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旅新时代,冰雪新征程
——“后奥运时代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2-07-13蒋依依周小芳吴巧红

旅游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冰雪赛事融合

蒋依依,高 洁,周小芳,李 姗,吴巧红

(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84;2.北京市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北京 100084;3.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

体育旅游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方式,参与面广、互动性强,契合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2022年是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历程上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中关于深化体旅融合、促进体旅融合要求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完美实现的一年,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体育与旅游的产业联动,使体育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全球文旅休闲产业陷入低谷之际,体旅融合的“新赛道”为文旅休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学术研究领域,体育旅游的核心概念及界定、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体育旅游产业尤其是冰雪旅游融合的机理与路径、体育旅游的绿色发展等学术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2022年5月22日,《旅游学刊》编辑部和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联合主办的“后奥运时代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黄金、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致辞。会议邀请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处处长刘兴华、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易剑东、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黑龙江大学教授/黑龙江省体育产业学术交流基地常务副主任唐云松、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美方副院长董二为、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杨涛、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宪玉、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谢婷等业内专家学者,就“后奥运时代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主题从政策支持、实施路径、学术支撑、产业建设等不同方面展开了研讨。会议由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主持,《旅游学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吴巧红作总结发言。其间,观点碰撞,思想交锋,近7000 人在线观看了网络直播。该研讨会的举办希望能对体育旅游的学科发展带来更多启示,能有效利用多种理论审视体育旅游发展,增加对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关注,为未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和学术建设提供有效指引。

1 体育旅游的概念辨析和分类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领域,完整的学术体系尚未建立,在体育旅游的概念辨析和分类上,多位专家学者在分享中提出了不同看法。(1)体育与旅游融合的基础探讨。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易剑东教授表示,体育和旅游具有共通气质,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哲学路径来看,体育和旅游是一体化的,都是人身心的放逐与自由。旅游和体育都有相似的情感和精神的体验,即观赏、体验、沉浸、依赖和沉迷,实际上可以称为人的一种精神性行为,两者都是人类为了复归自己生命而寻找的值得的“麻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表示,后奥运时代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时间跨度还可以放得更大,可以放眼于整个新发展阶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都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体育关系着人民健康,旅游关系着人民幸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定少不了人民健康,少不了人民幸福。就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主题进行研讨,对于促进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健康与幸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2)“体育旅游”和“旅游体育”的认知差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在认知陷阱中解释道,体育旅游主要是围绕着体育赛事延伸出观众需求和消费沉淀,重点在于加强系列品牌体育运动的吸引力,整合周边资源,打造“赛事+”,做好观众客群的消费潜力挖掘。旅游体育主要是出于旅游需求而创新形成的体育类体验项目,或者围绕赛事设施和场地、冬奥的市场影响力,推动体验性体育活动创新,根本目的是吸引大众旅游客群的娱乐和度假。(3)体育旅游定义中的两个方向“sport tourism”和“sports tourism”。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美方副院长董二为教授提出“24421”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其中第一个“2”代表体育旅游定义中的两个方向,美国学者认为“sport tourism”不仅强调体育赛事或者是活动本身,而且也注重其间发生的旅游活动;欧洲学者认为“sports tourism”应该只涉及体育项目本身,不涉及其他的旅游活动。第一个“4”代表体育旅游概念维度的4 门功课,即动机、目的地、旅行时间以及参与感。第二个“4”代表体育旅游产业的四大市场,即职业体育旅游、业余体育旅游、户外游憩体育旅游以及其他与体育有关的旅游活动。第二个“2”代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双刃剑。最后的“1”代表体育旅游文化的一脉相承。(4)体育旅游的分类。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谢婷副教授表示,体育旅游分类在国际上也并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目前采用较多的分类方法是三分类法,即分为积极体育旅游(active sport tourism)、被动型体育旅游/赛事类体育旅游(passive sport tourism/sport event tourism)、怀旧体育旅游/文化类体育旅游(nostalgia sport tourism)3种类型。积极体育旅游是在旅游时积极参与各项运动,参加体育活动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类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中心的旅游,例如奥运会或世界杯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带到举办地。文化类体育旅游是指,到著名的体育相关旅游景点旅游,参观体育博物馆、名人堂、场馆建筑等。

