,各地俗名或小名不一。小马蜂也叫葫芦蜂、黄腰小蜂或黄衣胡蜂,其特点是数量特多,对付体型比它们小一些的蜜蜂是叼一只就飞走,速度非常快,频率非常高。大马蜂也叫大胡蜂、大土蜂或中华大虎头蜂,个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有红头的,也有黄头的;有红色包腰的,也有黑色包腰的;有黄色尾巴尖的,也有黑色尾巴尖的。其特点是进攻蜂箱时都是咬死整群蜜蜂。若它们来犯时,养蜂人刚好不在蜂场,则被袭击的蜂群很难逃避灭绝的下场。
马蜂是人工养殖的或粗放管理的蜜蜂的主要敌害,要认真对待。小马蜂虽然没有大马蜂的危害性大,但它的数量实在是多,飞行又快,很难扑打。通常,在每年的秋冬来临之际,小马蜂的工蜂会全部死绝,仅余下蜂王过冬,来年早春越冬蜂王再重新筑巢产卵将群势发展起来。小马蜂生活史的一般规律是,生于高山的种类,春季更迟出来而夏秋季更早团灭;生于矮山的种类,春季更早出来而夏秋季更迟团灭。我认为山区养蜂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季节差,因为小马蜂的发展需要时间,消失也必须有一个过程。所谓季节差,就是小马蜂在高山和在矮山的活动时间是不同的,蜂场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高山与矮山间及时调整进出,避开与小马蜂的正面冲突,或者用一个专业术语就是避免生态位重叠。
马蜂也是蜂场周边活动人群的主要威胁,要认真对待。万一不小心人被马蜂蜇到,一定要用药物及时处理,特别是草药。草药一般在蜂场附近都会有生长,把这些应急草药记住,在紧要的关头会用得上。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常见的草药——丁茄(图1)和七叶一枝花(图2),仅供参考。
丁茄(Solanum surattense),也叫野番茄、刺茄、癫茄、番鬼茄、黄果茄或牙痛果,是一种生于荒地、路边、灌木丛中的茄科植物,以根、果或全草入药,有毒,不可内服或仅少量内服,可适量外用。中医主张它能活血化瘀、散热止痛和镇痛麻醉,可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等。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又名七叶莲、重台根、金线重楼、枝花头、螺陀三七或土三七,是一种生长于高海拔林下的百合科植物,以根、茎入药,有小毒。中医认为它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疔疮肿痛等。
三明本地明溪县有一位名叫黄玉旺的养蜂老师傅,曾用这两味药治愈过不少被大马蜂蜇伤的患者。他的做法是:将丁茄与七叶一枝花包在一起,鲜品捣烂后,敷在伤口上或者煎水外洗患处;干品煅存性为末,调茶油外敷,治愈效果都很好。他说,当蜇伤部位还处在浮肿乃至发痒的时候,不能喝酒,也不能吃冬瓜。如果蜇伤厉害并同时伴有过敏的,一定要配伍西药息斯敏一片(有黄色包装也有绿壳包装,要用黄色包装那种,绿壳包装不能用)以及无蔗糖型高钙片(中老年人用)1 片。如果蜇伤后感觉喉咙堵塞的,可以调制一点红泥巴水加少许盐巴喝下去。
以上是我根据小马蜂生活习性和根据中草药天然药性介绍的预防蜜蜂敌害和治疗野蜂蜇伤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本文由福建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福州市蜜蜂协会会长王丽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