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新教师沙龙式教研探索

2022-07-13钱明星韩广印

体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关键教研教育

文/钱明星 韩广印

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新教师沙龙式教研有别于传统的教研模式,一方面,从教育的真实事件入手,挖掘教育教学的细节,通过一番抽丝剥茧般的讨论分析,能更好地帮助新教师突破自身的专业瓶颈;另一方面,“关键教育事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提高教师专业评判力的同时,能让更多参与教师获益,并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进行触类旁通的运用。这样一种以“关键教育事件”为载体,以沙龙互动模式开展的全员参与开放式的教研模式,更加契合新教师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为新教师专业发展蓄能、助力。

一、创造“关键教育事件”

关键教育事件研究,作为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在世界其他国家已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英国教师教育专家大卫·特里普在1993年出版的专著《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发展教师专业判断力》中提出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概念,解释了分析“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的四种方法,并提倡用归纳出来的原理去指导未来的实践。本文的“关键教育事件”是指,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困惑的、欣慰的、遗憾的事件等,这些存在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客观普通事件,经由专业判断、理性思考,被赋予深刻教育教学意义后,能够对主体产生启迪价值,该事件就成为“关键教育事件”。

一场有效的教研活动,首先取决于活动的“原材料”是否够分量,能否激发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从而起到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的作用。在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新教师沙龙式教研中,最重要的“原材料”来自“关键教育事件”,这一事件“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来源于教师课堂上那些寻常的、普通的事,既不是大事件、大问题,也不是教学的重难点突破等。但这样普通的事却并不“普通”,能成为“关键教育事件”的背后有着普遍的教育教学规律,能对新教师在教育观念、理念上的转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有四个显著特征:普遍性,大部分的“关键教育事件”并非教学中的特殊事件,而是经常反复发生或者出现的事件;寓意性,事件蕴含着极强的本质含义;教育性,给人以启发、警示作用;开放性,研究可以是多元的,不强调结果的[2]。

如何创造“关键教育事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图1):事件是什么,即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客观的呈现;关键在哪里,即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专业的评判,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直指事件核心,聚焦问题所在;可以怎么做,即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操作方面的分析,聚焦实践操作层面,达到“知道该怎么做”目的;何以这么做,即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深度的解析,聚焦在理论和价值层面,达到“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目的。

图1 创造“关键教育事件”的四个方面

(一)事件是什么?

“某学生上课从来就不听,每次都要捣乱,不是随意乱跑就是破坏场地上的标志桶等,教师对其进行训导就会导致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表现出反抗、咬人、打人等行为。全班45个学生,因为他‘一人毁所有’,我根本没法上课,怎么办?我到底该不该管他?管了他,其他学生无法上课怎么办?”入职第二年的寿老师在谈及一年级教学上的“关键事件”时,频频提及一个特殊的男学生,对整个正常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极大阻碍,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充满无力感和挫败感。

(二)关键在哪里?

有个别学生,教师用尽各种方法,采取了诸多措施,表扬、奖励、训导、劝诫,安排干活、当小助手……为什么仍然收效甚微?寿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一个班40多个学生,常常因为那极个别学生导致教学无法开展或者影响开展效果,一节课经常要花大量时间在这极个别学生的管理或者训导上。关键问题显而易见:新教师缺乏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应该怎么做?

关于“特殊学生”的话题常常引起教师们的共鸣,在日常教学中困扰着教师们,尤其是新教师,颇有束手无策之感。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结合自身经历,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转变心态

班级里遇到一个或几个“特殊学生”,新教师常常会有“为什么我运气这么不好,碰上这样的学生”的哀叹。当以负面情绪面对时,容易产生恶性循环,情绪主导下无法客观看到事实,常常被几个特殊学生搞得头痛不已。但若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一个特殊学生都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人物,抱着攻克难关的坚定心态,积极解决问题,将会是对教育教学很好的促进。

2.寻求帮助

积极主动与班主任和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沟通,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角色,无论对学生还是其家庭背景等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通过与班主任的积极沟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找到学生问题的核心点,并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

3.主动出击

通过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后,需要建立彼此的信任,达成同一目标的共识,利用体育课的特性,“蹲下来”与学生沟通他的诉求和希望,并在合理的范围内达成共识。建立个人小档案,每一节课都前置沟通,课后反馈肯定和激励。利用特殊学生个人特长或优势,在课堂上做一些帮助其树立正面形象的活动,如协助教师做一些器材整理、在擅长的项目上做展示等。

(四)何以这么做?

