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路径护理联合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2-07-12查晓静张亚琴范玲玲
查晓静 张亚琴 范玲玲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15500
脑卒中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首要病因〔1〕。由于脑卒中患者出现脑实质神经细胞损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康复训练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促使患者早期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康复路径护理是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把握,制定符合患者康复转归的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张静〔2〕将康复路径护理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本文拟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中频电刺激治疗过程中实施康复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符合美国脑卒中协会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病变位置在一侧大脑半球〔3〕;②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③均为首次发病且病情稳定;④未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者;⑤意识清醒;⑥有固定的家庭照顾者,能够辅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计划者。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障碍系统性疾病者,②既往运动功能障碍史,③合并中毒代谢性疾病者,④多发性硬化疾病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肺肾功能受损者,⑥近期服用过肌肉松弛或镇静止痛类药物者,⑦合并帕金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痴呆、颅内肿瘤、头颅损伤等疾病者。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62~75岁,平均(69.36±2.98)岁;卒中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23例;住院时间19~30 d,平均(25.36±2.17)d;左侧肢体偏瘫22例,右侧肢体偏瘫26例。观察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61~74岁,平均(68.13±2.76)岁;卒中类型:脑梗死22例,脑出血26例;住院时间17~29 d,平均(26.17±2.34)d;左侧肢体偏瘫25例,右侧肢体偏瘫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住院时间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路径,成立康复路径小组:由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士2名、主管护师5名及护师级别及以下护理人员10名,小组成员均从事神经内科工作5年以上,其中护师及以下护理人员注意要负责完成小组活动和反馈活动过程中问题;主管护师主要负责培训职称以下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副主任护师主要负责监督职称以下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护士长主要负责职称以下护理人员的考核与评价。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关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考核通过后参加本次调查。见表1。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中频电刺激康复理疗,具体如下:仪器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石家庄市福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CVFT-012M),电极贴粘贴部位做好清洁,将蓝色电极片贴于患者双侧耳后乳突部位,黄色电极贴片贴于患者肢体内侧,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时间15~25 min,2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1.4 评判标准
1.4.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与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G-PCS)进行评分。NIHSS总分45分,分值越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佳。G-PCS共包括运动、言语以及动眼3项,共7个评定因素,总分35分,分数越高、功能恢复越好〔13〕。
1.4.2上肢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运动评分量表对患者上肢坐位、下肢俯卧位功能及坐位活动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越好〔14〕。
1.4.3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各项生理功能,共计10项,总分100分,>60分为良好,40~60分为一般,<40分为极差〔15-16〕。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G-PCG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有所降低,G-PCG评分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有所提高,且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有所提高,且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是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并发症〔16〕。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不当,可引起关节挛缩、姿势异常,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17〕。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下降、致残率升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良好的运动控制主要依赖于运动系统及感觉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除了常规治疗与自然恢复外,需要通过运动训练,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以促进偏瘫侧肢体的恢复〔18〕。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意义〔19〕。
康复路径护理能够知道护士开展预见性护理,促使患者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积极地参与到整个临床护理中,以最经济最舒适的方式获得最佳护理效果。康复路径护理中,早期良肢摆放能够有效地控制肢体静止性反射来缓解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预防足内翻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李金梅等〔20〕研究发现,在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早期患侧卧位、床上卧位及仰卧等干预措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本文研究中,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对患者尽早实施良肢体位摆对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意义。在上肢康复训练中,能够提高大脑的可塑性,促进大脑神经元细胞轴突的发育,帮助大脑功能的恢复。此外,反复的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控制该部位大脑皮层活动能力,从而促进非损伤的相邻部位神经组织功能的重建与再生,从而修改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本研究结果说明,康复路径护理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综上所述,康复路径护理联合中频电刺激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而间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