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切入文本

2022-07-13刘玉玲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沙湖鲁侍萍周朴园

刘玉玲

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这恐怕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读什么的问题,而且是怎么引导他们读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精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探寻文章的写作技巧,找到合理的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种切入文本的方法,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即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内部。如在讲解《雷雨》时,我以周朴园使用最多的语气词“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鲁、周二人在客厅中的对话,探究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在鲁、周二人的对话中,“哦”字出现了七次之多。每一个“哦”都反映出人物心态的剧烈变化。分析这七处细节,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自私和虚伪。

第一处: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从这个“哦”字中,学生感受到了周朴园的惊讶,也窥见了三十年前他与鲁侍萍的爱恨纠葛。毕竟他曾经真的爱过鲁侍萍。鲁侍萍也将其中的一个儿子留在了他的身边。而现在,周朴园与繁漪的情感并不是那么的和谐。曾经的爱情经过时间的过滤和美化,成了他心中一段较为美好的回忆。当时在无锡的人很有可能知道这件事,所以他对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人还是很关注的;既希望三十年前的事有人记得,又不希望有人真的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因为这会影响到他的形象。这个“哦”字也反映出周朴园当时复杂的心情。因此,在读这个“哦”字的时候,学生应将语调略略拉长。

第二处: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当鲁侍萍表示自己也许记得时,周朴园略显惊慌。他当然不希望有人记得那样一件不光彩的事。

三十年后,周朴园把自己打造成了成功的资本家,怎么能允许别人将这件丑事拿到台面上说呢?在读这个“哦”字的时候,学生要读出一种敷衍的感觉。

第三处:哦。

这个“哦”字出现的时机很值得品味。周朴园表示梅家有个小姐。“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答道:“不敢说。”周朴园仅仅发出了一声“哦”。这个“哦”多么像如释重负的感叹。

第四处:哦?你说说看。

此处的“哦”字后面紧跟了一个问号。接着上面的谈话,鲁侍萍不打算结束话题。她说:“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这给周朴园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他似乎是受到了惊吓,不敢相信面前这个人知道三十年前无锡有个年轻的、姓梅的姑娘。他生怕这个人也清楚自己三十年前所做的那件始乱终弃、不仁不义的事。在读这个“哦”的时候,应该将语音上扬,表现出周朴园的无措。

第五处:哦!

鲁侍萍谈到梅姑娘的人品、经历,直接揭穿了周朴园的谎言。这声“哦”是痛苦的。之所以痛苦,并不是因为他爱过的女人鲁侍萍带着刚出生三天的婴儿投河死了,令他痛苦的不是他对恋人和孩子的不舍,而是因为他自己做过的亏心事被人揭穿了,这让他感到难以接受。他欺骗别人多年,恐怕连他自己都相信自己是多么的有情有义,多么的温柔多情,多么怀念往昔美好的岁月。他一直保留着鲁侍萍的照片,穿着鲁侍萍给自己准备的衬衫,保留着鲁侍萍因为生孩子怕风而不开窗户的习惯。当自己竭力打造的假面具被无情地撕碎时,他是多么的痛苦啊!

第六处:(汗涔涔地)哦。

紧接着,鲁侍萍重申“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周少爷不要她了”,周朴园第六次发出了“哦”,并且“汗涔涔地”。汗水不斷地流下来,可见周朴园狼狈成了什么样子。鲁侍萍的话让他感到害怕。从中,学生也能发现,周朴园虽然品行败坏,但还没有完全丧失道德。

第七处:哦,救活了。

周朴园笃定鲁侍萍已经投水死了,鲁侍萍却说她又被人救活了。“哦,救活了”,按道理来说,自己心爱的人,天天挂在嘴上、时时放在心头的恋人还活着,应当惊喜万分、欢呼雀跃才对,可是周朴园的这个“哦”明显不是一个人开心时的状态。他如同见鬼了一般。温文尔雅、含情脉脉的周老爷的面纱被无情地揭开了,他的心里哪里有什么爱,有的只是利益。

戏剧本是语言的艺术。教师以周朴园的语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味鲁、周二人的对话,让他们在感受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即找到一个较“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大处把握文本。在讲解苏轼的《游沙湖》时,我以“剧饮”二字把苏轼的若干作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打通群文的阅读议题。指导学生由《游沙湖》的“剧饮而归”去探寻作者“剧饮”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了解“沙湖之游”背后的故事。由此,“链接”到苏轼买田的原因和置田的艰辛,让学生感受苏轼初到黄州时生活的窘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剧饮”不单是指豪饮、痛饮、酣畅淋漓、大醉而归;更是指一种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是苏轼在经历了入狱、被赦、被贬,从人生的巅峰跌入谷底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超然洒脱的生命境界。

三、“横门深巷”

“横门深巷”,即从比较偏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看不一样的“风景”。在讲解《琵琶行》时,有的教师会将目光集中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上。如果细读诗歌,深入探究,我们就会发现“同是天涯沦落人”根本不足以概括诗人的情感,无法真正地统摄全篇。我们不妨从“江州司马青衫湿”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让他们懂得“江州司马”有多伤心、多哀痛。在古代,写男子流泪的诗句本就不多,而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却写自己泪湿青衫。可见,他是多么的伤心。回想往昔,对比今朝,诗人伤时、伤物、伤人、伤己。泪水打湿了诗人的青衫,也打湿了读者的心。

总之,在选择切入点的时候,教师必须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也。

猜你喜欢

沙湖鲁侍萍周朴园
夏夜的沙湖,有着岁月的静美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