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6000多年前的姑苏,追溯“何以江南”

2022-07-12

现代苏州 2022年12期
关键词:稻作史前草鞋

驾车驶出姑苏古城,沿娄江往东,地势一片平坦。在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内,有一座名为草鞋山的“土墩”。

据《元和唯亭志》载:“草鞋山,在唯亭山之西,枕阳澄湖滨,形如草履,因名。”传说草鞋山是仙人的一只玉草鞋从天上掉下来而形成的。在唯亭当地有一首民谣流传甚广:“苏州城外草鞋山,山上有只玉草鞋,福佑人间通苍天,要能得到胜神仙。”

关于草鞋山的美丽传说,随着其真实“身世”的逐渐揭秘,也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

这里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

吴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一万年前,吴地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以这三者为代表,环太湖地区确立了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体系。

那么,草鞋山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1956年,江苏省文管会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此处遗址。1957年,正式命名为草鞋山遗址。1972年和1973年,由南京博物院带领,组织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师生、苏州博物馆、吴县文管会等单位,联合对草鞋山进行考古发掘。

从此,草鞋山遗址开启了奇妙精彩的发现之旅。

记者了解到,草鞋山遗址先后经过了6次大发掘,1972年到1973年,首次考古发掘就发现了从马家浜文化到崧泽文化再到良渚文化3个叠压的土层,被考古学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的标尺”。

1992年到1995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农科院和日本宫崎大学合作,开展草鞋山遗址古稻田研究,发掘确认了6000多年前的东、西两片水稻田遗迹,分别代表了以水井和水塘为水源的两种灌溉系统。这些惊世奇观分布在14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释放的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信息——在草鞋山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人工灌溉系统的水稻田,这是最早发现有人工灌溉系统的古水稻田遗迹,可以作为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证,草鞋山也成了“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

毋庸置疑,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稻作文化对人们的饮食喜好、生活習惯、道德价值体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稻作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根基。同时,稻作促进了江南的繁荣发展,呈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繁荣景象。

截至2021年,草鞋山遗址共发现新石器时期墓葬239座,水稻田遗迹115块及多处房址,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考古学家据此判断,草鞋山遗址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

2013年,草鞋山遗址被公布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园区唯一的国保单位。

一座不高的“山”,藏着江南文化的“源头”

草鞋山有多高?15米。在北方人眼里,这可能只能算作是“小土堆”。但就是这个“土堆”,却蕴藏着一个意义深远的江南文化的故事。

草鞋山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11米,共10个层级,分属不同的文化时期,从下往上依次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连续叠压,这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全国性意义和标志性地位。

草鞋山遗址以清晰完整的文化序列,展示了史前江南地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在这片土地上,草鞋山人的珍贵遗产激荡着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穗穗饱满的稻谷孕育了文明富饶的鱼米之乡,一件件精美的玉器雕琢出美轮美奂的苏工苏作,一片片温润的纺织品装点了苏州这座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

可以说,草鞋山遗址是中国稻作文化、居住文化、织造文化、玉文化、墓葬文化等一系列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对江南文化的审美观念、审美工艺、审美思想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江南文化”的源头。

此外,在1973年的考古发现中,草鞋山遗址首次出土了大型玉琮、玉璧等随葬玉器。那次出土的玉器类中的玉琮,外方内圆,刻有象征兽面的纹饰,由于这是首次在中国史前墓葬中出土,因此这件珍贵的器物被誉为“中华第一玉琮”,它的出土也打破了对玉琮年代以及社会等级分化的原有普遍认知。

悠远独特的“草鞋山文化”几乎可以诠释苏州地区的全部远古文化,也是一幅埋藏于园区地下的、远古苏州的完整历史和吴地古文化的珍贵缩影。

又一张“文化+旅游”金名片

一直以来,园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更是重中之重。

2021年,园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启动草鞋山遗址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目前,遗址公园核心区已经建设完成,集合时空之门、主题展、考古现场展示、考古工作站等功能空间。

走进遗址公园,一扇“时空之门”映入眼帘,穿过这扇门便是6000多年前的草鞋山。

再往遗址公园深处走,会看见一座不规则的建筑,远看有点像原始先民的居所。走近细看,建筑又极富现代性,屋檐倾斜,如同被掀起的地表,外墙则被设计成考古文化层的样子,精心地嵌着一些碎陶片,这便是遗址公园核心区的展厅。

为了深入挖掘草鞋山遗址文化内涵,让陈列在草鞋山遗址上的文物活起来,园区还特意设计了“行走在遗址间——草鞋山遗址保护主题展”作为展厅的常设展览,向游览者展示草鞋山遗址的历次考古成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展陈内容方面,展厅由“发现、认知、考古”三个部分组成,以考古成果为依据,再现草鞋山遗址的风貌和魅力,从而揭示草鞋山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解密江南文化的源头与脉络。

展览通过趣味的装置营造沉浸式氛围,结合丰富的文化遗存,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在这里,剖开层层泥土,重现6000多年前的江南文化面貌,让观众行走在遗址间,领略灿烂辉煌的江南史前文明。同时,设计者还环绕主题展厅复原展示了史前文化时期的古稻田场景。

“下一步,我们将遵循‘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边研究、边宣传’的原则,深入挖掘和研究草鞋山文化内涵,围绕遗址公园建设、考古发掘与研究、品牌宣传活动等重点工作,讲好草鞋山‘江南文化’源头故事,把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为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具有一定代表、展示江南史前文化、持续进行考古挖掘、在考古界影响重大、深受市民喜爱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遗址公园内的草鞋山考古工作站也将在今年投入使用。

相信,不久后的将来,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一定会成为园区又一张“文化+旅游”的金名片。

猜你喜欢

稻作史前草鞋
节水灌溉减施磷肥对黑土稻作产量及土壤磷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史前悲剧
“巨鞋”
基于历史与现实视域的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探索
主持人语
稻作文化的生态史
爷爷的草鞋
一日就是一生
一日就是一生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