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2022-07-12刘光耀商亮亮
刘光耀,马 平,商亮亮
(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2.济源市梨林卫生院,河南 济源 459000)
氟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抗菌药,为广谱抗菌药物,其家族族谱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抗菌药物,不仅抗菌杀菌能力强,效果显著,而且起效迅速,不易出现交叉耐药性[1],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成人肠道感染、腹腔及盆腔感染、胆道感染、分枝杆菌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病症的治疗[2]。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心慌、心悸、贫血、头痛、水肿、腹泻、皮疹、瘙痒等,若耐受性差者长期使用,将损害其肝脏功能[3]。因此,如何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临床医师及药师关注的重点。这就需要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基于此,济源市梨林卫生院以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及其资料
本研究纳入对象120例均为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在济源市梨林卫生院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0岁、年龄最小者19岁,均龄(45.7±1.8)岁,其中,男患占55.00%(66例)、女患占45.00%(54例)。所有患者的病案资料齐全完善,病情发展及治疗记录完整,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表现、发生部位、给药途径均有明确记录[4]。排除病案资料不全,治疗记录模糊、缺失者,且患者近期未使用过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上述抗菌药物的应用无关[5]。
1.2 方法
分析研究120例应用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病案资料,并分别对其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途径、药物类别、不良反应累及部位、症状表现、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安全用药方法[6]。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4种抗菌药物(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部位、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7]。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数据均根据实验得出,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如患者均龄用(±s)表示,计数资料如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氧氟沙星(5.83%)、加替沙星(18.34%)、环丙沙星(27.50%)、左氧氟沙星(48.33%),见表1。
表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120]
2.2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前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34%(106/120)、后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6%(14/120),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n=120)
2.3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症状表现
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心血管系统6例(5.00%)、泌尿系统7例(5.83%)、血液系统8例(6.67%)、神经系统15例(12.50%)、代谢系统23例(19.17%)、消化系统27例(22.50%)、皮肤34例(28.33%),各部位均有不同症状表现,从中可发现,皮肤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见表3。
2.4 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
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按年龄排序分别为小于20岁者8例(6.67%)、20~30岁者15例(12.50%)、31~40岁者17例(14.16%)、41~50岁者15例(12.50%)、51~60岁者20例(16.67%)、大于60岁者45例(37.50%),从中可发现,年龄大于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及概率最高,年龄小于2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及概率最低,见表4。
3 讨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耐药发生率低、体内分布广、有效杀菌浓度高、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优势,在多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8]。本研究对用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的120例药物不良反应者进行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其中,左氧氟沙星对支原体、衣原体作用较强,临床上常见的G+、G-致病菌以左氧氟沙星能取得较好的抗菌效果[9]。但其在同类药物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因此,癫痫病患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慎用左氧氟沙星,这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从表1可发现,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4种药物中最高,达48.33%。环丙沙星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均有良好作用,对结核杆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均有抗菌活性,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环丙沙星属同类最强,其半衰期与毒性均对浓度具有依赖性,因此需分次给药。氧氟沙星对G+球菌及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的杀菌灭菌作用,对厌氧菌的作用超过环丙沙星[10],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其他微生物均有抗菌活性,但对胃肠道有副作用[11]。
从表2可发现,在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应用中,给药途径不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存在差异。在本研究中,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34%(106/120),远超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66%(14/120),因此,临床用药时,应尽可能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结合患者症状及药物使用指征确定给药途径。药物浓度及剂量也是不良反应相关因素,需掌握患者过敏史并综合评估其病情,以此确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种类及其剂量,规范用药[12]。此外,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风险也不同。从表4可知,年龄大于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及概率最高,在本研究中高达37.50%,共有45例;年龄小于2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及概率最低,在本研究中发生率为6.67%,共有8例。因此,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患有慢性病及肝肾功能疾病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应慎之又慎。
研究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副作用仍然较大,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药物特性及副作用,针对临床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全面对比、深入分析,对用药剂量、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等加以控制,避免用药不当。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用药指导,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4 结语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对患者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及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考虑,再给予有针对性的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