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格局剧变加剧
2022-07-12李月清
此次地缘危机演化,将深刻影响国际能源板块结构。作为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国之一,2021年俄同超过30个国家开展能源贸易。随着西方对俄多领域发起制裁,俄美欧和海湾国家在全球能源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正在改变。
在多重制裁背景下,必然导致俄将欧洲部分产能逐渐转移到东亚市场,其“向东看”将成为战略选项。俄将更多地依赖东亚地区能源市场稳定性,同时也需要利用卢布、卢比或人民币绕开美欧实施的金融制裁。目前,印度和俄罗斯已尝试改用卢布和卢比结算石油贸易,而非以往的美元结算。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专家尤什科夫称,大量原本运往美国的俄石油正在转向印度。虽然欧洲还未正式禁止进口俄石油,但由于担心风险,欧洲买家在现货市场上购买的俄石油大幅减少。俄专家预测,世界能源流向的重新分配已不可避免。当然,俄能源出口转向亚洲也有不利之处。乌拉尔原油每桶20至30美元的折扣,将使俄出口损失3000亿卢布。在西方实施制裁之前,俄石油主要买家是美欧国家、中国、印度和英国。俄能源与金融研究所专家康德拉季耶夫称,2022年年初,美国每天购买约70万桶俄石油,但2月进口量减少至40万桶。英国每天从俄购买12万桶,欧盟购买约300万桶。
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诸国,近日密集访问中东,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找油”,说服产油国扩大产能,对冲高油价对石油进口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压力。德国已承诺在其北海海岸建造两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以接收来自卡塔尔和美国等出口国的大量天然气;日本正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商洽,希望阿联酋通过进一步供应石油和确保产能,消弭其对能源安全的忧虑;英国首相约翰逊也在访问阿联酋和沙特时,重点谈及能源供应问题。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日前表示,将投资增产石油,增加石油生产支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计划到2027年把原油“最大可持续产能”提高到每天1300万桶。中东媒体称,沙特和阿联酋每天输送超过1300万桶石油,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大量闲置产能的产油国之一”。面对西方国家要求OPEC+增产要求,OPEC+坚持目前协议,即每月增产40万桶/日,拒绝增加产量来缓解价格压力。OPEC秘书长巴尔金多呼吁,不把能源政治化。他强调,欧佩克“将继续坚持非政治性原则,我们不是一个政治组织”。
俄能源贸易遇阻之际,能源安全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美相关能源利益集团迎来渔利之机。在这种背景下,美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之间的能源联系、减少对俄油气资源依赖,并将能源需求转向美国,试图趁机鲸吞欧洲能源市场。但是,美天然气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俄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位置。原因很简单,美去年LNG产能为1150亿立方米,其中大多数出口到亚洲,仅220亿立方米出口欧洲。今年美计划产能增至1300亿立方米,由于欧洲买家出价更高,且海运行程更短,美更倾向于将向欧洲输送更多天然气,而澳大利亚和卡塔尔则会向亚洲输送更多天然气。对欧洲而言,目前欧洲国家LNG进口最大容量为1.45亿吨,即使在最大容量下,也只可达到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的50%。此外,欧洲还需要重新配置管道路线,将天然气从沿海港口输送到欧洲大陆内陆需求中心。
地缘冲突将对欧洲乃至全球能源转型带来巨大冲击。以德国为例,德要求重新审视或暂停退出核电和燃煤发电计划的呼声越来越大;可再生能源是战略资产的观点,正在德获得高度认可。所以,地缘冲突下欧洲能源结构走向,不一定是“弃俄投美”,从长期看反而将加速欧洲走向清洁能源。地缘冲突也将深刻重塑全球能源市场:中东地区,以沙特和伊朗为主,可能逐步减少能源美元结算比例;欧洲多国继续寻找替代能源供应国,预期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未来会拓展欧洲市场;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页岩油气生产成本高,对欧洲出口运输时间长,对欧供应竞争力不强,战后美对欧洲能源供应份额仍然有限,其能源预谋难以完全实现……
总之,当下世界能源格局已出现重大变化,至少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过去稍微调整油价就发生“黄马甲运动”的法国,在如今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下,居然“平静”接受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