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拓宽小学德育教学之路
2022-07-13金丽雯
金丽雯
摘 要: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德育和学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重视小学德育和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文中主要对音乐和德育的融合教学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促进音乐和德育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 德育 教学
一、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影响着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小学生阶段因为年龄较小,所以其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因受到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都能够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但是最终到达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上非常的单一。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对教师及学生评价的标准更多的是注重成绩忽视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制定上较为单一。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在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能够看到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并没有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发掘,同时也就不能针对学科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一线学科教学应该在工作中加以重视,尤其是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学科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将各个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发挥出来,通过持续的教育,保证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属于启蒙性的教育,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性情起到陶冶的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帮助学生品德修养水平提升。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良好的审美,借助审美的作用充分的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一)教材上的优势
小学音乐教学期间,音乐教材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及特性满足,通常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重视对德育教育理念的融入。教材中蕴含一定趣味性的同时能够促使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平台上的优势
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音乐教学的特点,音乐教师能够在各种音乐趣味教学活动中融入進德育教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对音乐曲目进行练习,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无形融入德育教育。
(三)直观的优势
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普遍是非常直观的,能够直接性的为德育的融合提供便利条件。音乐教学的效果能够通过音乐表现的意境直观的进行展现,教师能够按照相应的意境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力量。
三、学科融合小学德育教学途径
(一)教学过程中渗透集体主体精神
学校的生活是一种集体性的,学校生活过程中需要学生有集体主义精神,为了能够维护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掘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集体,形成主人翁意识,更好的学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用音乐内容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进行培养。音乐中优美的旋律曲调影响人的情感,歌词的内容也富含一定的意义。在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音乐题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将音乐内容中的德育内容发掘,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思想。如,在对《稻草里的火鸡》这首儿歌教学的过程中,歌曲的节奏非常的欢快,其中的内容非常容易理解,同时蕴含一定的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对快乐的音乐节奏进行感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表演,几个学生负责按照歌曲的节奏拍打,剩下的学生按照自身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一同合作围捕“火鸡”。在对这首儿歌学习的时候,学生之间在拍打节奏的过程中需要合作,在抓捕“火鸡”的时候也需要小伙伴之间共同协作,这样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用音乐活动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进行培养。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音乐体会,深入理解音乐内容,促使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合奏练习,进行各种音乐表演等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增强。
(二)音乐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是学科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途径,能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发掘其教育意义,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培养,加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帮助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过程中,音乐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增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深入发掘音乐创作知识,增强主人翁意识。音乐是艺术家经过创造的最终结果,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音乐题材进行选择,将音乐内容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进行发掘,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针对学生,因为学生自身的地域归属感较低具有的主体意识较弱,采用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进行培养,同时促使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如在对《长城谣》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材料进行收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现。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之后,导致大量的关外群众流离失所,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长城谣》创作出来,歌曲的内容表达众多群众要赶走日寇保卫家国土地的意愿。之后让学生倾听歌曲,感受歌曲主旋律,引起学生对家国关心,重视民族兴亡的情感,并且让学生形成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读书的情感,为了让祖国更为强大贡献自身的力量。之后让学生一同学习歌曲并进行合唱,在歌唱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容的含义,从而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
深入挖掘音乐丰富内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中多数都是充满积极性上情感的歌曲,是非常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题材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发挥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重视教育的最终效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将音乐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有效的促进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三)詞曲赏析中树立崇高革命理想
音乐种富含丰富的情感,能够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思想影响人的思想和情绪,并且帮助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一首好的歌曲必定内容丰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的对歌曲内容进行分析,从节奏、结构和文字等帮助学生理解,在加上多媒体辅助、小视频讲解等多中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内容及情感。如《雁群飞》的教学,歌曲《雁群飞》是上世纪30年代广为流传的儿歌,其中的旋律富有韵味,结构清晰,文字朴实无华。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深刻,在普通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的歌颂。在对这首儿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欣赏,通过音乐旋律的感知,歌词的解析,让学生明白应该像大雁一样维护集体利益,应该团结友爱。再如对《伏尔加船夫曲》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油画《伏尔加纤夫》,让学生进行想象,接着对《伏尔加船夫曲》进行播放,这首曲子旋律缓慢,充满忧郁,一直重复着劳动号子,能够将船夫背着沉重的纤绳向前拖拽货船的艰辛展露出来,同时充满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歌曲的欣赏能够让学生对现在幸福的生活更加珍视。
(四)课外活动中重视德育工作开展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仅仅在课堂上是不足的,按照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应该蕴含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种,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学校及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外音乐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音乐活动参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坚强意志进行锻炼。为了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课外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制定合理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各项课外音乐活动。学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课外音乐活动项目的德育效果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够打到,德育教育不应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做表面工作。在合唱活动参与过程中,要求个别学生应该服从集体,养成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形成整体意识,应该将自身的歌声控制作为影响集体音效的因素看待。重视团队之间的合作,之后相互之间默契的配合,才能够完成节奏、旋律上的精准统一。
学科融合德育教育,促使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将教学中的德育元素进行发掘并且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宇星.关注德育 让音乐启迪学生心智[J].小学生(下旬刊),2021,{4}(06):95.
[2]达峥.注重德育渗透 提升学生素养——略论小学德育渗透教育策略[J].新课程,2021,{4}(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