2 大型赛事中的体育旅游

2.1 大型赛事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

大型赛事是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易剑东教授首先探讨了体育对旅游的影响,旅游业由吃、住、行、游、购、娱组成,体育业由健、竞、观、传、博、销组成,体育运动影响旅游业多个核心要素,易剑东教授归纳了6 条体育助推旅游的逻辑:(1)运动人群的重复参与和消费激活旅游活性;(2)体育参赛和观赛的延伸服务激活旅游弹性;(3)运动人群的沉迷程度增加旅游粘性;(4)生活品质追求高促进了旅游的沉迷和卷入;(5)消费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强形成了团体和社群;(6)体育人群消费能力强,线上线下均比较活跃,提高了旅游消费能力并丰富了消费生活。旅游和体育是最好的伙伴,两者之间水乳交融,就看我们如何认识、如何判断、如何把握,如何在产业链的延伸及其相互关联上做工作。

然后,易剑东教授基于国际数据、国际案例分析了大型赛事的旅游影响,许多大型体育赛事数据表明体育旅游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最后,易剑东教授提出对大型赛事与体育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启示和借鉴,主要涉及3个方面:第一,建议分类管理赛事,对不同赛事的旅游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进行区分,把赛事分成业余、专业、职业、商业、四者交汇等多种类型;第二,注重赛事旅游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涉及赛事参与者来源的广泛性、赛事表演的水平与精彩程度、赛事举办地的服务体系、赛事媒体传播与赞助价值、赛事项目的世界关注度、赛事举办时长与节奏、赛事承办的城市数量及其交通条件、赛事承办方的遗产战略规划以及赛事组委会与举办地政府的配合9个方面,其中,赛事组委会与举办地政府的配合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三,建议制定大型赛事与旅游产业关联相应的战略规划,体育和旅游相关部门要形成高度一致的认识,设定互动的战略和互利的机制。易剑东教授最后表示,希望未来体育旅游研究能够更加利用好大型赛事的特殊效应和旅游产业的关联,进行更加深度细致的思考,为实践部门如管理部门和运营部门,乃至体育旅游的实际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引领。

2.2 奥运遗产与体育旅游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创造了丰厚的奥运遗产,后奥运时期如何能够继续发挥冬奥的影响力、品牌效应,传承利用好冬奥遗产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后奥运时期需要深刻思考的课题。关于奥运遗产的概述,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处刘兴华处长概述了北京2022 年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奥运遗产规划涵盖7 方面目标(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和35个重点领域。一是体育遗产方面,最大的奥运遗产就是带动了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累计带动了3.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同时中国在疫情下的办赛经验形成“中国方案”,为全国抗击疫情举办大型活动提供了借鉴,这也是体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经济遗产方面,冬奥会也带动了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冰雪装备制造、休闲健身、场馆运营、冰雪会展、冰雪竞赛、冰雪科技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得到提升,立项了80 个科技冬奥的重点项目37 个重点项目,112 项新技术在北京冬奥会得到应用;三是社会遗产方面,奥林匹克教育在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带动了城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举办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冰雪强国、奥运城市的交往;四是文化遗产方面,北京冬奥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冬奥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等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之间的完美结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带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五是环境遗产方面,在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方面做出了引领示范,在奥运史上、冬奥史上首次创新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机,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新能源车辆占奥运赛事车辆超过80%;六是城市遗产方面,奥运会极大带动了北京主城区、延庆地区、张家口市这些主办城市和地区的发展,特别在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文明城市建设等方面,奥运精神、奥运元素已经融入了城市的方方面面;七是区域发展遗产方面,冬奥会对推动京张地区的协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作用,特别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相连相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方面,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方面也初现成效。《2022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2年)》中文版与英文版已于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由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发布。

