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中预应力管桩软基处理技术
2022-07-12马帅华
马帅华
(河北光太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0)
0 引言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由于具有抗弯性强、施工简便的优势,在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利用预应力管桩处理软基不仅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还能使工程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实例,对高速公路施工中预应力管桩软基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工程路线全长26.7km,包含大小桥梁共5 座,隧道一处,工程施工前经检测得知地基存在软基问题,其软基土质主要为黏土、亚黏土以及淤泥,深度在10~20m 之间,软基含水率可达42%,孔隙比在1.0~1.2 之间,压缩系数为0.6MPa,如不经处理直接施工,易造成路基失稳,因此,经研究决定采用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开展软基处理。
2 预应力管桩软基处理技术
2.1 施工准备
2.1.1 场地准备
预应力管桩施工前,需对场地周围的建筑、管线开展调查,对施工可能影响的构筑物采取措施及时规避,避免因施工而遭到损坏。对施工场地进行通水、通电、通路,并检测地基的承载力,如地基承载力过低,则难以满足施工机械的入场,针对软基承载力过低的位置需铺设土工格栅或砂垫层,增加地基承载力,使其承载力不低于100MPa。检查路面的平整度,平整度检查范围为施工场地外4~6m,地面的坡度控制在1%以内。
2.1.2 桩位放样
场地满足基本施工条件后,开展桩位放样作业。本工程桩位放样利用全站仪精确测量出各个桩位的位置,然后根据桩位的位置利用钢尺定位中桩,并在桩位中心点设置长度30cm 的钢筋,钢筋的外露长度为5~8cm。由于中心点定位容易产生误差,因此,还需要利用白灰在地基上画出放样管桩的直径、位置等辅助定位,管桩放样工作中各桩位均采用点位图编号表示,以避免产生遗漏问题[1]。
2.1.3 试桩
正式开始预应力管桩施工前,选取5~10 根管桩开展试桩作业,以明确管桩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确定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相关参数,试桩作业的所有参数均按照设计的施工方案进行。试桩作业后,检查桩体长度、质量等,如均满足要求,则正式施工中严格按照试桩流程开展作业,如存在偏差,则应针对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满足要求为止。
2.2 吊桩
(1)试桩合格后结合施工方案及试桩的相关参数开始吊桩作业,首先根据桩位放样的位置和打桩的顺序安装桩机,安装前要检查桩机的零部件及电压,确定运行正常后安装,安装后桩机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5cm,验收合格后开始吊桩作业。
(2)管桩起吊时将桩端1/4 的位置套牢于吊机上,并根据规定方向起吊至具体桩位,起吊方向需与吊机中心线一致。待吊桩移动至具体桩位的夹桩器正上方后,垂直向下将管桩缓慢放入夹桩器中,放入夹桩器后调整夹桩力度为压桩施工的75%,再拆除管桩与吊机的固定装置。为保证施工安全,吊桩过程中吊机20m范围内严禁行人[2]。
2.3 压桩
(1)管桩吊放至桩位之中后,在压桩作业前对管桩进行检查验收,管桩的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5%以内,检查时需结合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检查。管桩的桩身、桩帽、桩锤的施工位置需保持1 条直线。验收合格后的管桩要利用J2经纬仪和边桩控制桩开展放样作业,以便压桩时精确记录管桩的入土深度及每米的锤击次数。
(2)本工程压桩采用打桩的施工方式,打桩的总次数在2 000次以内,最后1m管桩的锤击数为200次,打桩施工中为避免桩身遭受破坏,在打击位置设置锤垫,选用的锤垫为纹木垫,其厚度在15cm。打桩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并更换,每根桩的打桩施工宜一次完成。桩体压入设计高度后,停止打桩作业,并检查管桩在地面的外露长度。过长的管桩可利用截桩器分割开,使外露高度满足设计要求。
2.4 接桩
