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常州赵氏约园“二十四景”考析

2022-07-12罗星海梁明捷

中国园林 2022年6期
关键词:赵氏南山常州

罗星海 梁明捷

常州地处苏南太湖流域,是一座“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交通枢纽。自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常州城东南建隋炀帝离宫——毗陵宫起,常州园林已有1 4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常州造园鼎盛,大小官私家园林可考者近50所[1]1-2,但现存古园林不多,清初期的近园、清中期的约园、清晚期的意园、民国初年的未园共同勾勒出常州清代园林营建的发展轨迹[2]。约园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中院区内(图1),占地约19亩(约1.27hm2),仅存九曲桥、真善亭、花圃等残景(图2),规模与历史上赵氏约园相去甚多。因历史原因,医院扩建后一代盛园随之黯晦消沉。清代赵氏约园曾有“竹木亭榭陂池之胜”,收藏着“古今书籍名画碑帖各数千卷,艺兰菊各数百本”,是赵起“春秋佳日,集朋辈赋诗饮酒,论古今跌荡”的住所[3]。清代方濬颐曾路过题诗:“城市无人识,园林别有天。绕栏青皱透,穿径碧洄沿。水石诗中画,楼台地上仙。怪他偏作客,频泛广陵船。[4]”诗中依稀可见清咸丰年间该园的风貌,其中园内“二十四景”是最具表现力的人文盛景。

图1 约园现状平面图(作者改绘自《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

图2 约园老照片[25]113-115与约园遗迹现状

近年来,盛湘群[5]、张勇[2]、任阿弟[6]、王翊语[7]等先后针对常州古典园林的历史概况、艺术价值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但并未涉及约园的形态复原。黄晓、梁洁等针对常州止园[8]、无锡愚公谷[9]、常州意园[10]、扬州倚虹园[11]等江南名园展开了图像、文献的复原考证,为挖掘地域园林文化特色提供了新的线索。朱光亚[12]、王庭蕙[13]等提出中国园林拓扑空间的讨论,拓展了本文的复原思路。综上所述,鉴于史料的缺失,学界针对清代约园的相关研究鲜见于文,赵氏约园“二十四景”的历史价值没有得到重视。笔者依据清代赵景崇《约园图》和赵起的《约园词稿》,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通过新旧图文的梳理研究,复原清代约园的空间布局。

1 历史沿革

1.1 赵起与约园

赵起(1794—1860)字于冈,常州人,4岁失怙而孤,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曾聘治江南盐政。约园前身为明代官府鹿苑,清乾隆初年为中丞谢旻的别业(表1)。赵氏约园始建于清代中期,北靠兴隆巷,南接古村巷,东西毗邻正素巷与小杨柳巷(图3),是赵起用以奉母养老修建而成的园林。1860年太平军攻陷常州,赵起率族人奋力抵抗,慷慨就义。经此一役,园景焚毁殆尽。后虽经族人数次修复[15],民国以后,琼岛上二亭皆毁,曲桥尚存,19世纪30年代约园划归医院所有,1987年约园纳入市级文保单位。

表1 约园相关历史沿革

图3 清光绪五年(1879年)《武进阳湖县志》中右厢图(作者改绘自《常州古地图集》)[14]265

1.2 《约园词稿》与约园“二十四景”

赵起虽然享受约园的生活,但时刻怀揣读书人的忧患意识,将太平天国的遍地烽烟及人民的悲惨命运写入《约园词稿》。词稿分十卷,于咸丰六年(1856年)刊行。分别为《幽居篇》《旧雨吟》《前朐游钞》《雪舫吟》《后朐游钞》《芜城咏》《丽情编》《逝水歌》《幽兰操》《唱晚词》。词稿第一卷《幽居篇》将这片“城市桃源”的景致描写得最为详尽,赵起为约园的“十二峰”“二十四景”一一撰词,堪称一部词体园林志。二至八卷哀感渐多,漂泊之苦、战乱之扰与第一卷的园居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卷记录了战争给他带来的心灵冲击。卷一记:“浮云变幻,人间何世。薪劳偶息,偃卧芜园。即景赋物,抚序怀人。感隙影之如驰,类闲居之所赋。”可见赵起在约园“二十四景”品题筹划的过程中,已将视野穿越园林,将人伦之情、人生际遇、家国寄托投射到多难的华夏大地。

