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2-07-13陶秀峰

民族文汇 2022年45期
关键词:难度时间差异

陶秀峰

摘 要:作业问题已经成为课程改革内涵发展阶段的瓶颈问题之一,作业是导致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说“教学”从某种角度上着重体现了教师“教”的科学与艺术,那么作业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需求,尤其是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体现了一个自我循环改进、相互关联的系统。

关键词:目标、难度、时间、差异

一、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主要反映作业需要实现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学科学段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作业目标科学与否决定了作业设计的起点是否正确。

(一)课程目标、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作业观强调大课程,教学、作业都是课程的主要环节,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课程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正确理解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反映的是课程标准的整体目标与要求。课程标准是引领学科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代表一门学科课程的方向与整体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教学、作业、评价、校外活动等多种渠道来共同实现。

由于课程标准是一门学科对群体学生的共性要求,对个体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性方面的考虑就会有所欠缺。同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下,当下的教学更多的是体现了共性要求。在同样的课程标准要求下,不同的学校、班级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有差异的。作业作为课程的关键环节,应该成为弥补个性要求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关注教学效果问题,即不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对于作业目标,教师应该综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差异等情况进行整体设计,而不仅仅是一个依据课程标准预设的过程,还应该是依据学生的差异、课堂学习情况、作业结果、评价结果等进行调整的过程,体现了作业目标的动态性和过程性。

第二,科学处理好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场地、时间等的限制,往往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足。所以,作业作为一种课外学习任务,应该在适当巩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加发挥课外时空的学习优势。比如,课后可以让学生整理笔记内化学习内容,可以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拓展视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增强家庭责任感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较难实现的育人目标。因此,作业和教学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作业和教学应该发挥各自的时空优势,在学习目标、内容和实施形式上相辅相成,既有重复交叉,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包括了作业任务与答案,作业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学生的可理解性,也体现了作业的基本质量。

为保证作业内容的科学性,老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需要做到基于目标、保证本体性知识准确、表述清晰无歧义,以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等基本要求。

(一)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一致

在保证科学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依据单元作业目标设计作业内容就成为关键步骤。作业内容依据作业目标进行设计,有助于解决作业设计中二者相互脱离的问题,将作业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

(二)作业内容科学明确

教师首先要保证作业没有学科本体性知识错误,这对于学生形成对作业的尊重感和敬畏感是很重要的。此外,作业表述要清晰明确。

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征是至关重要的,也需要各个学段的教师把好不同阶段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学生的身心特征,就会出现作业难度过高或者过于简单的情况,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作业过难产生抄袭现象等。

三、作业时间

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拆分为完成学校作业时间、完成额外作业的时间。完成学校作业的时间可以拆分为两个时间段,即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在家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额外作业的时间又可分为完成家长布置作业的时间、完成自主作业的时间和完成校外培训机构作业的时间等。

在认为作业越多越好、多做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科地位等潜在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增加作业量。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导致作业负担的明显加重。所以,教师科学准确预估作业时间是有效控制作业时间的方式,也是教师需要加强的方面。

学生回家作业时间的安排,不应该是学科教师的抢夺战,而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协调,否则就会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增加和作业压力感,从而影响学生的作业兴趣。

作业时间还要统筹好书面作业时间和非书面作业时间。不可否认,非书面作业更加能够弥补书面作业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儿童动手、动脑、创新等能力,但不恰当的非书面作业布置或许成为学生作业中巨大的“隱形负担”。有些非书面作业花费的时间更长,而且往往在统计中被忽略。

总之,作业时间是作业的一个敏感而重要的指标。作业时间问题实际是作业价值观、作业设计质量、作业难度等问题的折射,而不是简单地控制作业时间就能解决的。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合理地预估作业时间,关注学校作业和学生自主作业时间的关系,做好整合协同。

四、作业难度

作业难度是判断作业负担的指标之一,其分布情况也是体现作业设计质量的标志之一。多数学科作业是以难度较低和中等难度的作业题为主,难度较高的作业题虽然相对较少,但是难度偏高,学生难以完成。这种极难和极易的作业难度设计方式,让作业难度走向两个极端。难度过低的作业太多,会导致机械重复性的操练,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不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作业成就感,最终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但如果作业难度过高,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那么作业和任务本身就必然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

五、作业差异性

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促使受教育者获得最佳发展。对于同样一个学习要求,不同的孩子付出的时间、努力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包括生理、心理、文化、认知、能力、智能倾向差异等,适当的教育即个性化、差异化教育,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适当。

适当难度的适量作业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作业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就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陈桂生,2009.“作业”辨析.上海教育科研(12):59-61

[2]顾志跃,2004.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中小学教育改革热点问题导读之十一.(11):15-16

猜你喜欢

难度时间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定量分析
财务会计下的难点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