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12刘玉梅吴绮
刘玉梅 吴绮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230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该病已成为世界第4大死因,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增多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管理干预会导致肺功能严重下降,继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尚无治愈AECOPD的方法,只能依靠药物等治疗控制病情,需要配合护理干预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较为简单,不能满足AECOPD患者的身心需求〔3〕。达标护理是以护理目标为导向,护患互动共同促进健康恢复的疾病护理方法〔4〕。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将数据对象按性质相似程度进行分类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可发现样本研究热点及关联性。谢铃莉等〔5〕曾将聚类分析法应用于老年照护研究热点中,能直观地发现老年照护需求和护理重点。但将聚类分析与达标护理联合应用于AECOPD患者中的效果尚未明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5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6〕;②均处于急性加重期;③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COPD严重并发症者;②合并有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者;③合并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既往有气胸、哮喘病史或过敏史者;⑤有精神认知或语言沟通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5例。其中常规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5.58±7.43)岁;吸烟者23例;COPD病程1~12年,平均(5.86±0.97)年;本次急性加重病程1~5 d,平均(2.64±0.48)d;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7〕:Ⅱ级23例,Ⅲ级38例,Ⅳ级14例。研究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45~76岁,平均(65.27±7.31)岁;吸烟者21例;COPD病程1~13年,平均(5.91±1.02)年;本次急性加重病程1~5 d,平均(2.59±0.46)d;GOLD分级:Ⅱ级21例,Ⅲ级39例,Ⅳ级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给予氧疗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呼吸困难;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机械震动促进排痰;指导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含胸呼吸等肺功能训练和有氧训练;加强心理疏导与支持。干预时间2 w。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AECOPD患者的护理需求,并进行聚类分析,患者护理需求指标分为3大类,其中基础护理类包括氧饱和度监测、氧疗、雾化、排痰、呼吸道管理;健康教育类包括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指导、饮食、运动及休息指导、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家庭氧疗指导;心理护理类包括心理关怀、社会支持,按不同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达标护理计划:收集并评估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信息,与患者沟通目前的护理问题,如呼吸困难、清理呼吸道低效、活动无耐力、焦虑等,根据护理问题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目标,责任护士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相关评估后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以清理呼吸道低效问题为例,护士与患者制订2 w内达成呼吸道通畅的目标,先进行COPD疾病知识宣教,督促患者戒烟控烟,然后通过评估患者痰液黏稠、咳嗽无力、咳嗽无效等问题从而针对性采取雾化、增加饮水量来稀释痰液,协助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机械震动促进排痰,同时增加饮食营养均衡,增强体力,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方法,帮助患者从被动排痰逐渐过渡到主动排痰,在干预过程中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心理关怀与支持,督促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支持患者,增加患者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并且在干预过程中连续评估护理目标达成情况,若呼吸道清理低效问题在1 w内一直无明显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分析原因,调整护理措施。干预时间为2 w。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于护理前后采用COPD评估量表(CAT)〔8〕评估患者症状变化,该量表包含8个项目,每项0~5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于护理前后采用AS-507肺功能仪(日本美能)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记录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③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于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患者负性情绪,SAS量表和SDS量表均包含20个项目,每项4分,其中消极症状项目以正向记分,积极症状项目以反向计分,将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计为标准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④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于护理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10〕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含睡眠的质量、时间、效率以及入睡时间、睡眠困难、药物助眠、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各维度0~3分,总分21分,得分越低代表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FVC、FEV1、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VC、FEV1、FEV1/FVC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
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AECOPD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受个人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发作,患者发病后肺功能急剧下降,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降低睡眠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1〕。在临床AECOPD患者治疗中常需配合护理干预来促进症状缓解,控制病情。因此,亟须探求一种有效的优质护理模式来协助AECOPD患者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表明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ADCOPD以咳嗽频繁、咳痰增多、气喘、间歇性呼吸困难、活动耐力降低等临床表现为主,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患者的住院资料、症状方面的护理需求可发现AECOPD患者护理现状及护理重点,使得护理措施有证可循〔12〕,通过评估不同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制定相应护理目标,针对性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外,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FVC、FEV1、FEV1/FVC均较护理前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常规组,表明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AECOP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因此,对患者实施肺功能康复护理干预极其重要。有研究表明〔13〕,以目标为导向的护理方案可激励患者,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提升护理质量,保证干预效果。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以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护理需求为依据,制定护理目标,以护理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护理计划,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训练方案,避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表明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可明显减少AE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由于AECOPD多反复发作,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敏感、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14〕。常规护理往往局限于疾病本身,而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可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需求,以患者的护理需求作为依托,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和负性情绪评估结果,制定护理目标和干预计划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此外,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更低,表明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可明显提高AECOPD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调查显示〔15〕,呼吸困难、夜间频繁咳嗽、负性情绪、角色功能紊乱等均是影响AE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法发现不同患者对于睡眠护理的需求,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在缓解症状的基础上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患者培养规律的作息,进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将聚类分析视角下达标护理模式应用于AECOPD患者中不仅可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还可有效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