关于奥运遗产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刘兴华处长分7个方面阐述了奥运遗产对体育旅游的促进作用:一是奥运遗产助力完善现代化旅游业体系和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二是奥运遗产助力文化产业的对外合作交流;三是奥运遗产助力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四是奥运遗产促进旅游消费,提升消费潜力;五是科技奥运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科技水平;六是奥运遗产促进文化与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七是奥运遗产促进京津冀文化旅游一体化水平提升。

关于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的发展重点,刘兴华处长认为,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第一,持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带动全民健身,加快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步伐;第二,持续推动城市和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第三,持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冬奥精神,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黄金副主任指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精选好的项目向大众推介,同时通过研讨会、培训会促进交流,把更多好的做法、好的资源分享给政府相关部门、体育旅游企业和相关从业者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彭维勇副司长指出,下阶段国家体育总局将围绕后奥运时期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政策研制,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发一批冰雪、山地、户外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项目。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等为抓手,加强示范带动作用,丰富高品质体育旅游产品供给,加强设施建设,配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推动滑雪场、健身步道等体育旅游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后奥运时期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

3 体育旅游项目开发

3.1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近年,我国体育旅游在我国飞速发展,其中,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赛事、体育旅游线路、体育旅游景区等作为体育旅游的发展载体,在体育旅游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教授基于2013—2020 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数据库中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这四大类项目相关申报和评选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分析模型和机器学习等研究方法,透析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总体分布特征,同时为下一步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相关申报和评选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趋势:(1)总体来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整体申报数量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有小幅度下滑。各省市申报重点最初集中在精品景区,2017 年以后对精品线路、精品赛事也开始重点关注,华东、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比较集中,华东地区最为集中。主题特色随着时代和体育旅游的发展而发展,2018—2020年热门主题为体育文化产业、基地营地项目、赛事活动、休闲养生以及马拉松赛事等。(2)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申报数量总体呈螺旋式上升,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3 个省份;主题特色也从最初的注重配套服务设施逐渐演变到注重体育与健康生活和全民健身,与旅游景区资源深度融合的运动项目逐渐增多。(3)关于体育精品线路,申报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时空分布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已经形成了几个比较显著的体育旅游线路集聚区,其中长三角、青海、甘肃、新疆、云贵地区相对较为集中。在运动项目选择上超过一半以上的线路都涉及徒步项目,其次是龙舟、汽车、钓鱼等,部分体育旅游线路也融入了较多智慧元素。主题特色中生态旅游、登山徒步、骑行赛事、休闲健身这些词汇一直是各旅游线路的热点,红色文化、自然遗产和文化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线路也日益增多。(4)关于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与总体申报项目相比数量较多,共计1534 项。时空分布上,申报赛事主要集中在中部、西南、西北地区,云南省以115 项居于首位,赛事类型上马拉松赛事、自行车赛事、冰雪赛事较多,主题特色上赛事举办效应、赛事IP 等一直是热门话题。(5)关于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该项目2017年才开始进行申报,申报数量上2017—2018年上升,2019—2020 年小幅度下滑。时空分布上,四川省、安徽省、江苏省、云南省、浙江省排名相对靠前,总体呈现“组团+特色”的分布特征,载体形态上以行政单位划分的4 类目的地(地级市、区县、街镇、特色村)占比约44%,以特色功能区划分的5 类目的地(度假区、体育小镇、景区、体育场馆集聚区、产业园)占比约50%,以某个运动项目为主的目的地占比约6%。主题特色上运动休闲度假和运动探险是最受欢迎的,资源禀赋上自然资源是发展体育旅游目的地最主要的依托,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发展特色型体育旅游目的地重要资源。综上,李海教授总结了4 点:第一,体育旅游项目发展较快,对促进国内循环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第二,体育旅精品项目出现区域呈集中趋势,发展不均衡;第三,体育旅游项目主题不断丰富,呈现多元化趋势;第四,体育旅游赛事辐射区域不断扩大,有利于促进资源均衡流动。