(1)本工程每根管桩的长度为12m,但软基的深度在10~20m 之间,因此,深度大于12m 的软基中,采用1 根管桩难以满足施工要求,需要采用2 根管桩作业,此时就会涉及接桩问题。接桩时,最佳的接桩位置为上节桩身的0.7m 处,接桩后的桩长宜大不宜小,接桩方式采用端板焊接法。
(2)管桩焊接施工前,将下节桩的端头清理干净,并将上、下两节桩对齐,端板相互错位2cm。焊接时采用分层对称焊接方式,焊接过程连续进行,每层焊接完成后焊缝要求饱满,每层的焊缝接头相互错开,避免形成通缝。焊接完成后,不得立即开展压桩作业,需自然冷却8min,冷却完成且焊接质量验收合格后继续压桩。
2.5 桩帽施工
(1)本工程预应力管桩施工完成后,由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完成才能进行桩帽浇筑。桩帽位于管桩桩头位置,施工前结合设计尺寸要求开挖土体,并制作安装钢筋和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桩帽采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45,坍落度为180~200m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作业,浇筑完成后洒水养护7~14d[3]。
(2)桩帽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在桩帽上方铺设20cm厚的垫层。垫层上方设置第1层土工格栅,然后铺设30cm厚的垫层,并设置第2层土工格栅,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同时实现对预应力管桩的保护。土工格栅铺设时每幅搭接施工,土工格栅的搭接接头相互错开,且利用绑扎钢丝连接牢固。
2.6 注意事项
(1)断桩现象:压桩施工中可能会产生桩身断裂的问题,该现象主要发生在管桩穿越硬土层过程中。由于本工程压桩采用锤击法作业,如桩身质量较差,或采用的管桩为薄壁管桩时,利用锤击法施工极易在穿越硬土层时发生断桩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注意做好对穿越土层类型的调查,穿越硬土层时要注意对管桩的保护,避免强力夯击施工,以杜绝出现断桩问题。
(2)桩身倾斜:桩身倾斜是预应力管桩中的常见现象,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很多,如桩身吊装时的垂直偏差过大;施工场地本身存在一定的坡度;桩机安装时倾斜严重;压桩过程中桩帽、桩身、装锤未处于同一直线等。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场地的平整,坡度控制在1%以内,桩机、桩身的安装要保持垂直状态,偏差控制在0.5%以内。压桩时要确保三点一线施工,避免桩身的倾斜度超过设计要求的1%。
(3)桩顶位移:预应力管桩压桩作业中,注意邻桩出现位移的问题,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管桩数量设置过多、桩间距过小,从而导致压桩施工中软基的土体被挤压至过分密实,土体之间向上的相互作用力使管桩出现位移。为避免此问题的发生,施工单位在设计管桩数量及间距时,应综合考虑场地的软基情况,压桩施工时要注意控制压桩速度,并加强土体的排水措施,降低土体之间的压力[4]。
2.7 质量检测
2.7.1 桩体检测
本工程预应力管桩施工完成后,为保证管桩的施工质量,委托检测单位对管桩的质量开展检测,检测数量为管桩总数的5%,检测项目包括管桩的长度、竖直度、承载力、桩距、桩帽位置、高度、长度等,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管桩质量检测结果
由表1 检测结果可知:本工程管桩的尺寸、位置均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桩的承载力良好,性能全部合格,表明本工程管桩质量良好。
2.7.2 位移和沉降观测
为保证软基的处理效果,在施工场地设置有沉降观测点和位移观测点,其中位移观测点设置在路基坡脚的外侧,每间隔20m 设置一处,沉降观测点每间隔25m 设置一处,每个断面设置3 个。通过对这些观测点5 个月的观测数据分析,得出软基处理效果。由数据分析得知,本工程软基每个月的沉降速度在2mm以内,且位移变形小,表明软基处理效果良好,可以开展后续施工。
3 结语
在交通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施工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技术作为软基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保证其处理水平,施工单位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规范施工工艺,以提高软基处理效果,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