2 约园“二十四景”复原

2.1 “二十四景”品题特征

古人所理解的“景”包含渗透着人与人的因素。“品”的对象除了“景”以外,还泛化到历史与现实的其他领域[22]。《约园词稿》卷一记述的“二十四景”(表2)并非完整的实体空间,却是园景凝练在园主脑海中的深刻景象,是约园中精选的动人部分。赵起选取山石宏观景象、水流形态、植物姿态、虚幻景象等角度题咏,勾勒了一处挥洒丘壑趣味的城市山林,四字品题使园景赋予感染力,引人遐想。“二十四景”的品题是单元型景点(堂、馆、室、阁、榭、舫、亭、塔、岛、圃、岸、坞、山)的组构呈现,是由“名”(精神性建构)与“实”(物质性建构)2个层面组成。词稿还记录了“二十四景”中植景、光景、声景、季节、气象等信息,针对景观意匠、空间组成、观赏时机等理景逻辑展开剖析,对了解赵氏园居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2 《约园词稿》中描述的“二十四景”品题辑录

2.2 复原方法

赵氏约园毁于太平天国运动,幸得赵起裔孙赵景崇于咸丰年间据约园遗存补之以图(图4),寄希望于来日重修约园、以复旧观。根据园记可推测《约园图》绘制时间距赵氏约园建成仅约50年。通过对比现状水景遗迹,笔者发现“平烟浮瑶”与“西园秋实”等基址水陆格局与清中期规模差异不大,可见《约园图》绘制的园景较为精准。据图4左侧图记可知赵景崇是以路径视角为线索行文,依托“东南西北”方位的变换记录主要园建的方位关系。约园的复原依托园址遗存、《约园图》中500余字的长跋及《约园词稿》等史料,图文互佐,以期再现160多年前这座常州私家园林的风采。

图4 《约园图》(作者改绘自清代赵景崇绢本国画《约园图》)[25]112

2.3 “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

据《约园词稿》记载,园中主要有“文昌阁、鞓红新馆、米拜亭、十二峰山房、阁袭天香、南山涌翠亭、听涛亭、云溪水榭、陶庵、海棠春榭、春生兰室”等园林建筑。《约园图记》中记述的观游信息遂密,空间衔接叙述精准,根据园记“再西有洲而环以水,即‘西园秋实’处也”,可知西部湖中岛为“西园秋实”。东部琼岛与九曲桥遗址即为“曲桥览胜”“平烟浮瑶”两景的确切位置。据“过‘曲桥览胜’……岛南为‘疏篱访菊’‘春生兰室’。复有室数楹,为当日书斋,近邻所从入之园门矣”,可知园门位于“曲桥览胜”南侧古村巷。至于园北兴隆巷是否另有开门?待考。根据“园列门而入,右为高阁……北有轩……再北有广厦西东……曰‘十二峰山房’;再北……‘梅坞风清’……自‘梅坞风清’逾‘石梁’观鱼,为‘云溪水榭’,西为‘竹圃’,有桥以达南山。东为‘平台觞咏’‘莲渚招凉’,后为‘陶庵’”,可知入园门北上经过“文昌阁”“十二峰山房”等6处园林建筑可到达“云溪水榭”,该路径为约园主要的游览路径之一,也是划分东西两园的分界(图5)。“云溪水榭”向东为“平台觞咏”“莲渚招凉”“陶庵”的建筑组团;向西为“竹圃”,有桥以达南山。南山半山腰有听涛亭,山脚有“南山涌翠亭”“仙人洞”。“折短堤又南,循长廊中为‘海棠春榭’……岛南为‘疏篱访菊’‘春生兰室’”。通过景名、方位等典型化特征的叠加梳理,约园“元素-线路-空间-印象”的呈现已形成闭环,可反推出约园空间拓扑关系图。

图5 约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

赵氏约园的平面复原虽无法明确园林及建筑的具体尺度关系,但可参考清代苏南地区文人园林的建筑形制。笔者实地勘测后叠加卫星地图推测出赵氏约园的大致范围,其中园中水面东西长约130m,南北宽约70m。结合空间拓扑关系与“二十四景”题名信息的佐证可绘制出赵起约园平面猜想图(图6)。

图6 赵起约园平面猜想图(底图引自谷歌地图)

3 赵氏约园的布局特征

赵氏约园以外池水面为中心,以南山为分界点展开环形布局,展现出“岛山绕水、南山涌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布局特征。

3.1 岛山绕水、南山涌翠

约园曲池约10亩(约0.67hm2),分东西二池,中隔南山,有石梁相连。岛山绕水,西环东聚,水中有岛3座,东岛(莲渚招凉)最小,中岛(平烟浮瑶)与南岸相连;西岛(西园秋实)最大,四周有环溪相绕。“莲渚招凉”以石垒岸,似有瑶岛之势。“平烟浮瑶”叠以湖石,奇趣雅致,岛上建有二亭,左右呼应。南山占地亩许,高约10余米,三面环水,山北有小桥相通竹圃,山间有古树茂林。“平烟浮瑶”与南山之间,水面宽达数十米,自岛西望,山石涌翠,犹如华盖。南山东有一洞,呼作仙人洞。入洞由此上山,拾阶数十步,便为南山最高处。

