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习惯很重要,做题审题要记牢

2022-07-13任耀军

成功密码 2022年1期
关键词:题型审题题目

任耀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审题是数学学习关键的一步,仔细审题是打开解题大门的钥匙。仔细审题可以让我们理解题目的题意,清晰地分析题目的条件,联系已学知识进行解题,提高解答题目的成功率。然而,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解题错误。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导致审题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笔者分析了我们平时解题失误的原因,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如何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解题失误的原因

1.存在自身审题不清的问题,导致错误解答

(1)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概念混乱,从而出现理解的偏差。初中数学的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要真正把握必须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因此,在部分同学中间出现了上课能听得懂,而课后练习无从下手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没有深入思考其真正的内涵,特别是对于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导致出现理解的偏差。比如,很多同学能读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抓住重点词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但真正做起来,只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但对于已知是一元一次方程求待定字母值的题目就感觉有难度了,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a - 1)x||a+ a + 2 = 3是一元一次方程,求a的值。对于这题,我们如果没有真正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话,很容易漏掉x的系数不能为0的条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把a=1代入式子左右两边相等,覺得它也是这题的答案,这些同学往往是没有注意到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2)找不出题干的关键词,导致无所适从。初中数学的题干信息有时比较多,特别是对于一些应用题,文字比较多,数量之间又存在关系,学生普遍觉得应用题是比较难的,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考试时选择放弃应用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同学审题时,不会找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而找不出或找错数量关系。

(3)没有仔细看题,凭感觉做题。多数初中数学题目的解答,需要知识点的联系。而部分同学喜欢凭感觉做题,没有认真把题目看完,只是凭经验把题目中的数字或字母运算起来,没有理解题目具体的含义,也有部分同学看完题目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开始做题,导致错漏条件或解答错误。

(4)审题注意到的问题,解答题目时忘记问题所在。初中数学题目很多时候存在着陷阱,我们只要稍微不留意很容易误解或错漏分析条件,部分同学凭着做题经验,在审题的时候能注意到陷阱所在,但在解答题时,沉迷于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忘记了问题所在,从而出现“我想的时候想到了,为什么我没有写上去呢?”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没有做好标记。

2.没有注意总结审题方法

部分学生对一些题目总是常做常错,因此觉得很懊恼,甚至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或考后后悔自己没有多看几遍这种类型的题目。但这部分学生却很少总结自己做题失误在哪里,也没有向他人请教做题方法,或者请教了之后没有再认真做一遍,过后又忘记了,导致解题时只是根据印象解题,机械解答问题,没有把审题作为解题的关键,忽略了审题的过程。

二、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

1.做题时我们应分清粗读和精读,确保读懂题目

初中数学题的题型比较丰富,有容易的,也有抽象的。基础题一般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只要我们抓住关键点基本可以解答出来。在阅读题目时,可以选择粗读,快速找出关键点,提高解题速度。还有一些题目文字比较多,比如应用题,应该先粗读一遍了解题目大概的意思,再细读寻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阅读类题型或数据统计题型,我们可以选择粗读题目,直接从问题入手,再结合题目的数据就可以解题,提高解题效率。如果精读这些题目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导致因阅读时间过长,抓不住重点,从而降低了答题的正确率。

2.标记关键线索,寻找题目的重要信息

初中阶段是我们提高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审题。而阅读关键的一步是做笔记或标记,阅读数学题也不例外。利用画圈、画线,把重点句子、关键词语标记起来,帮助我们寻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或应注意的地方,注意力集中在标记处,快速在脑海中形成思维活动,这样通过标记关键线索,寻找题目重要信息的方式,提高解题能力。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某校社团活动课上,手工制作社的同学用一种彩色硬纸制作某种长方形小礼品的包装盒,每张硬纸可制作盒身12个,或制作盒底18个,1个盒身与2个盒底配成一套,现有42张这种彩色硬纸板,要使盒身和盒底刚好配套,应怎么分配材料?对于类似的配套问题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我们是比较熟悉的,然而部分同学只是凭着做题经验解答题目,并没有仔细审题,我们应在做这类型的题目时,标记出重点的句子,比如“1个盒身与2个盒底配成一套”,这句话其实就是说明了配套方案,从配套方案可以得出数量关系,再用式子表示盒身和盒底总数,这样解题就简单多了。

3.观察题型和总结题型,对题型进行归类

初中数学的题型是比较多的,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题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一般能从做题过程中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但部分同学却往往忽略了对题型进行归类,导致在审题时只凭着教师传授的方法,不善于发现和观察,只是机械地解题,按部就班地学习,这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做完题目就完事了,应善于观察和总结,对题型进行归类,这样才能有助于审题能力的提高。

比如对于学习因式分解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把2a2+4a-6分解因式,我们一般能做到提公因数2出来,但忽略了剩下的a2+2a-3还可以因式分解,最终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得到2(a+3)(a-1)。对于因式分解题目,我们应归纳这种题型的做法,先考虑“提公因式法”“再考虑公式法”,最后考虑“十字相乘法”。这样才能保证因式分解到最后。

4.敢于挑战条件多而复杂的题目,培养逆向思维

大多数同学习惯于小学的数学思维,对于条件多而复杂的题目,不知道怎样解答,甚至出现畏惧心理。对这种题目不加思索,直接问同伴或老师,形成依赖心理,导致在考试过程中无法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对于条件多而复杂的题目,需要把条件紧密联系起来方可解答,可以利用反推法,由问题入手,逐渐推上去,可以有效解答问题,这样可以逐渐形成逆向思考的习惯,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正确解题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日常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审题习惯的养成,从读、标、看、想入手,把好审题关,为解题开一个好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题型审题题目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