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13李成斌
李成斌
摘 要: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基于核心素养来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以往利用黑板、课本作为媒介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新兴技术,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引入微课教学,通过微课教学丰富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他们从中获得良好的感悟和体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13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46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来发展思维、认知世界、获取信息、增强审美体验,所以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利用阅读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同时,阅读也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渠道,教师要把阅读作为核心内容,合理引入微课教学模式,这样既能够让语文阅读活动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够实现以小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效果,让他们借助于微课资源强化对文本知识的感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面,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學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小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更加积极地投入阅读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乐于阅读、乐于探索,能够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素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析
(一)学生的阅读技巧积累较为薄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工作中,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缺乏技巧、方法。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方法较为浅显,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同时,每一个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都采用统一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文本内容,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深入感知文本内容、拓展阅读思维,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比较浅,无法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无法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教师需要融入微课教学手段,开展个性化、层次化的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成长与收获。
(二)阅读资源有待拓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工作中,教师习惯把教育资源局限于课本知识内,没有对语文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既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实践,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部分教师也会从网络中搜集一些课外的阅读素材,但是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来科学融入阅读素材,这样便无法达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拓展阅读视野的意识,认为自己把教材知识读懂就是完成阅读任务,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修养,需要在日后的学习、阅读中加以培养。
(三)语文课堂阅读时间较为有限
一堂语文课为45分钟,留给小学生自由阅读、深度阅读的时间有限,无法提升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无法专门开展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专题训练,只能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简单提示,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导致小学生的阅读速度比较慢,无法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由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能把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实现课外阅读的拓展,让小学生拥有更好的阅读平台和更多的阅读机会,在阅读活动中启发、锻炼自身的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素养和习惯,从中掌握更多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原则
(一)简单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模式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出微课教学的教育优势与作用,一定要遵循简单的教学原则,这样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质量、效率。微课教学和网络视频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微课的特征为“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需求,结合文本知识的重难点来制作微视频,达到重难点清晰、主题鲜明的教学效果,让小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为全面、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做到语言表达清晰、目标简单清楚、内容编排合理,这样才能够提高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自主性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自主性原则,在教学中逐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引发学生自主、积极、深度地思考,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要通过微课教学方式,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知识灌输的模式,要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阅读、课后自主巩固,来进一步强化对文本阅读知识的充分理解与综合运用。
(三)具体性原则
在开展微课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标准,遵循具体性原则。皮亚杰提出: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需要形象化、具体化的事物作为支撑。由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期间,教师一定要保证教育内容的具体化,除了借助于图片、视频、感官语言来让文本知识形象化与具体化,还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深度剖析,提出自己独特的学习见解,实现文本知识的迁移与学习,取得理想化的语文教学效果。
(四)情感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开展微课教学活动要遵循情感原则,实现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交叉。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教师除了利用微课视频展示语文教材知识,还需要融入一些情感元素、德育元素,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掌握更多的技巧、经验、方法,能够积极、自主探索素材知识,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其人文修养、道德修养。
(五)童趣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在录制微课视频期间,教师要遵循童趣原则,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科学设定微课视频资源内容,让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微课视频的学习中,取得较好的阅读学习效果。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之中,所以,教师可以用一些动人的故事、趣味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并构建完整的文本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教师要围绕语文课程特征,选用的微课资源及所举例子要具备科学性与权威性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积极、良好的阅读指导方法。
三、核心素养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
(一)课前准备微课资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想利用微课来提高阅读课堂教育质量,必须要提前准备微课资源。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不太高,并且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如果直接在课堂中让学生去阅读文本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与接受。由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预习新知的必要性,让学生在正式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提前做好阅读准备、学习准备,明确自己将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掌控,能够高效率预习新的文本知识。
微课资源内容较为精悍、短小,既不会让学生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增强知识探究、知识预习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小学生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前提下,为学生科学设定课前预习任务单,让学生结合任务单去观看课前微课资源,通过摘抄一些精彩词句、查阅作品常识、查阅生字词,积累更多的好句子、好词汇。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利用课前微课资源,自主回顾之前所学到的文本知識,让阅读教学具备较强的衔接性,这样能够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情况,还能够让学生在数字资源中拓展阅读知识面、深化阅读知识,构建新型的预习方式、学习方式、阅读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微课资源,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自主选择素材,以此锻炼他们的知识获取能力和阅读整合能力,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习惯。
(二)创设阅读情境要借助并运用微课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需要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阅读和独自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借助微课来创设语文阅读情境与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深度阅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由于微课资源能够用图片、视频、声音的形式来体现文本内容,相较于静态化的文字知识,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更为专注地投入阅读学习中,教师不仅可以采用PPT文档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还可以借助于微课资源,构建动态化的阅读教学情境,教师要借助微课有针对性地设定阅读情境,也可以用微课资源来体现出文本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具体事物更为鲜明、生动地展现文本知识,努力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阅读文本内容的抵触心理,要做到让学生充分投入情感,以最放松的心态投入阅读活动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提前搜集一些和教材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源,在课堂中通过播放一些音频,让学生边倾听、边阅读,脑海中浮现文本中的现实情景,让学生能够跟随着微课资源声情并茂地去阅读,从中感知到阅读、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通过微课实现任务引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微课实现任务引导,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活动。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呈现的学习风格、学习态度、阅读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借助于微课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实现学习时间的自由分配、学习模式的自主性、学习任务的个性化,结合自身的实际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设定阅读任务、学习任务,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和学习需求。同时,教师除了要注重阅读任务、学习任务的差异化,微课资源的呈现也要注重差异化,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及阅读方式,自主、科学地选择阅读学习资源来增强阅读的自主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另外,在语文阅读教育工作中,学生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分析微课资源,教师要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划分小组,并且为各个小组科学设定任务,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分析,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观点、建议,既能够实现知识面的拓展、延伸,还能够锻炼阅读思维能力、阅读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四)课后借助于微课资源查漏补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于微课资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开展课后复习、巩固活动。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巩固练习就会忘记。由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课后巩固、复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借助于微课资源开展课后延伸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积累阅读资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来拓展、延伸阅读知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推送一些优质的、趣味性的阅读资源,实现素材知识的迁移化,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素养。
另外,教师要展现出“温故而知新”的教学优势,借助于微视频来呈现阅读理解题型,因为课堂时间较为有限,限制了学生解答题型的次数,而微课资源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微课资源开展课后习题巩固,让学生对于所学语文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在课后巩固、复习中,如果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发送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更为完整的阅读知识体系。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小学生,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构建课前预习、课中情境创设、课后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展思维能力,从而真正有所提升与成长。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爱好、阅读需求,合理引入微课资源,让学生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参与阅读活动,感知到阅读的快乐,从中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课堂活动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冬冬,谢少菲,陈思宇,等.AI全科教师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开发研究——以《迷人的张家界》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6).
[2] 崔玲.“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微课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5).
[3] 刘楠楠.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研究——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8).
[4] 韦云.美文欣赏型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可行性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