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药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022-07-12刘仁慧罗良涛许利平张旻昱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药学学习效果问卷

刘仁慧 罗良涛 许利平 张旻昱 高 源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从事中医药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1-2]。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中医、中药各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质量[3-4]。对于中药学的教学,之前多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基于学生认知为主体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中医药科研思路,我们进行了结合翻转课堂、PBL教学、病案分析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7],亟需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评价体系的相应改革。之前实施的中药学终结性评价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改革后将单一的期末终结性课程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8-9]。

1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达成结果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在一段或一个学科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教学质量或效果而进行的结论性评价,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次。一个单元、主题或学期结束,都可以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都可以叫做终结性评价。一般而言,课程的期末测试成绩是终结性评价主要方式。

“形成性评价”是由美国教育专家斯克瑞文首先提出,并一直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它通过评价-反馈-修正-提高等阶段,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10-11]。所谓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取准确而有价值的学习效果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12-13]。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化的综合表现,体现学习过程的学习成绩的变化。过程性评价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阶段性反馈,由此教师能够对教学计划和实施进行及时调整。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可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及情感等,形成闭环的反馈机制。

2 本校中药学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校中药学最初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代表学生最终达成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方式简单直观,易于操作,但却存在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等问题。随着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考核,从2015年开始在课程总成绩中增加了平时成绩,把考勤、提问、作业、章节测验、期中测验等成绩按30%的权重计入总成绩。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平时成绩仍属于客观性评价某一堂课或某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结果,仍与终结性评价方法类似,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随着本校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翻转课堂、PBL教学、病案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测评,在中药学课程评价中引入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一起,构建相对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课程新评价体系建立及实践过程中,我们旨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2.1 缺乏多元性、系统的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体系

目前评价方法单一,以终结性评价方法为主,缺乏问卷调查、投票、课堂讨论和汇报、反馈、课后总结调查等形成性评价/过程性形式。

2.2 未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目前平时成绩依靠教师单方评价,采用单一的教师评分为主的形式,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就在平时提问成绩单上记录其相应分数。评价结果受教师单方主观因素影响大,一旦有异议,无法跟踪记录整个过程,致使评价的客观性、实时性受到严重影响;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效果没有体现。

2.3 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

目前的评价只考核不反馈,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学生不知道其知识掌握的强弱点以及空白点所在,教师缺乏深度思考和分析,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改进。

3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中药学评价体系设计

3.1 设计原则

结合中药学BB网络平台、PBL教学、翻转课堂、病案分析等教学方法的应用[2,6-7],考虑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中药学教学的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认为在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4]: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全过程评价;个人自主学习与团队分工协作相结合;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结合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的评价。

3.2 设计思路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15-16],设计中药学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评价设计:围绕专业目标及课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合理设计评价主体、评价项目与评价方法。

(2)评价结果采集:评价主体参与评价项目的实施,及时采集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分析:教师围绕课程目标,仔细分析所采集的各种信息,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果等信息,判断授课过程中的共性或个性问题。

(4)教学反馈及改进:根据问题的性质,采用集体或个体反馈的方式,向学生反馈学习效果等,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改进学习策略;同时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及考核方式。

3.3 中药学课程评价设计方案——以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为例

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评价实施方案见表1。

表1 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4 形成性/过程性评价内容介绍

4.1 课堂评价设计

4.1.1 课堂提问及交流互动

构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良好评价及反馈体系。每次上新课前,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上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主要根据分析学生在BB平台章节测试出现的问题确定提问内容,依据学生回答情况分析学习效果,及时督促学生调整课后复习方法;对于已经学习的中医基础及中医诊断等相关知识,亦多采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分析学情及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既是学生求知的渠道,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现自身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授课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表情、目光交流等判断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课间或课余通过进一步跟学生交流上课体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后针对BB平台章节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主要通过微信的方式和个人进行反馈沟通。

4.1.2 课堂评价调查问卷

包括授课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两部分,随机在2~3次课堂授课中进行,以“问卷星”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除主观论述题外,采用5分评分制,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

