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及其分布研究
2022-07-13周亚娟宋沈超雷世光
丁 玲,周亚娟,朱 姝,宋沈超,雷世光,
毒蕈又称毒菌、毒蘑菇等,是自然界中大型真菌的子实体,误食后会产生中毒。毒蕈中毒事件在全球均有发生,1999—2016年间, 美国[1]共报告133 700例毒蕈中毒病例,死亡52例; 2001—2010年,日本[2]发生毒蕈中毒事件共569起,共1 920例患者,其中10例死亡;仅在2018年4—5月,伊朗[3]西部和西北发生1 247例毒蕈中毒,住院112例,死亡19例。而在中国,2006—2015年间[4]发生938起毒蕈中毒,涉及16 266例,死亡932例,2017年[5]发生90起,占全年食物中毒的25.86%。对毒蕈中毒的治疗是支持性的,目前还没有治疗或解毒的干预措施。因此,误食毒蕈引起的中毒正在成为全球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为引发公众和疾控部门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毒蕈中毒资料来源于遵义市2011—2020年各级医疗机构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及参与中毒调查的疾控人员和林业人员提供的毒蕈样本及中毒事件信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进食毒蘑菇史、临床表现及样本的形态学鉴定等确认发生于遵义市境内的毒蕈中毒事件。遵义市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字地图来源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中国行政区划图,精度县市区级。
1.2 方法以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事件数据为基础,用ArcMap 10.7软件,借助遵义市县区界行政区划地图,制作遵义市毒蕈中毒事件空间分布图。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构成比等指标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概况描述2011—2020年遵义市共发生毒蕈中毒525起,占同期食物中毒的66.37%(525/791);因误食毒蕈死亡29例,是食物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表1)。
2.2 时间分布特征
2.2.1年度分布 毒蕈中毒事件每年均有发生,从2016年开始遵义市毒蕈中毒事件发生报告情况逐步上升。2020年中毒事件数最高,2018年中毒病例数最多,见表1。
表1 遵义市2011—2020年毒蕈中毒事件在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占比情况
2.2.2月度分布 从时间分布来看,遵义市毒蕈中毒主要发生在6—10月份,共发生472起中毒事件,占总数的89.90%;中毒病例数为1 560例,占总数的88.73%。可以看出有季节性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月份分布
2.3 空间分布特征
2.3.1空间分布情况 2011年以来,遵义市14个县(区)均有毒蕈中毒事件发生,位于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务川县、余庆县、凤冈县,分别占全市的35.81%、16.00%、10.29%。见图2。
图2 2011—2020年遵义市各区县毒蕈中毒事件分布
2.3.2空间分布动态变化 2011—2014年,遵义市共有7个县(区) 有报告发生野生蕈中毒事件,且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中部地区; 2015—2020年,全市14个县(区) 均有报告发生野生蕈中毒事件,在东北部、中部地区继续流行的情况下,逐步向东南、西南、南部扩散,2011—2020年遵义市野生蕈中毒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见图3。
图3 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空间分布动态变化
2.4 死亡病例特征2011—2020年遵义市食物中毒死亡34例,毒蕈中毒引起的死亡29例,占85.29%。务川县毒蕈中毒死亡事件5起,死亡11例,排在第1位。见图4。
图4 2011—2020年遵义市各区县毒蕈中毒死亡事件分布
2.5 其他特征
2.5.1发生场所特征 毒蕈中毒场所分析显示有96%(504/525)发生在家庭,排在第2位的是单位集体食堂,由于为集体供餐,事件数虽少,但每起事件造成的中毒人数较多。见表2。
表2 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分布
2.5.2毒蕈来源特征 从数据分析来看,毒蕈中毒事件中毒蕈来源主要是自采误食,占总数的76.76%(403/525)。购买野生菌发生的中毒事件比例自2016年起有上升趋势,2018年最高,达到27.17%(25/92)。见表3。
表3 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事件中毒蕈来源分布
3 讨论
资料[6]显示,贵州省是中国毒蕈中毒高发省份之一,其中遵义市所占比例始终位于前列[7-9],以2016—2019年为例,分别占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的55.15%、40.78%、40.67%、45.77%。遵义是一个多民族生活的山区地域,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覆盖率及植被多样性增加,环境得到改善,为蘑菇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并且食用野生蘑菇在遵义地区已有较长的历史。据周亚娟 等[8]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3年遵义市食物中毒报告事件数及死亡人数均排在贵州省的首位,分别占27.44%、31.17%。其中毒蕈中毒是引发食物中毒和死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2012年,遵义市各县发生报告的剧毒毒蕈中毒事件高达20起,死亡40多例。因此,做好遵义地区的毒蕈中毒防控对减少贵州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意义重大。
该结果显示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高峰集中在6—9月份,中毒事件及中毒人数也是占比全年最高值,这与该地地理和气候条件有关。夏秋季雨量充沛,野生蘑菇大量生长繁殖,人们习惯或喜好上山采摘蘑菇自食、售卖,因此,提示夏秋季毒蕈中毒防控仍然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应综合天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工作[10]。
研究显示毒蕈中毒事件以山区农村家庭为主,常造成群体性聚集,这与相关资料[11-12]研究一致。山区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是中毒的高危人群,采集常常用作家庭用餐食品,一旦采到毒蕈,几乎举家受累。毒蕈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方法[1],特别是剧毒毒蕈中毒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给中毒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危害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针对农村区域和人群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认真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工作,特别是毒蕈中毒高发季节,从根本上减少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毒蕈中毒事件中毒蕈来源以自采为主,这个结果与相关研究[13]一致。由于局限于疾控机构调查条件、人员不足,朔源意识不强等因素,2015年之前发生的毒蕈中毒事件中的毒蕈基本没有来源记录。值得关注的是,路边市场购买野生蘑菇发生毒蕈中毒的事件比例有上升趋势,探索其原因:① 贩卖野生蘑菇低成本,获得的经济利润巨大;② 摊贩多为当地农民,知识水平及食品安全意识低,对毒蘑菇完全没有辨识能力,极易混采毒蕈;③ 售卖点为路边市场,散在且偏僻,市场监管较难。因此在野生蘑菇生长的季节,建议各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农村摊贩、路边市场监管,必要时强制取缔。
GIS是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常用方法,对于林业资源、土地测绘及城乡规划等都有深入使用,为做好毒蕈中毒防控,已有部分研究[14]将该方法运用到环境科学与医学领域交叉的毒蕈分布研究当中。该文立足于遵义市报告的毒蕈中毒事件,结合GIS及Arc Map软件绘图功能将毒蕈中毒数据与行政区划等空间数据信息相结合,对其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该地区毒蕈中毒事件发生趋势的预测,为进一步做好毒蕈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毒蕈中毒发生的趋势预测及针对性防控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