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

2022-07-12

乡音 2022年7期
关键词:吕蒙鲁肃孙权

■ 郭 华

“吴下阿蒙”这个典故许多人都知道,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吕蒙因为幼时家贫,没有文化。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刻苦读书,学识日渐渊博。一次鲁肃过浔阳,同驻扎在那里的吕蒙议事,听了吕蒙的见解,鲁肃非常吃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今天的才略,不是当年我认识的那个阿蒙了!能够令士族家庭出身的杰出战略家鲁肃如此慨叹,吕蒙的变化应当非常之大。这个故事《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有记载。

吕蒙的变化得益于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有益于人的成长和进步,大多数人都认同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能静下心来读点书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没有时间。有意思的是,依据《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的记载,最早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时候,吕蒙也是以没有时间为由予以推辞:“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你让我管理那么重要的军队,一天到晚忙的要死,哪里还有工夫读书!孙权的回答诚挚而又坦率:“权曰‘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以为我让你读书,是想让你成为一个做学问的人吗,只不过让你通过读书知道一些古往今来的事情,遇事有所借鉴。你说你忙,你比我还忙吗?我这么忙仍然坚持读书,而且非常受益。

应当说,在魏蜀吴三国纷争,几乎天天兵戎相见、枕戈待旦的情况下,作为偏安一隅,时刻担心被人吃掉的东吴之主,孙权肯定不轻松,更不清闲。但他坚持读书,在三国舞台上别有一番作为,连做梦都想吞并东吴的一代枭雄曹操也由衷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作为一线将领的吕蒙,说“军中多务”也不是纯粹的托词,朝乾夕惕的军旅生涯,肯定少有安宁。但他听进了孙权的教诲,挤出时间认真读书,终成一代名将。“麦城又报捷书至,江上将军是吕蒙。”甚至有人评价吕蒙改写了历史的进程。吕蒙发愤读书的事迹,更是成为以勤补拙、笃志力学的典型。1700 多年后,毛泽东主席仍然利用吕蒙的事迹教育解放军官兵:“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吕蒙的故事说明,想通过读书成为学者大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通过读书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三国志·吴书三》中说:“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多读点儿书,终归是没有坏处的。而且,只要有决心就有时间。小学生都知道鲁迅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其实,仔细回顾我们过往的日子,不挤也有。刷手机,微信聊天,追剧,各种名堂的饭局……不是说这些事情不能有,而是说把它们占用的时间稍稍压缩一点点儿,每天读上三五页书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著名词作家晓光写过一副对联:有空多拾粪,没事少赶集。少赶点儿闲集,“拾粪”的时间就有了。

我们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变局和挑战带来的是层出不穷的新课题。在一定意义上,每一道课题都是一项新的学习任务。因此,在知识和本领方面,我们必须有危机感、紧迫感,必须不断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的内存。读书学习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新鲜知识,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前车之鉴。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所有领域的事情都有人尝试过了,方方面面的经验都有人记载下来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汲取古往今来所有的经验,汇集古人今人所有的智慧。虽然这些经验和智慧,不可能为我们解答新的课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可以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借鉴和思路。

古人历来倡导读书。唐代大学者颜真卿在《劝学诗》中写道: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流传最广的劝学诗之一,是对年轻的学子们讲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公认的至理名言,也激励了无数的黑发男儿发愤读书。但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干部来说,要求大家每天都“三更灯火五更鸡”地读书,不太现实。在这方面郭沫若有非常好的见解,我十分赞成他集的那副对联:

读不在三更五鼓,

功只怕一曝十寒。

没必要天天起早贪黑地去读书,只要坚持经常就行。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每天读一点儿,日积月累就是了不起的收获。关键是持之以恒。曾国藩在读书方面,实在算不上天资聪颖,但他做到了无一日不读书。他在家训中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他在致诸弟的信中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一日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毛泽东主席一生都在坚持读书。20 世纪80 年代初,笔者有幸到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瞻仰,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的书。不是说书架上的书,而是在他卧室的床上,靠墙一侧居然全是摞得高高的书。他说:“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的窍门,就是一要珍惜时间,二要勤奋刻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1959 年6 月29 日,他在庐山对江西省的领导说:“治国安邦,不读点书,怎么行哪?”近日看到一位朋友的文章,说是井冈山时期,毛主席住在吉安的渼陂村,住处影壁上有一副对联:

万里风云三尺剑,

满庭花草半床书。

毛主席非常喜欢这副对联,从此“半床书”成为革命家的浪漫品位和情怀。渼陂村我没有去过,但井冈山上的“读书石”却让我久久凝望,深深思索。面对一粒火星,能够预见到燎原之势,一定和他坚持读书学习,从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关。他不仅坚持读书,而且坚持读报,在延安时就经常讲:“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即使是长征途中,在那样残酷的环境里,他依然坚持读书看报。红军到达甘肃省宕昌县的哈达铺之后,他从缴获的报纸上看到敌人“围剿”陕北红军的消息。恰恰是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使他知道陕北还有一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找到了落脚点。

2014 年10 月15 日,习 近 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在德国我讲了自己读《浮士德》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三十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他又走了三十里路来取回这本书。”为一本书往返60里山路,有这样的精神,怎么可能没有时间读书?

再回到吕蒙的故事。在鲁肃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之后,吕蒙同鲁肃调侃:“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个故事中有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因果关系。要想不被人视为吴下阿蒙,就必须努力学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古往今来的实践都证明,读书学习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青年代表座谈时,曾经引用过清代袁枚的两句话:“学如弓弩,才如箭簇。”一个人的能力就像箭头,有了弓弩才能够射出去。什么是人的弓弩呢?就是学问、知识。通过读书学习,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把你的潜力发挥出来,遇到机遇时才能拿到入场券,搭上通往成功的那班车。就像有了弓弩才能把箭簇射出去,才有希望射中靶标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所作的序言中,更是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没有人不想进步,没有人不想成功,那就一定要坚持读书学习。

猜你喜欢

吕蒙鲁肃孙权
屡建奇功的吕蒙
吕蒙自强不息
鲁肃的深谋远虑
吕蒙白衣渡江
梦回三国
任用拆台的人
七擒孟获
任用拆台的人
孙权的“窥视墙”
误读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