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光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定量分析方法探究

2022-07-13吴凯琪罗文婷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2年3期
关键词:棉纤维甲酸赛尔

吴凯琪,罗文婷

(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上海200082)

0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日常检测时经常遇到部分经过丝光处理的棉/莱赛尔纤维混纺产品,比普通的棉/莱赛尔混纺面料光泽度更佳,强度更高,悬垂性更好。棉与莱赛尔均为纤维素纤维,二者分子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十分接近,都具有耐碱不耐酸的特性。由于莱赛尔纤维的耐酸性比棉纤维差,通常采用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纤、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来测定纤维含量。经丝光整理后,棉纤维结晶区减小,结晶度下降,导致棉纤维在甲酸/氯化锌溶液中更易损伤。采用传统的甲酸/氯化锌法测定会出现莱赛尔纤维不能完全溶解,棉纤维受损等异常现象。本文尝试把该标准中甲酸/氯化锌的质量分数从85%增加至88%,并与FZ/T 01101-2008《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标准进行比较试验,将实测值与实际投料比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最合适和最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理

甲酸/氯化锌法:用甲酸/氯化锌试剂把莱赛尔纤维从已知干重的丝光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中溶解去除,收集剩余纤维,进行清洗、烘干和称量,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在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干燥质量中的占比,由差值计算得出莱赛尔纤维的质量百分含量。

物理法:采用显微镜放大棉/莱赛尔混纺面料中的纤维,辨别棉和莱赛尔纤维,并记录其根数,分别测量棉与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积,计算棉与莱赛尔纤维的质量含量。

1.2 试验样品

棉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90%、80%、70%、60%、50%、40%、30%、20%、10%的丝光棉/莱赛尔混纺面料各4 块,每块约1 g,其中2 块用于88%的甲酸/氯化锌法,另外2块用于物理法,进行平行试验。

1.3 试验试剂

88%甲酸/氯化锌试剂:20 g 无水氯化锌(质量分数>98%)和57 mL 无水甲酸,再加水10 mL;稀氨水:取20 mL浓氨水(质量浓度为0.880 g/mL),用水稀释至1 L;胶棉液;液体石蜡。

1.4 仪器与设备

干燥器、玻璃砂芯坩埚、真空抽气泵、恒温振荡水浴锅、烘箱、分析天平(精确至0.000 1g)、称量瓶、具塞三角烧瓶;CU6 型纤维细度分析仪、Lei⁃caDM2500 型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哈氏切片器、刀片、镊子等。

1.5 试验方法

1.5.1 88%甲酸/氯化锌法

将每个试样拆出纱线,剪碎,放入称量瓶中,连同瓶盖(瓶盖放在称量瓶边上)一起放入温度为(105±3)℃的烘箱中烘干至质量恒定,盖上称量瓶盖取出后迅速移入干燥器中,至完全冷却后测量其质量。

将试样迅速放入盛有已预热温度达70 ℃的甲酸/氯化锌溶液的具塞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100 mL溶液,盖紧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浸润在溶液中,放入70 ℃恒温水浴锅中保温振荡20 min后,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坩埚过滤,先用20 mL、70 ℃的溶液清洗,再用70 ℃的水清洗,然后用100 mL稀氨水溶液中和清洗,并使残留物浸没于溶液中10 min,再用冷水冲洗。每次清洗液通过重力排液后,再用真空抽吸排液,最后烘干、冷却、称量,随后用显微镜观察剩余纤维的纵向形态,确认莱赛尔纤维是否溶解完全。

1.5.2 物理法

将试样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3)%的标准大气中调湿至质量恒定。

将试样拆成纱线,制作两个切片,一个是纵面切片,用来记录棉与莱赛尔纤维的根数,另一个是横截面切片,用来测量棉与莱赛尔纤维横截面积。

纵面切片:将纱线整理平行至束状,用哈氏切片器切取长度为0.4 mm左右的短纤维,放在滴有液体石蜡的载玻片上,用镊子搅拌,使之均匀分布在介质内,盖上盖玻片。

横截面切片:将纱线整理平行至束状,放入哈氏切片器中,切去两边露出的纤维,转动适当的刻度,使切片器一面露出长度约20~30 μm的纤维,涂上胶棉液,待胶棉液凝固后,切下该薄片,放在滴有液体石蜡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打开纤维细度分析软件,将纵面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放大图像至500 倍,调节显微镜的焦距至图像清晰,从盖玻片左上角开始水平移动视场,直到右上角,然后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一个视场,反方向水平移动至左边,这样以“弓”字形路线位移,分别记录每一个视场内棉和莱赛尔纤维的根数,总根数不少于1 500 根。取下显微镜载物台上的纵面切片,换上横截面切片,放大图像至1 000倍,调焦至图像清晰,切换到截面测量程序,分别测量棉与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面积,每种纤维至少测量100根。

