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2022-07-13陈春华尹雪华

成功密码 2022年1期
关键词:赏析核心素养

陈春华 尹雪华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表现,也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语文核心素养由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美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构成,在明确这一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采取对应措施开展教学工作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以此为重点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教师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结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初中生实际学习情况,我们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语言构建与应用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维护与运行产生了交流的需要,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和需求,因此显现了非常重要的价值。语言应用以相互理解为最终目标,只有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让彼此准确理解所表达的含义,语言的应用才会有意义。具体到语文学科,语言构建与应用可以被解读为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在此基础上,精确而妥帖地应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最开始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在童年时期,人体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转化为抽象性思维,而抽象性思维会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的不断成熟而完善。在抽象性思维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从本质上而言,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每个人的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系统性和敏捷性等多个方面。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会学习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听说读写等多项技能也会得到有效训练,对语言应用规律的准确把握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内部结构,有效获取相关信息,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不断地进步与提升。

3.审美鉴美与创造

在中学语文教材上存在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艺术化地组织语言,在文章表现形式以及内容主旨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强烈的美感。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体学习的有效性必然要从文章组织形式和文章表达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理解,审美鉴美能力也会因此得到培养与提升。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和社会演变过程中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是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语文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通过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层次,加强学生对文化精髓的理解程度,为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做好充足的准备,让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和精神遗产继续对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因此,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针对这四个方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1.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体的互动话题有一个精确的规划,不能是漫无目的,通过精心制作的交流话题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

以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为例,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已经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因此,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预习状况,学生给出的回答包括课文的名称、作者、文章段落和主要内容这些关键信息。学生给出的答案如果能包括上述信息,而且整个表达逻辑非常严密,不存在断层,则表明其语言能力比较突出。相反的,如果学生在某个环节的表达不够清楚,教师也能够准确找出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例如:某位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语速不够流畅,经常出现停顿,教师可以初步认定这名学生是因为预习工作不到位或过度紧张所致,在认定这两种因素后进一步筛选,如果是预习工作不到位,应指导学生加强预习;如果是心理过度紧张,也要采取相应策略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上述具体指导工作的落实可以帮助这名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提升语言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整个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做出改变。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工作,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讨论空间,可以实现不同的思维的碰撞,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石潭记》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有学生指出:“柳宗元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仕途不顺,所以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相對消极一些。”也有学生指出:“通过分析整篇文章的写作意境,能够感觉出一种明显的冷色调,这与文章消极的中心思想有一定关联……”每一名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整篇文章的主题,而且最终的分析结论具有统一性。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不仅能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认识,同时也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3.塑造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的塑造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美以及指导学生赏析文章内涵美这两项内容。赏析文章的语言美主要是从语文专业角度赏析文章在组织形式方面使用的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以及这种精彩的表达方式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赏析文章的内涵美主要表现为指导学生欣赏文章丰富的内涵,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且蕴含正能量的思想。

我们不妨以《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赏析教学为例,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末尾都用了“也”这个字。教师要求学生赏析这种用法,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思考的方式最终得出如下结论:这种用法使得整篇文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和音乐美,更加深刻地突出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题。第二,整个文章的主题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而这一核心思想能够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联系到一起,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剖析这一思想,从思想的表现形式、内在驱动力以及自己将如何吸收借鉴这种思想等多个角度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4.延伸教学传承文化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语言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肩负起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文明传承与延续下去的历史使命。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完成课程内容教学之余也要开展一定的延伸教学,能够将整个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观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进行一定延伸和发散,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体教育效果。

例如:《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传承的精神和文化,它在任何时期都是不会过时的。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总结部分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爱国主义”这一话题发表感想,尤其是要针对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以及以学生的身份能够为弘扬爱国主义做些什么,这两个话题进行探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和辅助,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传达国家最新的工作方针和理念,帮助学生深化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仅有助于课程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提升综合素质。本次关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学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举措落实教学方针,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而努力。

猜你喜欢

赏析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