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个城市善待的人,成就了城市中的韧性力量
2022-07-12吴婧茸
吴婧茸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学院副院长宋言奇来自东北,在苏州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在他眼中,苏州工业园区是个“让爱循环”的城市。人们在这里付出爱,同时也收获了爱。
“都说,爱是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人与城市的距离,因爱拉近,从而生长出韧性。”
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外人”
无论是大政策,还是小事上,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园区无差别“博爱”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到被尊重,都能在这有无比的安全感,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园区扎根,很多外来人口将园区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疫情防控时,无论是苏州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在其中都展现出作为一名“园区人”该有的担当。让宋言奇感动的是,在本轮疫情发生后,园区上下一条心,一呼百应,冲锋在前,众志成城。
家住园区城邦花园的美国夫妇杰夫和苏贝妮,在疫情防控期间协助维持小区秩序、宣传防护知识,为居民们发放物资等。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了。早在2020年疫情初始时,他们就积极申请成为志愿者。
苏贝妮说:“我们把这里当作家,周围居民也把我们当家人,曾多次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对于这次苏州疫情防控,我们虽然是外国人,但绝不是外人。”
在园区,像杰夫和苏贝妮这样的外国志愿者还有许多。他们把园区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与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影响并带动更多外国友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是什么让城市面对困境时,能获得“一呼百应”的支持?是什么让大家冲在前方,主动投入,无怨无悔?是什么让老外说出“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在宋言奇看来,“这是因为苏州工业园区对外来人口的包容度和接受度很高,让人感受到温暖和被爱,我虽然不是苏州本地人,但在园区感受到了比家乡还要浓烈的关怀”。
让宋言奇印象深刻的是,园区会向外来人口发放“城市融入指南”,上面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园区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更是年年提档升级,更新人才落户政策,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戶门槛,处处开通‘绿色通道’,在居住、出行、商业、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更是给予外来人口优惠的待遇和保障。”
正是因为被城市善待着,所以在城市遇到困难时,人们才会不顾一切地冲在前方,为爱守护,在园区只有“我们”,没有“外人”。
开放包容之心,让这里闪闪发光
去年的11月25日,上海发布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这3位姑娘曾在11月19日至21日结伴赴苏州寻访江南秋色。依据上海的流调轨迹,苏州迅速展开排查,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673人,次密接1040人。在11月26日《姑苏晚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一下子赢得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网和“学习强国”等平台第一时间的转载和点赞,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
“面对这样的事件,苏州人民没有丝毫的责怪,也没有发生‘怪三怪四’的‘甩锅’现象,多的更是一种宽容和理解,凝聚起了温暖的力量,展现了疫情下的暖心互动和文脉赓续。就连张文宏医生也发推文:‘愿全球免疫屏障早日建立,我们可以放心地去苏州,参加一个古建讲座,逛一下苏州斜塘土地庙与甪直保圣寺’。”
在宋言奇看来,吴地文明因水升起。水的柔韧塑造出苏州这座城市如水一般兼容并蓄的东方腔调。而这种江南文化的腔调,和园区开放包容的胸怀最终塑造了一种文化自信,一个“万众一心”的同心圆。
“被文化浸润的城市,有力量。苏州工业园区温情善意,刚柔相济,即使身处逆境依旧坚定亲和,并具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既是从文化传统里生长出来,更蓬勃在充满生命力的未来。”
家门口的“熟人支持网络”,用爱和力量增强城市韧性
抗击疫情是一个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类“社会共同体”共同投入,群策群力,形成合力。
在宋言奇眼中,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也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堡垒。社区作用发挥得好,防控实效才能落实到“最后一米”。尤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社区在防控方面的“本土化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在疫情之下,很多弱势群体的困难会被“放大”,而社区“本土帮助”就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在疫情防控时,苏州工业园区各个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在疫情防控宣传、人员排查,还是疫情救济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网格化体系,更是实现了“无缝覆盖”。同时,在一些比较成熟的社区,园区体制资源与民间资源交融,社会资本有效“嵌入”疫情防控,使园区在联防联控中赢得主动。
“疫情之下,社区‘最后一米’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加强社区应急化管理、发挥社区在应急状态下的作用,这个课题苏州工业园区做得很好,尤其在体制机制、规章制度、日常建设等方面尤为突出。在应急状态下,社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增强城市在突发事件中的‘免疫力’。”
“因为社区是面向基层和全体所有市民的,社区有爱有力量,身处其中的居民才能稳步提升理性,沉着应对危机的社会韧性。未来园区可以进一步加大社区韧性知识、政策、技术的社会宣传教育,让全体居民知晓应对各种危机的相关方法和技能,增强社会民众的忧患意识,主动增加防范,做好各种准备。”宋言奇说:“园区还可以进一步规划建设公共空间,举办公共活动,加大民众参与,为广大民众提供社会交往、互动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增强应对危机或风险的集体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