3.2 建筑布陈、园中观园

约园的东北及西部区域利用建筑与回廊将园划分为多个别院。“云溪水榭”“阁袭天香”等均为以阁榭、回廊编“组”的景观单元。“海棠春榭”的直廊置于水岸的空地,起线性过渡连接作用,加强了水岸天际线的层次感。水岸主要建筑的朝向均面湖而定,方向随宜。“散寄之居,曰‘馆’”。园中“鞓红新馆”或为书房,或为客舍,设立于通往别处居所的通道上。“莲渚招凉”与“平台觞咏”一处为水中掇石而高形成平台,另一处楼阁前延伸为开敞的平台。陶庵为园北的一处小院,“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着,扁其室曰陶庵云”[23]。赵起敬佩陶公(陶渊明)不畏苦迫饥寒,性情不挠,借景明志。此外园中米拜亭、云溪水榭的命名,也分别反映了园主对米芾拜石、苏东坡客居云溪的仰慕。

3.3 池石立峰、山水观游

据《约园词稿》卷一记载,南山即高峻又逼仄,有“极目遥天”的石崖、“松阴稠叠”的石壁、“濠濮上观”的石梁、“翠涛雨泻”的石洞。园以奇石见长,南山为胜。奇石有十二峰(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飞来一角),赵起对各峰皆有题名,从《约园图》上看,园内石峰有10余处,布局于水中与陆地上,但因各峰缺失史料方位信息,无法逐一辨识。东园湖面平烟阔远,韬映云天。中园观瀑引泉,泉涧鸣漱。南山山势结合山麓理水,构景兼顾动静,增强观游线路的趣味性。赵起池石立峰,涵养心性,对泉石寄傲的欣赏充满诗情画意。

4 约园“二十四景”的理景逻辑

约园“二十四景”的理景逻辑将人文背景、因借手法、审美特征等统筹一体,通过冶地植“圃”、莳花栽木、借声借影等形式展现出约园与郊邑风景流动性与整体性的高度契合。

4.1 冶地植“圃”、养怡调摄

中国古代文人多兼学医药,营建园林或莳花种药、调养身心。约园东部有“疏篱访菊”的菊圃、“春生兰室”的兰圃;中部有南山竹圃;西部有“药圃争妍”。园主为何要在私园中如此大量地冶地植“圃”?《约园图跋》中有关“荡桨平山外,访药圃,春堪买……”的记载,说明赵起植“圃”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计划地刻意采买。据晚清邑人龚洤《耕余琐闻》考:赵起“由举人捐内阁中书,家赀积数十万,大抵从运盐、做洋药二事获利”,正是他生前从事过与医药相关的工作,或出于兴趣,便在约园培植药圃。赵起身为地方名士,却退隐于市坊间,颇有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心境。西园为赵氏果圃,栽橘、枣、梨、桃等佳品百余本,春华秋实,养怡自乐。约园冶地植“圃”遵从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养德与养“心”结合,为园居养生思想生活化的范例。

4.2 四时八节、莳花栽木

约园春宜赏花,稠叶藏莺,繁花栖蝶;夏宜观荷,手把芙蓉,绿盖云翻;秋宜品果,西风随已,云秋落实;冬宜探梅,几树横斜,临水弄姿。词稿中“鞓红”“天香”“海棠”“芙蓉”“兰室”“梅蕊”“柳岸”“松涛”等的记载都表明了约园植物品类的丰富性。“鞓红新馆”前辟有牡丹园,引种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的梨雪白、御袍黄等佳品数十本。3—5月间,园中桃李、牡丹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夏日南山松阴稠叠,夜半涛声。秋至,丹桂芬芳,云秋落实,南山松翠枫赤,红叶点缀山间。冬日踏雪寻梅,十二峰山房再北有红梅百本,为园中赏梅佳地。赵起为了弥补园林选址“市井地”的不足,居尘而出尘,用人工的方式莳花栽木,四时八节花开不谢,表明清代中期常州地区园林植物选育、种植技术已达到了一个高峰。

4.3 钟声莺啼、借声无形

二十四景中典型借声的品题有“隔院钟声”“柳浪闻莺”“山半松涛”3处。“何处僧敲一声声,毕竟谁悟?便懵腾睡去,佛鼓又传当午”。赵起所记“禅院钟鼓之声”并非园景,查阅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常州府志·城厢图》(图7)可知:临近约园寺庙共有6处,排除城隍庙、隋司徒烈帝庙、南真武庙、雷祖庙4处道家场所,仅剩双桂坊内的崇法寺、正觉寺,崇法寺与古村仅隔一巷,与清《光绪武阳志余·古迹》所记“钟楼在崇法寺内,巍然高插云表,钟声闻数里……”相印证,故“隔院钟声”出自崇法寺钟楼。“柳岸闻莺”靠近西园小杨柳巷,杨柳巷自西瀛里到西大街,长约290m,巷内遍植杨柳。清《常州赋》有“过杨柳之巷,迎风碧柳垂檐”的描写[24]。园主或钟情于南宋西湖“柳浪闻莺”意境,题此一景。“山半松涛”据约园词考证南山山半有听涛亭,连夜冷风,松阴稠叠,夜半涛声,飞入玉楼长笛。约园“钟声”“莺啼”等声景的引借一方面是对风雅文士审美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契合;另一方面串联起物象空间与心灵空间跨时空的对话,形简而意丰。