依据“关键教育事件”价值层面的分析,挖掘事件背后隐性的、本质的、有普适性的东西进行阐释。

针对学校的几类特殊学生:心理疾病、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注意力缺陷等,要求教师首先用知识武装自己,通过书籍、专题讲座等了解这些学生。此外,解读“特殊学生”密码,需要从“蹲下来”认真科学地记录和追踪开始。如该事件中的这位学生,在每一次的爆发点,需要详细记录前因后果,以免再次触及,如一次上课前该学生的桌子被移动了,该学生冲进去就打了前方同学,通过了解这类学生特性,才能明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刻板印象是非常典型的,固定的东西不能随意移动和更换。唯有不断用科学的方法去记录和了解,才能慢慢懂得特殊学生,从而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开展教育教学。

二“关键教育事件”基本教研模式

“关键教育事件”围绕以下四个步骤开展(图2)。

图2 “关键教育事件”教研流程

(一)呈现“教育事件”

教研活动前,由新教师自行准备各自的“关键教育事件”,按照前期分组讨论,选择最具代表性的1~2个“关键教育事件”,由培训者核定后确定呈现;根据近期新教师课堂情况,由培训者直接提供“教育事件”。

例如体育课学生频繁请假事件:“一年级大量学生频繁生病请假,班主任和家长毫不理解,导致我怀疑当老师是否是个错误?怀疑我当教师的初心了”,入职第一年的何老师在因疫情停课后恢复体育教学,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就出现频繁请假情况,原因包括长期在家缺乏运动不适应,闻“病”丧胆等。该教师不断调整降低运动量,仍有大量学生请假,本着负责的态度与班主任及家长沟通,却被反过来“劝导”体育课无需那么认真,学生安全不生病最重要。到底该继续认真负责教学还是听之任之,放松对体育课堂的要求?该教师陷入了对职业的极度迷茫之中。

(二)找出关键点

根据“教育事件”的难易程度,由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报、组织者参与点拨等多种方式混合进行,关键点可开宗明义首先点出后小组展开充分论述,也可以通过小组的讨论后点出关键点,具体视“教育事件”本身以及现场开展情况而定。

根据教研教师自身的理解,借助其他教师或专家的文章学习,从中梳理出如请假规范、请假原因、课堂兴趣等角度找到事件的关键点。找到事件的关键是最核心也是最难的部分,点破了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从事件中收获专业成长的“法宝”。

(三)讨论“可以怎么做”

这个环节尽量使所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参与到讨论环节,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头脑风暴等方式小组进行逐一汇报,随机抽号进行点评和补充发言。组织者可根据现场小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提炼,也可呈现更多类似案例的做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四)讨论“何以这么做”

在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能够最后说出何以这么做的,这样的引领型教师或专家型教师或经验丰富有一定案例分析诊断能力的教师,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不可因为缺乏深度或不够有见解而不去做这样的思考,唯有突破到此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称得上“专业”。这个环节的操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或邀请专家型教师莅临指导。

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能够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因为缺乏理论认知,在传授的过程中导致新教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比比皆是。只解决了问题还远远不够,如果新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必须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小结

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教研活动呈现出有载体(围绕具体的发生在新教师自己身上的教育事件)、有聚焦(紧紧围绕教育事件开展)、有参与(从教师身边熟悉的事件入手,充分进行讨论)、开放式(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每一个人都从中提供思路并收获他人的想法)的活动特点,打破了传统不受新教师欢迎的“一言堂”“假大空”以及参与率极低的教研模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新教师能够获得快速且更专业的成长。

猜你喜欢

关键教研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鹏鹏猪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