基于此,李海教授提出了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发展建议:第一,加快体育旅游相关标准化建设,为各地体育旅游发展提供指引;第二,加强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解决体育旅游发展的人才瓶颈;第三,推进与其他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加快体育旅游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体育旅游互联网服务平台;第五,建立体育旅游行业交流平台,促进各地交流和学习。

3.2 乡村体育旅游典型案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出台多项政策为体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政策支撑。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教授表示,体旅融合是提升乡村经济效益的高效路径,是促成社会服务公平的重要抓手,是顺应地区生态保护的发展趋势,也是宣传地区传统文化的关键举措。基于此,王兆红教授分享了6 个体旅融合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马山县,围绕攀岩特色形成“体育+文旅+脱贫攻坚+县域经济发展”的马山模式。(2)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通过筹办冬奥会,以滑雪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从贫困县到冬奥赛场的蜕变。(3)贵州省安龙县,围绕健身步道,以“康体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4)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渤海村,依托将军石小镇建设,小渔村成功转型水上运动小镇、滨海生态宜居城镇。(5)四川省成都市三河村和三元村,以“农业+足球+音乐”的新业态融合助力乡村振兴。(6)浙江德清县莫干山,以运动振兴乡村,打造漫运动小镇特色名片。

通过以上分享,王兆红教授从6 个角度探讨了体旅融合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第一,鲜明地域特色,合理开发资源;第二,发挥制度优势,科学统筹规划;第三,完善体育设施,夯实发展基础;第四,吸纳专业人才,盘活产业市场;第五,创新发展模式,丰富体育内容;第六,落实配套服务,保护生态环境。

3.3 国际体育旅游典型案例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谢婷副教授重点介绍了积极体育旅游、被动体育旅游/赛事类体育旅游、怀旧体育旅游/文化类体育旅游这三大类体育旅游产品的国际典型案例。(1)有关积极体育旅游项目介绍了欧洲顶级的跳伞旅游目的地西班牙巴塞罗那跳伞区(Empuria Brava)、美国科罗拉多巨石峡谷(Boulder Canyon)攀岩线路以及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日本武士之美旅游产品等。(2)有关文化类体育旅游项目介绍了体育历史遗迹希腊扎皮翁宫(Zappeion)、体育场馆西班牙诺坎普球场(Camp Nou)和英国温布利球场(Wembley Stadium)、体育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博物馆(FC Barcelona Museum)和美国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现代体育综合体新加坡Sports Hub 和阿联酋Mall of the Emirates 等。(3)有关赛事类体育旅游项目介绍了综合赛事(特奥会、聋奥会、世界老将运动会和世界老年运动会)、马拉松(撒哈拉马拉松、极地马拉松、跨州马拉松)、复古赛事(现代尼米亚运动)等。

通过以上分享,谢婷副教授提出从3 个角度来优化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从产品开发角度,拓展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点;从产品挖掘角度,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多种级别的旅游产品,深度吸引高品质的游客;从产品推广角度,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及疫情条件下,体育旅游产品应突出健康性、有趣性和可参与性,以期吸引到更多的参与者和更多的游客。

4 冰雪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4.1 冰雪旅游经济的发展难点和方向

在冰雪旅游个人和结构制约因素层面,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美方副院长董二为教授以滑雪为例探讨了后奥运时代冰雪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涉及个人内部休闲制约因素、个人之间休闲制约因素、结构休闲制约因素3个方面。其中,个人内部制约休闲因素表现为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后才可以参与游玩,如心理上对坡度的畏惧或者担心阳光下暴晒等;个人之间休闲制约因素表现如缺少滑雪同伴而不去滑雪;结构休闲制约因素包括雪质、气候、山地等自然资源条件。