1.6 数据处理

88%甲酸/氯化锌法中,试验遵循的标准为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棉纤维干燥条件下质量分数的计算见式(1)。

式中:P—棉纤维的净干质量分数,%;

m0—试样的干燥质量,g;

m1—棉纤维的干燥质量,g;

d—棉纤维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70 ℃下,棉的d值为1.03。

结合公定回潮率的棉纤维质量分数计算,见式(2)。

式中:P1—结合公定回潮率的棉纤维质量分数,%;

a1—棉纤维的公定回潮率,%,a1=8.5%;

a2—莱赛尔纤维的公定回潮率,%,a2=13.0%。

结合公定回潮率的莱赛尔纤维质量分数计算,见式(3)。

式中:P2—结合公定回潮率的莱赛尔纤维质量分数,%。

物理法中,试验遵循的标准为FZ/T 01101—2008《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棉纤维质量分数的计算见式(4)。

式中:P1—棉纤维的质量分数,%;

N1—棉纤维的计数根数,根;

N2—莱赛尔纤维的计数根数,根;

S1—棉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平均值,μm2;

S2—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平均值,μm2;

ρ1—棉纤维的密度,g/cm3,ρ1=1.54 g/cm3;

ρ2—莱赛尔纤维的密度,g/cm3,ρ2=1.52 g/cm3。

莱赛尔纤维质量分数计算见式(5)。

式中:P2—莱赛尔纤维的质量分数,%。

2 结果与讨论

取2 块相同配比的丝光棉/莱混纺面料对同一方法进行平行试验,比较平行试验间的差异以及两种方法间的差异。

2.1 88%甲酸/氯化锌法

丝光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采用甲酸/氯化锌法进行试验的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丝光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采用88%甲酸/氯化锌法的试验结果

按照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中规定:产品含两种或以上纤维时,每种纤维的允差范围为5%。表1 中样品编号为5 号和8 号的数据绝对误差超出了5%的允差范围,其余数据符合允差范围,且莱赛尔纤维完全溶解,棉纤维未受损。按照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中规定,测试结果的置信界限不超过±2。从表1可以得出,9 组数据中的4 组数据差值在2%以内,另外5 组数据的差值均超过2%,不符合标准的规定。用甲酸/氯化锌试剂溶解丝光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情况:

(1)莱赛尔纤维不能完全溶解;

(2)莱赛尔纤维完全溶解,但棉纤维受损;

(3)莱赛尔纤维未完全溶解,但棉纤维已经受损;

(4)剩余纤维呈粘稠的糊状,堵塞玻璃砂芯坩埚,导致抽滤困难。

由此可见,增加了甲酸/氯化锌的质量分数后,得出的数据结果不稳定,数据重现性差,与真值偏离较大,且溶解状态与剩余纤维状况均不符合要求。

2.2 物理法

丝光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采用物理法进行试验的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棉/莱赛尔纤维混纺面料采用物理法的试验结果

物理法中影响数据准确性的最重要因素为横截面面积。横截面面积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切片的厚薄程度。薄切片影响纤维品种的分辨,厚切片使横截面积偏大;二是纤维本身的粗细程度。棉纤维是天然纤维,纤维的粗细均匀性不一,莱赛尔纤维原料来自于同一个喷丝孔,纤维粗细均匀性控制得较好。因此,在画横截面时必须随机选取视场中的单个纤维进行测量,以保证横截面积的随机性、代表性和准确性。从表2 结果中可得,同一配比的2份样品比较,棉纤维横截面积的差异大于莱赛尔纤维的,但两份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异都低于3%,符合FZ/T 01101—2008《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的规定。并且,物理法的试验结果均与设计值比较接近,与真值的绝对误差在3%以内,对比之下,88%甲酸/氯化锌法更为准确可靠。

3 结论

即使增加了甲酸/氯化锌试剂的质量分数,试验数据依旧与真值存在较大差异,试验过程中不能保证莱赛尔纤维完全溶解,棉纤维容易受到损伤。物理法试验得出的数据相对稳定,检测结果与真值接近。因此,对于丝光棉/莱赛尔纤维混纺的面料推荐使用物理法来测试棉与莱赛尔纤维的含量。

猜你喜欢

棉纤维甲酸赛尔
棉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关于“双显法”对木棉纤维和棉纤维定性鉴别的探讨
包装材料及存储环境对棉纤维质量的影响
原料药中残留甲酸的检测方法
《赛尔号大电影7》暑期回归 掀国产动画浪潮
龙赛尔,开创莱赛尔家族新局面
多氨基改性棉纤维吸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赛尔号大电影5:雷神崛起》
藏毯羊毛红花染色的研究
雷伊大战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