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堡垒村胡官庄往事

2022-07-12邓连朝

乡音 2022年7期
关键词:冀南八路军抗日

■ 邓连朝

清明节回乡祭奠先辈,再次聆听老人们讲述70 多年前家乡先辈跟随共产党同心抗战的事迹,身心仿佛穿越到当年故乡那片土地,目睹抗日堡垒村乡亲们以赤胆忠心谱写的爱国爱党的悲壮诗篇。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临西县胡官庄村,抗战时属山东省临清县,位于临清城西70 里,那时候邯郸到济南的公路横穿这个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党领导的八路军129 师386 旅深入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胡官庄村逐步成为冀南四分区一个抗日堡垒村。

抗日保家拉队伍

当时的胡官庄只有五六百口人,民风朴实,多有急公好义之人。1937 年10 月日寇占领临清城后,胡官庄的邓百志等人就自发组织起了保卫家园的抗日义勇军。邓百志曾在顺德(今邢台)当过几年兵,稍懂军事,抗战全面爆发时,他在威县方营村做生意。族弟邓百俊喊他回来,组织队伍抗日保家。他们用粮食和袁大头币收购了南撤的二十九军的一部分武器,迅速发展成以胡官庄村子弟为基础、吸收周边村庄青年参加的100 余人的抗日队伍。据老人回忆,当年邓百志,手持双把盒子枪、披着黑斗篷、骑着大洋马,带着以邓百俊、李新燕、关朝先、石梁举、郝清举、石好俊等为骨干义勇军保卫家乡,豪气干云。

1938 年,邓百志带领队伍开赴聊城支援范筑先部抗日活动,但到达临清附近时,就听说范筑先部已经失败,范筑先本人也壮烈殉国了,只得折回。之后,他们自发在当地组织了一些零星的抗日活动。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来到了冀南后,邓百志的队伍纷纷将手中的武器捐献给八路军抗日力量,他本人将双把盒子也亲手交给了后来任卫河支队长的于笑虹。

紧跟党走战敌寇

胡官庄村在抗日中较早成立了党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

1939 年,我党在该村发展了邓百成等3 名党员,并建立了以邓百成为首的党小组,隶属于冀南四分区临西工委十一区党支部。

当时,土匪队伍出身的国民党杂牌军冯寿彭(人送外号冯二皮、冯二痞)部打着抗日旗号在临清活动,其中一小股常在胡官庄一带抢掠财物、胡作非为,严重扰民。胡官庄党小组决定为民除害,组织民兵、发动群众,一一抓获了他们,人们拍手称快,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肯定和表扬。1940 年,配合百团大战,在党小组领导下,胡官庄村的民兵到威县红桃园一带开展破路行动。他们白天混进修路人群里“磨洋工”,晚上就甩开膀子把修好的公路刨开、挖断,极大地破坏了日伪军的交通线,在百团大战中留下了战斗身影。

1942 年4 月29 日,日寇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3 万多日伪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铁壁合围”大“扫荡”。我八路军英勇进行反“扫荡”,艰难突围,一些不能突围的伤员被当地群众掩护起来。搜捕八路军伤员的日伪军抓住了胡官庄村的邓百俭,把他吊在树上毒打逼问。邓百俭坚贞不屈,咬牙喊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打死我也是不知道啊!”始终没有泄露一点儿秘密。

抗战期间,胡官庄村党组织积极动员和组织全村群众筹军粮、做军衣、救护伤员,支持八路军,村里涌现了郝大娘(李春)、李二嫂等一批享誉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妇女拥军支前模范。 在那时的艰难条件下,胡官庄村群众经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送给落脚的八路军战士吃,无论多深的夜晚,听到八路军战士喊开门,马上就起来,烧水、做饭,然后一家老小挤一挤,腾出房间让战士们睡个好觉。很多战士情不自禁地说:“一到胡官庄,就跟到了家一样。”

鱼水情深传佳话

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使胡官庄村成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堡垒村,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冀南四分区军政首长和临西工委、十一区的地方党政机关,都把胡官庄作为驻地。至今,村里的有些老人还能念叨出当时哪个领导住哪家哪户。比如,临清县长解利民、政委冯子华、组织部部长吕尹,住在邓子玉家;军分区司令员雷绍康,住在邓百成家里;八路军伤病员曾住过邓克林家。当时,曾住胡官庄村的还有冀南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任重、十一区区委书记何德利等。

王任重当时身患重病,住在党小组长邓百成家里40 多天。邓百成为保证王任重安全,专门在家北边打麦场里挖了个地窨子,每遇敌情危急时,就从屋里把王任重背到扶到地窨子里隐蔽。有一次,应王任重的要求,邓百成带民兵护送王任重同志到外地公干。临行前,为了安全起见,邓百成让王任重脱下军装,换上自己父亲的紫花棉袄。出村后,他们一行4 人,冒着弥天大雾,朝西北方向大踏步地前行。到务头村外时,突然遇到敌情,大雾里听到日本军马叫声越来越近。一时间不知敌我力量对比,他们急忙找到有利地形爬下身子,掏出武器,装上子弹,做好了战斗和牺牲的准备。幸运的是,敌人只是碰巧路过,并没发现他们。几天后,王任重又回到邓百成家,地方政府不断到这里送情报文件和养病的食物、药品等。

住胡官庄村的抗日军政干部、战士,自觉与胡官庄村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了真正的鱼水关系。他们经常帮着胡官庄村的老百姓干家务和农活儿。部队在胡官庄村东南角开设了枪械修理所,经常帮助村里群众维修农具、家具。邓子林家里没有男劳动力、又没有牲口,下雨了别人家都抢种上了下茬庄稼,秋收还有个指望,而他家不能。正当他们家着急绝望之时,八路军用军马帮着他家犁地耙地,帮着他家栽上了麦茬红薯,留下了军民团结一条心的佳话。

1943 年大饥荒,为解决军民吃粮问题,抗日政府组织胡官庄村的青壮年到冠县、阳谷一带用小车推运谷子,政府用一部分推回来的谷子作为运费给老百姓,其余的谷子供给八路军及党政机关人员,使军民一起渡过灾荒。当时,抗日政府还用以工代赈的形式组织人们生产自救,规定老百姓打一眼井给多少谷子,鼓励人们坚持在本地生产,巩固抗日根据地。村里的妇女在郝大娘、李二嫂等人的带领下,纺花织布,还组成互助组,人力拉犁拉耙种庄稼。晚上她们坐在一起纺棉线,说说笑笑,边纺边唱:“一斤线,四两谷;打不起油,摸着糊……”积极乐观地坚持生产。就是这一年,抗日政府在胡官庄村召开了全县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搭台子唱大戏,给受表彰的劳模披红戴花,敲锣打鼓,用八抬大轿抬着模范在大街小巷巡回。之后还奖励了他们每人一头大牛,鼓励他们继续好好生产,建设根据地。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胡官庄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用鲜血和生命铸成了坚强堡垒,在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播撒了英雄的种子,演绎了忠烈千秋的光荣历史。

如今的胡官庄人民,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信心百倍地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冀南八路军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砥柱中流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国家权威与神圣空间的想象
冀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装饰特色
抗日英雄万全策
基于钻石模型的冀南物流集群发展研究
抗日英烈马威龙
八路军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