(1)授课教师评价

①自我评价:教学准备情况的满意度、教学设计效果的满意度、达到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的满意度、课程思政目标的满意度共4项内容;②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出勤情况(根据未出勤的学生数目选择形影的选项)、上课精神面貌、课堂互动参与程度、参与互动的准确度、思考的深入程度及广度共5项内容;③其他(论述题):本次教学综合评价,论述如教学设计、内容、难易程度、临床精神状态、学生对相关前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本次课程的参与度等内容。

(2)学生评价

①自我评价:注意力集中程度、主动参与程度、自主学习情况、思考深入程度、学习收获共5项内容;②对班级其他同学的课堂学习评价:课堂纪律、学习氛围、主动参与程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共4项内容;③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上课全身心投入、教师临场状态(语言、仪表、动作等)、教学互动、治学严谨、教学设计效果、讲授内容共6项内容;④上章在线测试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在线测试成绩的满意度评价、知识目标的掌握程度评价、所学药物的应用能力评价。

(3)结果分析

2020年12月11日对中医专业中药学课堂评价结果的分析:

①教师评价:对自己及学生的评价中,对学生的各项评分为4.5~4.8分,对自我评价的各项内容均为4分,表明教师对课堂授课中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②学生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分数最高,其次是对班级其他同学,而对自己的评价分数相对较低,尤其是课堂主动思考及主动参与的评分最低,平均为3.7分,提示应在之后的教学设计中,加强对学生主动思考及主动参与的引导。

4.2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评价

当中药学教学进度过半,学生对中药学各论具体药物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等有了清晰的认识时进行。全班同学分为3组,提前1月布置学生翻转课堂自学内容,提供学习资源并发布讨论问题,讨论问题进行小组内成员分工、小组内讨论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制作PPT。课堂采用问卷星公众号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调查问卷内容共10项,每项满分10分,涉及PPT制作、讲授内容及讲授者的表现等内容。教师及学生均参与评分,总分100分,教师占50%,学生占50%。

4.3 PBL病案讨论教学法评价

布置翻转课堂自学内容后2周,发布PBL教学的讨论病案及围绕病案提出的讨论问题,仍以3个小组进行组内成员分工,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制作PPT,课堂汇报后采用问卷星公众号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共10项,每项满分10分,包括PPT制作效果和播放、讲授者精神面貌、讲授水平、与听众互动,及讲课内容等方面。此外,合理质疑讲授者存在的问题可最多增加附加分10分。教师及学生均参与评分,总分100分,教师占50%,学生占50%。

4.4 期末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情况

学期末采用问卷星公众号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论述题两部。

本学期2019级中医专业共28名学生,其中24名同学完成了调查问卷;综合调查问卷信息,分析并进行了反馈。

(1)大部分学生:对于目前进行的教学方式、期末考试、结合BB平台章节测试及案例讨论等持正面评价。

(2)对结合案例讨论的PBL教学模式评价积极:学习方式的理解(“是”占68%)、小组成员的互动(“是”占72%)、实施的必要性(“是”占56%),是否较重学习负担(“否”占64%);评价学习效果,超过50%同学的选择为提高分析能力、提高自学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归纳能力、有助于培养中医思维。

(3)对于开展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评价积极:学习方式的理解(“是”占62%)、增加学习负担(“否”占72%)、实施的必要性(“是”占56%);学习效果的评价中超过50%的依次为锻炼表达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4)对中药学教学方法的建议:进一步结合案例与临床;重点突出,鉴别药物要点明确;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关于增强中药学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建议:进行小组讨论及案例讨论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分析;PBL及翻转课堂中,教师应多指出不足,并给予建议;平时上课更多提问,巩固之前的知识。

5 总 结

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修正了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贯穿于整个中药学教学过程的学习成绩及能力的评价方案。在本校开展的中医、中药及临床药学3个专业中药学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从最初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9),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完善为形成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2019年将形成性评价的每项内容更加具体规范化,继续修改教学大纲将二者比例调整为5∶5,已应用于各专业的中药学的教学实践。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中药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规范的评价环节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改革实践,赋予课程新的内涵、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的引领、激励和促进作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及中医思维模式。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中药的热爱会趋使学生自觉成为认知的主体,故而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刘仁慧: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及论文撰写;刘仁慧、罗良涛、张旻昱、高源:进行中医专业混合式教学展开及评价;许利平:总体把关及指导

猜你喜欢

中药学学习效果问卷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