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07-13罗翠竹
罗翠竹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国当前的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推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计算机专业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推进国家与时俱进和大力发展的重要专业。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变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构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能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中职教育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人才教育的定位不同,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方向,通过多环节的技能培训,例如: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我国的IT行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在现实中,中职计算机的毕业生就职状况并不客观,尤其是实现对口就业的比例较小。因此,中职教育应该根据市场岗位所需的人才,构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将专业教学细化,并设置多样的课程板块,构建更加完善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促使学生满足岗位的需求。
一、计算机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统计大数据来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占社会工作岗位的比重较大,社会的需求为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发展提供了契机,所以中职一线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了多样化的教学发展策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技术培养和理论巩固方面,力求培养更多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社会。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立足于实际教学,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他们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既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又有文化素质,但在实际生活中中职生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工作,这都是因为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由于技术不到位、素质能力也欠缺,难以为企业创造收益,自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尽快加速课程改革,通过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应用于计算机课程,为信息化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在实际的教学中,一线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去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促使当代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不仅具有德才兼备的品质,更能适应时代浪潮的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体系构建策略
(一)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
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要以就业方向为导向,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职教学的优势是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也是重要特色之一。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发挥,以准确的目标性和灵活生动的课堂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纠正方向,避免走弯路。学校在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课内课堂来完善学生的学习,更要引导学生考取专业的计算机资格证书,使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内容加强计算机学习。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道德标准,促使学生形成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能熟知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展现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融入互联网教学,采取分组合作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職业教育中,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根据相关数据调查:造成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根本原因集中在: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兴趣,大多数人通过玩手机等方式逃避课堂学习。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除此之外,小组合作的方式除了学生在特定的班级课堂氛围中进行讨论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线上学习的方式展开小组合作与讨论,这种线上讨论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探讨式分组教学实现多层次教学课堂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呈现出多样化,才能充分体现中职计算机专业模式的特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跟随实际课堂的变化,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多层次教学。多层次教学在于对于职业教学的应用和开展,主要表现为:通过探讨式小组的分类,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和交流平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学生成长的计划,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分组协同教学能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引导学生增强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专业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中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进程较为缓慢,这是教学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难题。因此,教师要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不能仅依靠学习成绩来判定学生,而是采用学分制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学分制既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从学生日常反馈上去的作业,展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中,不断锻炼课堂的学习,才能持续进步。
结语
基于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课堂构建,教师融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得到更高层次的进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业方向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方向,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灵活设置课堂模块教学,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度。
参考文献
[1]吴晓霞.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
[2]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3):118-120.
[3]胡静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09(6):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