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2022-07-13方根素

成功密码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意识习惯

方根素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不论在哪个学习阶段,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都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用需求以及思维发展为基础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的,一般分为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这四大领域。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统计观念、空间意识、符号感以及数感。换言之,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数学的数字、符号,形成数学思维,从而掌握数学的方法和运算规律。当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思维后,就可以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图形间的关系和空间的位置,再利用提取数据、分析数据、汇总数据的能力,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通过数学能力,提取关键性的数学信息,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二、现代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类学生会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使自身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还是处在“师主状态”(即以教师为主体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自身缺乏主体意识),这些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都会产生倦怠感和抵触心理,总是稀里糊涂地学习,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在学习上较为被动。

(二)缺乏有效的自控能力和思维能力

年龄较小的学生,其数学运算能力正处于初级阶段,虽然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会出现零零散散的逻辑性思维和可逆运算,但是这种程度的逻辑性思维远远不够。在通常情况下,低年级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师主”意识,在难度较高的问题面前,低年级的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只知道在原地等待教师的反馈和解答。久而久之,这种“拿来主义”会变成“理所当然”,从而逐步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都比较差,当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能力无法追赶上预期的学习目标,或者自己的学习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往往不会查找自身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 自我效能感较差,缺乏归因意识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以往直观的知识会逐渐转变成抽象的知识,这就导致学习难度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信心会遭到严重的打击,从而降低学习数学的信心。一些自我效能感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将自己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充分表现出来;一些意识较差的学生,则会将失败的原因或者说学不好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能力问题,将自己学好的部分视为运气使然,认为只是偶尔性的,是不可控的。这些状况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其产生消极情绪,最终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其他因素的干预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而不同的学校,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管理的方式都有所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固定的教学内容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空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只能按照教学要求来实施教学。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对于下一代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家长对于学生的约束和管制越发严格,从而削弱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依赖的思想,一遇到困难,不是等待教师解答,就是依靠家长。

三、核心素养下数学自主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而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能力、思考能力会得以发展,这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鉴于低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自觉性较差,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例如,在“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提倡学生两两组队或者三人、四人组队,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监督组内成员的预习情况,同时,将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告知大家。在小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随机地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一些预习方向有偏差的予以纠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结伴共同复习,增强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小组预习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关于预习的小提示:首先,同学们在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时,可以将一些读不懂的内容,用红色的标记笔进行标注;其次,在组内讨论过程中,可以先讨论本节课程具体讲述的内容,各自画出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再进行相互讨论;再次,每个小组成员针对“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提出自己的计算方式,并相互检验各自的方法是否正确;最后,在讨论完主要的学习内容、计算方式后,再各自进行课后练习,在仔细核对答案后,查找自己的漏洞,并在题目的旁边进行标注。根据上述环节,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预习,并在教师设置的预习方向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监督和合作意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唯有思考,才能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因此,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简单的数学统计”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在這节课程的学习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关于该课程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依照思维导图,结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思维导图中,可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填写班级学生的身高,再通过收集班级学生身高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收集数据,主动计算出问题的答案,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后,再列举出三种不同的统计图,让学生依照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相关问题,并进一步将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补全。这部分的内容难度较高,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对数据的阅读、整理、收集、输入方法后,再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草稿纸是最常用的辅助工具之一。验算对于数学应用题、计算题来说都十分重要。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草稿纸,规范学生验算的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和运算有关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两位数间的乘除、两位数间的加减等。在正式计算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出题目的要求,再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写出计算的过程。在计算完成后,再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验算,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准确,计算的数据是否按照题目的要求,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意识和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当下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发散的思维,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意识习惯
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上课好习惯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好习惯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