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传承方法研究
2022-07-12刘光辉
刘光辉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440)
技艺指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 而技术指人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 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传统技艺具有地域性、异质性和多样性特点,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表征,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每一种技艺都伴随着相应的文化而存在,技艺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技艺的传承就没有相应文化的延续。
岭南传统建筑经过历代匠人们的演绎,发展创新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装饰技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技艺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璀璨夺目。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主要包含5 个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 专注的工匠精神、 独特的科学原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直接带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回归,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需要修缮、保护和兴建,然而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技艺依然困难重重。 如何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技艺迫在眉睫。 笔者对岭南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以下传承方法。
1 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传承方法
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通常依托三雕两塑、嵌瓷彩画等载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承:一是掌握技艺的民间工匠面向家族成员进行技艺传承; 二是掌握技艺的民间工匠通过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传承;三是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方式进行传承;四是采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式传承。
1.1 家族传承方式
由于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技艺便逐渐形成了以家庭、血缘为纽带,将其传承给予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家族传承方式。 也正是因为古时候的人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和落后,有着“家不外传”的思想,所以传统技艺家族传承是最早、最保守的传承方式。历代的匠人都是将传统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家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祖传”,这就是所谓的家庭传承方式,不仅传承技艺,也可传承文化,传承效果好。 但这种技艺传承方式效率低,传承面非常窄,容易造成技艺流失,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1]。
1.2 民间师傅带徒弟方式
民间掌握传统建筑技艺的匠人为了技艺的传承和行业的发展,会招收学徒学习传统建筑技艺,让学徒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培养学徒的时候还要细察其品性,有才无德者还会被逐出门墙,以免对自身和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名为师徒,近乎父子”,拜师及出师的礼仪都极为严肃,不管是师傅还是徒弟都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感情,彼此负有不小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绝活儿”均依靠这种传统的“师带徒”方式保留至今。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员频繁流动注定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中双方再难以如旧时投入父子般的感情。 这种传承方式相对家族传承方式较为开放,既可传承技艺,又可传承文化,传承效果好。 但这种技艺传承效率低,传承面比较窄,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
1.3 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方式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行业协会、大型企业、职业院校等为主要载体,在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和学校制度的规定下,由掌握传统建筑技艺的技能大师按照近似“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传统技艺人才培养和岭南建筑文化传承。 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培养传统技艺人才和文化传承为原则,通过工作室培养一批传统技艺人才,形成文化传承机制,将传统建筑技艺活化并加以推广。同时工作室依托行业企业,发挥专业技能人才团队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推本地传统建筑行业的发展。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技能大师工作室,旨在以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为带头人,传授传统建筑技艺,为行业企业培养古建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传播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和工匠精神。 这种传承方式主要传承技艺,传承面较广,传承效果较好[2]。但由于受到相关制度的约束,文化传承不明显,不适合文化传承需求[3]。
1.4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
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其基石是基于工作本位的学习,其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是校企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 将传统的学徒制与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便形成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指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学生(学徒)和行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享有企业在岗员工的待遇,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进行双主体培养。但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讲,需要找到相关各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现代学徒制强调技艺传承,对于文化传承不够重视,没有完全体现文化基因、师徒文化、工匠文化和技艺文化[4]。
以上4 种传承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如表1 所示),很难做到大规模的技艺和文化传承,严重影响了传承效率和传承文化的效果。在此背景下,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传承方式——“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该方式既能扩大传承规模,提高传承效率,又能实现文化传承,因此笔者提出技能大师工作室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
表1 4 种传承方法比较
2 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
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是传统技能大师工作室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点,克服彼此缺点的一种传承模式。 它既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又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色,同时也有行业企业的体制机制特征,能突出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传承的特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产教融合校企双方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以校企理事会为基本框架,构建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既能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也能发挥学校的文化传承功能。 工作室能深入挖掘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特色,将技艺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传承与保护岭南技艺,培养岭南传统建筑技艺创新人才,从而推动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岭南传统建筑技艺的文化传承[5]。
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是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成立理事会建立技艺传承共同体的一种传承方式。 其地点设在学校内并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团队由企业具有国家级资质的传统建筑名匠领衔,资深工匠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组成,共同承担工作室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工作。 同时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学生(学徒)与工作室签署协议,按照国家劳动法以学生和职工双重身份进行管理并按照企业运作方式运行,共同培养技艺人才。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按照企业方进行管理,根据市场需求规律进行运营,能实现“校、企、生三赢”,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工作方式如图1 所示。
图1 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工作方式
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教学团队按照岭南传统建筑技艺特点,结合企业工程项目组织形式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基本制度,形成技艺和文化传承基本框架。方案以行业企业技艺标准、规范和工艺流程为标准,参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技艺和文化传承的有据可依,此外教学团队选取适合教学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革,将技艺流程按照学生(学徒)的学习知识点重新组织和编排,既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又能够满足技艺传承需要。 此外教学团队还会对岭南传统建筑技艺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依据学生(学徒)认知规律编写教材和岭南传统建筑技艺资源库,以实现学习资源教材化、数字化、可视化和网络化,可供学生(学徒)或从业人员学习使用,易于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播。 总体而言,教学团队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同时结合项目化教学,达到专业学习和技艺传承相统一、 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相融合[6]。 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工作流程(见图2)。
图2 产教融合技能工作室工作流程
3 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传承的启示
3.1 文化传承是技艺传承的核心
技艺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不同的文化是通过不同的技艺来传承的。 岭南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的核心在于学生(学徒)或者从业人员的自身素养和文化底蕴。 由于时代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技艺与时俱进,在不断地变化、改革和创新,所以文化能够一直延续和传承。
3.2 技艺活化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
技艺的生命力在于其对自身文化的回溯,保持传统技艺的活力是技艺传承下去并不被世俗干扰的重要举措。 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当务之急是传承性保护,更要对技艺进行活化,让技艺传承符合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岭南传统建筑技艺通过文创、 开发工艺品等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熟悉,更为人们所熟知。
3.3 文化传承的关键是对其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
传统技艺的核心作为文化的精华,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不会轻易消逝。而现代社会中的新鲜事物往往会对它产生威胁,但也时常具有临时性与无序性。要实现对岭南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除了要对其制作工艺、流程、配方等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技术信息实施保密措施外,更关键的是要加强本土文化资源的应用和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推广。
结语: 岭南传统建筑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艺术魅力、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精妙的科学价值。 对岭南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并非单纯指技艺本身,也包含其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