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2-07-13罗孝念
罗孝念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减负情况,为此出台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促进了教育回归校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与新时代教育需要相适应。为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文献法和经验法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新时代强调教育减负,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革新,不断地提高教育效果。教师需要构建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形式单一以及作业设计机械,这给学生的健康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相关问题,高效解决。
一、转变教学观念
双减政策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减少学生作业的数量。有些教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作业上进行了减量。但是这些教师没有进行教学上的提质,导致学生成绩一直无法提升。这是由于教师观念陈旧,没有真正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因此,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该深入分析双减政策,然后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双减政策下需要教师进行减量提质,为此就该创新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形成生本理念,注重学生课堂参与感的提升,强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完成按照教材中进行,没有进行拓展。新时代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此来拓宽学生视野。例如,教师在进行《题西林壁》古诗教学时,就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题西林壁》一诗是由苏轼所创作,因此教师可以拓展苏轼不同时期的古诗,如《江城子》、《水调歌头》等等,让学生进行分析手法和情感上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准备拓展材料时,应该将相应古诗的创作时间、背景等均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通过拓展的方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兴趣。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因为理解困难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引入了拓展内容,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苏轼,从而形成探究的欲望,积极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来。
三、创新教学形式
课堂的体质增效除了教师在内容上进行丰富外,还需要在教学形式创新。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兴趣的增强,从而进行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分析高效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其一,教师可以开展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信息设备开展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板书,信息化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例如,教师在进行《观潮》教学时,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两个地方。首先在导入中应用,钱塘关大潮可谓奇观,书中的图片难以展示出涨潮时的壮观场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播放涨潮的场面,带给学生震撼的感受,从而融入情景,高效的进行学习。其次,信息技术可以用在课后字词的学习上,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字词的讲解,以本讲中的“潮”字为例,下图一为软件呈现结果。
这种软件呈现的方式,能够将声形结合,同时解释也极为详细,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生字词,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其二,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教学。游戏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加强的吸引力,教师将游戏引入到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的融入游戏。例如,教師在进行《普罗米修斯》教学时,该讲属于故事教学,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表演故事情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四、优化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了教师要注重作业量的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改变传统的机械式作业的布置,让作业的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其一,教师可以布置生活性作业,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例如,教师在完成《爬山虎的脚》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生活中的爬山虎并进行特征的记录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都有提升作用。其二,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完成《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关于雷达的资料和应用,让学生进行记录。然后教师开展交流活动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们进行查找资料的分享,对雷达的应用进行探讨。通过对作业形式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减负。但是要注意减负的过程中不能够减质,应该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提质,带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综合发展。教师可以从观念、教学内容、形式、作业等方面进行革新。
参考文献
[1]张玉芳.“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J].数据,2021,12:149-150.
[2]聂奥利,李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作业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