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13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创设教学法

王 强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山东 威海 264200)

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但是,从整体来看,很多小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枯燥、乏味,小学生参与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优势显著。对此,本文主要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方面,具体如下。

1.1 小学生体育兴趣不高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法:一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提问法;二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法、演示法;三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以上多数教学方法十分强调体育知识的单项灌输,导致小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进而导致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较低。

1.2 综合素质发展受限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与品德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智力水平,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质。然而,就目前来看,很多小学体育教学过多关注体育运动对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很少关注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智力水平以及品德素质发展的促进,导致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受限。

2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小学生都应处于主体地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征是体育教师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小学体育知识虽然较为简单,但对于兴趣爱好广泛、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若体育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向小学生传授这些体育知识,也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些消极心理,降低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情感能使小学生产生某种倾向和爱好。这种倾向和爱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消极情感会使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抵触、逃避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反之,积极情感会使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接受、主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情境教学法强调情感的渗透与激发,其能使影响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环境因素统一起来,形成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情境教学中,小学生的情感是联系学习与环境因素的纽带。小学生作为主体的人,与客观的物(教材、教具、教室等)、体育教师、同学等的联系,都是通过情感才得以统一的。情境发生于小学生的情感,并通过对小学生情感激发和引导,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要素是情感和环境因素。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内容是情感与环境因素的有机统一。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感是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情境以人的情感为中心,情感性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特征。体育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小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认知者,而且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场景,能触及小学生的情感领域,使他们产生愉悦、热心、希望、友爱、包容等积极情感,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达到身、心、智、德和谐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法与灌输式教学方法有根本区别,它强调小学生主动创设情境,能够让小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满足小学生的真实所需,形成一种驱动力。

需说明的是,体育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所激发的小学生情感,并不是简单、重复的情感,而是不断深化的情感。这是因为小学生主观因素会不断地被整合进情境中,使情境中的情感氛围不断发生变化。

3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会经历以下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体育教师的情感渲染阶段。此阶段体育教师的情感渲染工作至关重要,要求体育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渲染。第二个阶段,小学生的情感激发阶段。体育教师情感渲染完成后,就要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情境,通过情境给小学生的情感产生影响,激发他们接纳、愉悦的情感。第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情感移入和加深阶段。体育教师引导小学生进一步丰富情境内容,让他们通过提问、比较、讨论、直接参与等方式,将情感移入情境并使情感得到不断深化。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小学体育教师按照以下策略选用情境教学法。

3.1 体育教师生成情境,进行情感渲染

凡是有人参与的活动都可以创设情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创设个人学习活动、问答活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比赛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相比较而言,后5种活动互动性更强,更符合小学生爱互动交流、学习和玩耍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情感(表1)。究其原因,这些活动除了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知特征和兴趣爱好之外,还更容易生成新内容(即新情境)。体育教师在创设情境前,有必要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

表1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情感渲染途径

3.2 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激发小学生情感

激发小学生情感,首先要求体育教师使小学生感觉到自己能够得到他人(体育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如此才能改变小学生对自身存在的感受,进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体育教师通过提问,创设问题情景,使回答问题的小学生快速得到体育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引起他们的心理、情绪波动。回答问题的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回忆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答案,其不仅理性意识会得到唤醒,而且感性意识也能得到唤醒。当小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后,内心会产生愉悦感、自豪感,学习兴趣与动机也会进一步增强。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的3个基本维度(表2),建议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创设认知问题的情境,还要创设动作技能问题的情境和情感、态度问题方面的情境。其中,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内在的,所以情感、态度问题方面的情境创设难度较大,但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的情感、态度都能很容易通过他们的外在行为判断出来。为此,体育教师要观察小学生的外在行为,分析他们的内在情感、态度,然后创设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情境。

表2 问题情境

体育教师无论向小学生提出何种类型的问题,都要保证问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若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小学生动脑思考;若问题过难,则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问时,体育教师应尽量少提出判断性问题。这类提问虽然能快速得到小学生的回应,但不利于小学生记忆、想象、联想、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另外,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体育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情境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鼓励小学生之间多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表现为外部行为上的互动(如互相讨论问题),还表现为小学生个人情感上的互动(如互相激励)。灌输式教学法对小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关注较多,而情境教学法对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关注较多。对于情境教学中的互动,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以下2个关系。一是互动与交往的关系。情境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直接交往,而非间接交往,它要求体育教师鼓励小学生之间进行直接交往,即面对面的互动,激发小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二是互动与冲突的关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情绪变化快,在互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冲突现象。尽管冲突会造成小学生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但冲突催生的讨论和争辩,也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唤醒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体育教师应把冲突当作小学生互动的一种形式,只要不影响小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没有必要杜绝小学生之间的“冲突”。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比赛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针对喜欢游戏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体育游戏;针对喜欢童话故事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童话故事书中的角色扮演;针对喜欢新奇事物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用文、声、图、视频于一体的形式,将小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情境。当前,以互联网、多媒体为手段的微课教学发展迅速,为此,建议体育教师通过微课教学创设情境,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说明的是,在微课教学中,体育教师也需要引导小学生互动。(1)体育教师可指导小学生在家中预习体育微课,期间引导小学生以小组学习、相互点赞、相互评论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互动。(2)体育教师可在体育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微课,期间让小学生以小组学习、游戏、比赛、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课堂学习互动。(3)体育教师可在班级微信群内发布体育作业,然后引导小学生以小组学习、相互点赞、相互评论的方式进行作业互动。

4 结 语

情境教学法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体育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和互动情境,尤其是互动情境,以小组学习、游戏、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小学生主动建构体育知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创设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