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生态视角的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2022-07-13靳涛
靳 涛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贵州 清镇 551400)
0 引 言
近几年来,安龙县地质灾害频发,最近一次发生在2017年12月,崩塌体滚至村民房屋后,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但严重威胁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促进安龙县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应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探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切实有效地消除地质灾害,保障人民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构建美好家园。
1 安龙生态视角下地质灾害特征的分析
响应国家战略决策要求,贵州省加强经济创造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的战略行动为指导思想。按照省领导全域“主动查、主动防、主动治”重要批示和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文章对安龙县存在的地质灾害予以深入地调查和研究。
1.1 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截止到2018年5月31日龙安县地质灾害点总计179处,其中滑坡24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23处,崩塌灾害隐患点125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2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点4处,地裂缝灾害隐患点1处。这充分说明了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且危害性加大,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予以明确,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切实有效地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们生活安全,同时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矿活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截止到2018年5月31日安龙县采矿活动区地质灾害点总计14处,其中滑坡2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崩塌灾害隐患点7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2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点1处;地裂缝灾害隐患点1处。现威胁210户1 803人,预测经济损失8 356万元。采矿活动区14处地质灾害隐患小型7处、中型3处、大型4处。
1.2 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情况
为了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在了解地质灾害发生总体情况下,需要掌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基本特征。首先研究地质灾害总体发育分布特征,对该县地区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地勘察,了解到因地貌呈峰丛地貌、地形起伏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或不良,区域内地质灾害集中度较高。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矿活动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的基本特征,可知地质灾害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因龙山镇北部一带地质结构为上部为硬质岩陡崖,底部为软质岩斜坡,因采矿活动比较频繁,导致其地下结构发生变化,即卸荷裂隙发育,形成崩塌地质灾害;普坪镇北西部一带为碎屑岩斜坡地貌,同样因采矿活动比较频繁且剧烈,采空区较多,使得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质灾害增多,并且多为塌陷、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海子镇中部一带地质地貌在采矿活动的作用下遭到破坏,容易爆发滑坡或泥石流地质灾害。
1.3 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危险性
1.3.1 地质灾害的稳定性
为了能够准确地说明安龙县地质灾害的稳定性,首先要明确地质灾害稳定性的评判依据。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的评判依据是滑坡前斜坡较缓,临空高差较小,无地表径流流经和继续变形的迹象,则表明稳定性较好;滑体平均坡度<25°,坡面上无裂缝发现,其上建筑物、植被未有新的变形迹象,则表明稳定性较好;滑坡后缘壁上无擦痕和明显位移迹象,原有的裂缝已被充填,则表明稳定性较好。崩塌地质灾害稳定性的评判依据是坡角的斜坡较缓,临空高差小,无地表迳流流经和继续变形的迹象,岩土体干燥,则表明稳定性较好;坡体坡面上无裂缝发展,其上建筑物、植被没有新的变形迹象,则表明稳定性较好;逆向和平缓的岩层块体结构相对完好,则表明稳定性较好。按照以上评判标准对安龙县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予以评判,可知相对稳定的地质灾害有10处,欠稳定的地质灾害有161处;不稳定的地质灾害有9处。在此基础上对安龙县矿区地质灾害稳定性加以分析,可知14处地质灾害均处于欠稳定状态。
1.3.2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地质灾害所处的状态不同,相应的所产生的的危害性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够相对准确地了解该县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需要对当地地质灾害现状予以评估和未来发生概率予以评估。其中,现状评估则是对总结性分析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的危害性,评估当前的灾情;预测评估则是对地质灾害点发生概率及危害性加以预测和分析,确定其潜在危害程度。对该县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也就是统计该县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招堤街道办事处最为严重,共83万元,占总数的59.29 %。对安龙县地质灾害预测评估,预测安龙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经济损失共28 265万元。其中,以崩塌地质灾害的潜在经济损失为主,为14 575万元,占总数的51.56 %。而安龙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经济损失差异较大,从统计结果得出:以龙山镇的最大,共7 352万元,占总数的26.01 %。
2 安龙生态视角的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
面对当前安龙县地质灾害点较多,危害性较大的情况,需要制定可行性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尽可能地消除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促进安龙县良好地发展,促进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策划与实施,首先是明确安龙县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工程建方案,通过工程建设来消除地质灾害,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保障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建设。
2.1 工程概述
安龙县洒雨镇竜金村新寨组周边山体存在崩塌地质灾害。竜金村新寨组崩塌发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二段(T1yn2)灰岩,共发育3处危岩带,总方量约1 300 m3,规模属小型。危岩带呈陡坎,下方为陡斜坡,坡度30°~50°,危岩体距村民房屋水平距离20~80 m,垂直高差30~80 m。危岩体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岩体破碎,稳定性差,该崩塌危害对象为洒雨镇竜金村新寨组25户124人,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
2.2 工程设计
2.2.1 设计目标及原则
设计目标:在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当下,为了能够促进安龙县人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应当正确认识到地质灾害存在给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带来的危害性;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性。为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有效治理,消除地质灾害。
设计原则:保证所构建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治理工程建设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降低治理费用;工程治理与应急防治工程相结合;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
2.2.2 工程总设计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崩塌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等相关要求,设计构建Ⅱ级治理工程。根据危岩体所处地形地貌、不利结构面、与围岩间的关系、操纵的空间、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是否经济等综合因素来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制定可行性的防治工程方案,即改变地质结构和改变外部环境,见表1。
表1 治理方案一览表Tab.1 List of control schemes
2.2.3 分项设计
(1)危岩体清除工程
危岩清除工程的重点是WY1局部清除危岩和WY4部分区域的整体清除。所采用的清除方式是以人工清除方式,在具体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从上至下、由外到内、层层剥离”的原则,采用人工清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机械辅助清除,如风镐机、电锤等工具,现场将岩石分解成小块体,最大块体不宜大于0.3 m×0.3 m×0.3 m(长×宽×高),然后采用人工对清方进行转运至坡脚石渣临时堆放处(转运距离为500 m)后,堆放至设计的临时堆渣区后进行外运。
(2)嵌补工程
为了保证危岩结构的稳固性,避免地质灾害发生,还要对WY2、WY3、WY5底部凹腔进行嵌补,加固岩体底部基座。考虑到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岩体内水流排出的情况,还需要在距离地面30 cm高度处设置泄水孔。
(3)裂缝填塞工程
为了能够稳固WY1部分危岩,避免水体进入岩体内部,加速岩体风化,降低岩体的结实度,使之在自然环境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增加地质灾害发生概率,需要对WY1部分危岩中上部竖向裂隙裂缝采用C25混凝土进行裂缝填塞。
3 结 语
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来对当前安龙县地质地貌发展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当地地质灾害点较多,且地质灾害不稳定性较高,一旦爆发地质灾害,将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及生态环境破坏。为了能够逐渐改善此种情况,应当加强安龙县地质灾害的防治,了解安龙县地质灾害的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可行性较高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消除地质灾害,以便促进当地良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