在冰雪经济的产业层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首先提出了4 个分布问题:关于资源分布和消费潜力的区域分布问题、关于一季养三季还是一季带三季的季节分布问题、周边带动还是远程吸引的品牌分布问题、单一业态还是综合发展的业态分布问题。并进一步梳理了发展冰雪旅游经济中可能会面临的6 个陷阱:认知陷阱、空间陷阱、范畴陷阱、发展陷阱、市场陷阱、趋势陷阱。其中,认知陷阱指对体育旅游和旅游体育的重新认识,前文已进行阐述;空间陷阱探讨了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旅游者更关注体验效果,以及雪道所处的场所空间、旅游氛围和周边环境,充满趣味的旅游体育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范畴陷阱解释了冰雪旅游与冰雪经济的差异,冰雪旅游需要更多地植入体验元素、学习元素,冰雪经济,需要在潜力市场加快技术和装备方面的迭代变革与创新;发展陷阱讨论了四季平衡发展问题的优先级,建议先充分挖掘冬季潜力,用市场内在规律去评估判断、开展运营;市场陷阱要考量年轻人市场的稳定可靠性,提高冰雪人口的渗透率,建立起更完整的体系、更匹配的供求关系、更有序的协同体系,形成运行更有效的冰雪旅游产业生态;趋势陷阱探讨了疫情对旅游影响的双面性,当下冰雪旅游企业碰到的发展困境需要分析是疫情影响还是自身原因,需要考虑市场回归常态后规范性、标准化、品牌化、综合性这些方面的要求将会如何影响体育旅游场馆的发展。

在国内冰雪旅游研究与知识创新层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宪玉研究员提出4个“跟不上”的问题(跟不上国际态势、跟不上国内实践、跟不上全面改革、跟不上其他产业)和1个“不得不”的中国路径。张宪玉研究员就知识创新与现代化的基本思考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目前冰雪知识短缺与有效知识供给不足,知识作为一种权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时世界具有很大的力量,知识分子是知识创新的主要执行者。伟大的时代需要知识分子来解释、概念化与理论化,创建出基于中国经验的知识体系,应该把冰雪产业的发展纳入下一个国家新征程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后冬奥”这个词需要从两方面认识,一方面短期判断,从学术角度讲生命周期可能就3~4 年时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对重大节点性事件的效益研究是可以采用“后冬奥”的提法,但是从产业政策制定、从产业发展的综合判断角度,除了“后冬奥”这3年之外,中长期考虑应该是“冰雪新征程”。对于发展寒地冰雪经济的原因,张宪玉研究员主要从3 个角度进行了考量:一是区域协调,统筹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要求,基于当地优势条件发展寒地冰雪经济;二是从生活角度讲,美丽中国的建设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要求大力发展冰雪经济;三是积极参与世界的竞争。

4.2 冰雪旅游的发展路径

从冰雪经济的全产业链角度,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教授表示,要利用冰雪产业的多元性来拓展消费,并基于此来拓展产业链条,科技赋能实际上也打破了现实的冰雪资源对于冰雪产业发展的时空束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表示,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消费群体、高质量的产品业态、高质量的制度环境、高质量产业链条以及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制造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用空间思维、场景思维、互联网思维和专业化思维来推动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深化,构建以“舒心的环境,放心的产品,暖心的服务,走心的体验”为基础的冰雪经济,在东北、华北、新疆、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推动形成特色突出、各尽优势的冰雪旅游产业集群,以集聚塑形象、以集聚创品牌、以集聚促融合、以集聚焕活力、以集聚强能力、以集聚展实力。

从冰雪产品和有效市场角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宪玉研究员认为重点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即生态优先问题和高质量发展问题,需要全力发展生态优先、空间载体、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以推动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滑雪为例,滑雪产品的本质问题是度假经济,划定的生态红线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的矛盾亟须解决,造雪用水、用能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等都需要尽快完善,从供给侧面临的政策创新到理论创新到工程实践创新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这需要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努力,创新理论,推动产业的进步发展,相信中国的市场潜力和资源品质定能够催生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国家冰雪产业。