图7 “隔院钟声”声景溯源示意图(作者改绘自1695年《常州府志·城厢图》)[14]146

4.4 塔影风帆、巧借有因

二十四景中“东郊塔影”“城角风帆”“小亭玩月”在日月天象与“远借”层面注入巧思,传递出宏大震撼的景观印象。清代常州东郊仅有通吴门外的文笔塔(图9)。清《光绪武进阳湖合志·摭遗》记:“太平寺浮屠在邑东二里许,地居巽巳,故呼为文笔峰……夕阳返照,金碧灿然。”文笔塔距约园二里许(约1 200m),园主将城郊塔影纳入林泉之景,极目远眺,古塔尽为烟景,传递出浩瀚的空间感。“一亭闲峙溪边……瑶峰历历,更隔岸,梅蕊争妍”,词中赵起将玩月之亭呼曰“小亭”。据现有资料考证约园共有6座亭,除“听涛亭”“南山涌翠亭”“米拜亭”外,平烟浮瑶岛上两亭及疏篱访菊处一亭皆不知亭名。“小亭玩月”隔岸可见南山、梅花,而水面形成月影需在水面宽阔且无植物遮挡之处,因史料缺失小亭相应记载,暂且推测小亭或在约园东区?待考。“日昨登楼,孤帆斜矗,依稀城角飞度。倦游憎远道,触景添愁绪”[18]16,参考图8可知约园与文笔塔、城角风帆的方位关系,常州都城位于运河北,设通吴、怀德、德安、广化、朝京、青山、和政七门,而德安门距离约园最近。笔者推测“城角风帆”一景中登楼可见的运河风帆大概在都城南广化门至德安门一线。元代常州为大运河上重要通道,特别是明清时期,运漕粮船、军船把常州运河挤得水泄不通。古运河自西水关入城,沿前河(西、东下塘)穿城东行,出东水关,过太平桥东流[1]14。登临园中文昌阁,远眺门楼巍巍耸立,运河漕运舟楫往来,船艇穿梭,通济、政成等桥梁卧波叠影,城角风帆飘扬在目。赵起即景赋物,感隙影之如驰,不禁喟叹感伤漂泊之苦、悼亡之悲,将园内的宁静与园外的时局动乱相对照,“城角风帆”的一景是对国家与人生变幻之象的另一种思考。

图8 约园与文笔塔、城角风帆方位示意图[作者改绘自清光绪五年(1879年)两县附府城图][14]284

5 结语

赵氏约园作为清代中期常州典型的私家园林,是赵起奉母养老、结交士人的场所,兼具公共性和私密性。通过对“二十四景”的考析,复原了约园平面猜想图,厘清造园要素与意境营造的逻辑联系,总结如下。

1)约园“二十四景”的布局特征凸显了造园要素与园居生活的相互促进。园中园以建筑、回廊编“组”的景观单元呈现,在清中期闹市造园的实例中是不多见的。园中池石立峰与建筑布局紧密契合,奇石“十二峰”的布点具有“观游”标识性、引导性。十亩曲池,西环东聚,提供了除岸游外,舟游也提供了重要的观赏视角。

2)“二十四景”中冶地植“圃”不仅满足了家族内日常的养怡调摄,也寄寓了赵起的逍遥心境。约园四时八节,莳花栽木,遵从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是养生思想生活化的实证。“二十四景”的传统养生智慧可为园居生活“医养结合”带来新思路、新源泉。

3)循证分析了“二十四景”中钟声、莺啼、塔影、风帆等声景、光景的位置与成因。约园“二十四景”的理景逻辑将人文背景、因借手法、审美特征等统筹一体,彰显了组景流动性与整体性的高度契合,体现了“名”(精神性建构)与“实”(物质性建构)的双赢,可为后世造园写仿之典范。

赵氏约园是常州地区重要的文人山水园,具有不可替代性。从小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考证研究是对清代中期园林文化现象的窥视,可为常州地区同时期文人园林的场所提升修复提供参考。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或拍摄。

猜你喜欢

赵氏南山常州
常州的早晨
应县河疃村赵氏家族4年对49位优秀学子颁发励志奖牌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梦回南山(外四章)
在深秋,共南山
赵氏孤儿
悠然方能见南山
药王孙思邈
赵氏的祖先造父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