从参与主体角度,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常委张健副校长提出了3 点建议:一是政府部门除了出台政策措施以外,必须制定落地的具体条例和规定,例如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二是主管部门应该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学者专家的力量,研究制定体育旅游的标准、制度和规范;三是为企业家进入体育旅游领域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体育旅游规范化、安全化、标准化、企业化、产品化。同时也希望各个主体合作推出一些示范项目或试点,比如在京张文化旅游带的永定河流域做一个体育旅游标杆项目,在沿途的水面、路上结合京张文化旅游带进行规划设计,以试点为切入更好地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角度,黑龙江大学唐云松教授主要从奥运双周期冬奥赋能、经济双循环市场现实、供需双发力促进消费、学术双阐述融合机理、产业双融合路径选择5个方面阐述后奥运时期冰雪产业转型升级与跨界融合。他指出,冬奥会举办周期与冰雪运动普及以及冰雪产业升级成正相关,国际冰雪运动强国在经历两次冬奥周期后,形成基于本国自身特色的较为完善的冰雪市场体系。旅游是奖励自己,体育是提升自己,基于冰雪产业升级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建立中国特色的冰雪经济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体旅产业双融合路径选择中,需要政策、设施、渠道、资金、客群的多方面融合,实现内容相互交织、渠道联通共享、平台复合多用、场景互衬交融、理念创新融合、规划设计融合、内容渠道融合、平台场景融合、人才数据融合、客户资源融合、商业模式融合、支持政策融合,形成一个良性的快乐共享的融合体系,从而在不同阶段、不同要素构成良性生态网络生态情况下,递进增长,螺旋式上升,提供品质产品与优质服务,走全面振兴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特色新路。

5 体育旅游绿色发展

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之一。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杨涛教授主要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改革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地球生命共同体、完善绿色发展法治体系5个方面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展开了详尽阐述。

然后,杨涛教授指出,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的体育旅游发展,一定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底线,以创新为生产力,以产业融合为主要手段,在体育旅游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规模不断扩张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动力转换、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升等核心路径,实现体育旅游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引领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与体制扩容、消费群体理念的转变、体育内环境的变化、人民群众体育需求快速提升等多方面促力要求的。

最后,针对体育旅游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杨涛教授阐述了5大路径: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体育旅游用品制造产业绿色化,鼓励生产性体育旅游服务业低碳化,提升体育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二是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以双碳目标引领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体育旅游产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四是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区域分层管理机制,构建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强化绿色发展;五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体育旅游空间压缩的现实实际,聚焦露营经济、都市圈经济,不断创新体育旅游新模式,开拓新业态。

6 总结与展望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学刊》编委曾博伟表示,体育旅游发展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体育旅游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的配合也更加紧密。体育旅游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发现新知识。我国目前还处于体育旅游发展的传统阶段,赛事的带动性还比较弱。赛事是体育旅游的灵魂,是引领体育旅游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但是赛事举办不能急于求成,相信假以时日会有更多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在中国涌现出来,这对于体育旅游未来发展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教授认为,2021 年先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对于“深化体旅融合”“促进体旅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北京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推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顺利实现。因此,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正面临着政策、供给、需求三方面机遇的叠加。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需求转向与技术更迭,也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新的动能。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实现了三方面的结合:第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二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第三是国际经验和中国场景的紧密结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平台机会让来自不同领域间的思想碰撞,为政策制定、产业演进提供依据,特别为学术研究、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如何从回应到引领现实需求的转变提供智力支持。

会议最后由《旅游学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吴巧红做总结发言。吴巧红主任表示,“后奥运时代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是《旅游学刊》第一次举办体育相关的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汇集了14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以及两位专业水平很高的主持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场景相结合等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讨论的内容涉及奥运遗产、冰雪产业、大型赛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体育旅游绿色发展以及体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这都是目前体育旅游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热点话题。体育旅游领域研究亟待突破,我们可以利用旅游理论审视体育旅游发展,增加对体育旅游者的关注,关注体育旅游者环境责任及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最后,希望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去探讨体育旅游之于讲好中国故事和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体育旅游之于中国产业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和绿色中国建设方面的作用,让这个幸福产业为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冰雪赛事融合
本月赛事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融合》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