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建设与思考
2022-07-11赖庆娜郑焰英
赖庆娜,郑焰英
(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108)
0 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持续实施,我国在教育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上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科研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作为提升教学与科研质量的利器,其整体数量和质量也在教育经费的支持下得到很大的增长与提高。目前,从科研设备持有的数量与质量上看,我国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但随之衍生出一些问题,如设备分布不均、部分设备利用率不高和共享率低等,正逐渐成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新挑战。这些问题在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地方普通高校中尤为突出。本文在福建各普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的详细调研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管理经验及自身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知,围绕如何提高各地普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共享率,使资源得到合理及充分的应用,提出了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的建设与思考。
1 地方普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①大型仪器设备专业性强,科研项目覆盖面窄,属小众化的使用资源[1];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够,缺乏一个统一的对外输出信息的平台,仪器设备得不到有效推广,仪器不是被使用坏而是被放置坏;③目前福建现有的已建立的仪器共享平台,多数不具备对外承接资质,这就导致仪器难以做到对外共享,福建除了福建农林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和福建医科大学公共技术中心对外开放共享外,其他普通高校暂未实行对校外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整体的开放程度偏低。
1.2 仪器管理体系不健全
据调研结果显示(表1),目前福建21所地方普通公立本科高校只有5所高校成立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而其余16所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基本都是挂靠教务处或资产处。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偏低导致管理体系构建重视不足。另外只有5所公立本科高校同时具备独立的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办法和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办法,有14所地方普通高校甚至没有发布独立的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办法。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无制可寻”的情况频频出现。
表1 福建21所地方普通公立高校仪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3 管理技术队伍建设重视度偏低
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普通高校为尽快提升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容易出现把重心放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大型贵重仪器的购置上,忽略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以闽江学院为例(图1),根据最新中国内地大学ESI排名,闽江学院全球排名提高了210位,SCI年发表总数突破500篇,近几年30万以上新增仪器年增长量稳步递增,仪器总价值超过1亿元,可以说闽江学院近几年科研成果斐然,但是实验室专任技术人员数量不仅没有同步提升,在2020年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配套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是保障大型仪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科研成果稳步输出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中,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进度缓慢,人员晋升机制模糊、进修机制缺乏、科研平台搭建经验不足等现实情况,不仅不利于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功能拓展。
图1 闽江学院2018—2020年的科研投入及成果
2 建议与措施
2.1 构建虚拟的联合分析测试中心
管理的规范、资源的整合,是提高地方普通高校大型仪器使用率的关键。在各学院中心、实验室产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校级实验室管理部门统一整合学校已有大型仪器设备,协调校内相关专业人才,进而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方案。该方案涵盖主体管理、目标设定、制度设计、人员组织、操作激励、过程控制、策略修正等多项内容,并将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区域不受空间限制的虚拟联合分析测试中心[2],从而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和开放共享。在主体管理方面,校级实验室主管部门可组织不同仪器类别平台负责单位,如化学分析类仪器共享平台、分子生物类仪器共享平台、物电类仪器共享平台等,对二级平台的管理方案进行细化及量化,形成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的二级实验室平台运营机制,真正保证每一个平台顺利实现开放共享。构建虚拟联合分析测试中心的理念还可以拓展到多校共建上,各高校要以产权不变为前提,地方普通高校优势专业要主动对接“双一流”高校的相应专业,通过“弱弱联强”来建设“区域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不断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和收益率,从而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的支撑服务。
2.2 配套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信息化系统
联合分析测试中心由于不受空间限制,因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信息输出窗口,而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设计一套实验设备共享平台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仪器设备的开放预约、管理及绩效统计等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相对成熟并且适用于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中较为知名的信息技术公司有安徽朋得、厦门蓝海天等。
2.2.1 共享管理信息化系统
共享管理信息化系统通常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设备信息管理模块、预约管理模块、仪器费用统计管理模块及使用效益分析模块[3]。随着众多高校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和完善,逐渐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系统的工作模式。但是如何实现管理端和用户端的良性互动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任何的管理不是单向施加规则,而是需要管理链的两端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在使用和交流中建立良好口碑对地方普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的宣传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普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不可小觑的推广力量。
2.2.2 信息化系统管理
信息化系统管理主要针对仪器预约管理、样品承接管理和失信管理。预约管理中主要对3种用户进行权限设置,包括系统管理员、仪器管理员和普通用户,本文不做详细赘述,主要侧重样品承接管理和失信管理。样品承接管理中校外用户的样品承接管理是仪器开放共享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校外用户在预约仪器时需要备注样品储存温度,方便仪器管理员提供储存条件,同时对是否需要回收的样品也需要在预约时做说明,避免样品丢失或者回收失败。失信管理主要是指“黑名单”管理,包括未正常退约、未按时缴费、恶性破坏仪器等。建议可先口头警告并告知实验室和课题组负责人,2次犯规则限制预约,3次犯规将冻结预约功能并系统公告。健康的失信管理系统要依靠学校和学院领导以及实验室和课题组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对于刚刚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地方普通高校,失信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整个共享管理系统重视度、严谨度和完整度的体现,给普通用户、尤其是校外用户一个严谨治学的好印象。
2.3 建立仪器有偿使用收费标准
目前,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普遍实行设备有偿使用机制,这对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营,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及科研院对内进行有偿使用的同时,可以积极拓展面向社会的对外测试服务,以补充设备的折旧及损耗。以厦门大学生物医学仪器共享平台、福建农林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为例,这两大平台根据自身设备的配置价值设定了相应的测试费用标准,仪器所调研和购买的院系教师可享受优先使用权和20%~50%的校内标准优惠幅度,而对外测试价格标准均高于校内标准1倍左右。收费的标准应依据详细的固定资产资料,包括维护费、能耗费、管理费、耗材费、折旧费等,这样有助于更详细的核算运行成本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有偿使用价格标准。厦门大学的收费标准比较全面具体,可以作为地方普通高校仪器共享平台收费标准的参考依据之一。如《厦门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开放使用收费暂行管理办法》中就表示,收费项目一般由开机费、材料费、机时补贴费和学校补贴政策组成(表2)。
表2 厦门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开放使用收费项目
收费只是设备有偿使用的手段,目的在于规范实验室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鼓励人员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在美国,如果是以科研为目的,使用仪器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但是需要在成果上注明提供服务的平台和仪器[4],这就为地方院校的共享平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一方面通过低收费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方可以通过文章“冠名”获得平台的推广,提高所在院校的知名度。建议地方普通高校有偿使用制定初期,对外收费标准不高于该区域兄弟院校同水平仪器收费,甚至为了知名度的推广可适当放宽收费标准,学校可为因收费较低导致运行成本不足的管理单位提供适当的补助。
2.4 健全管理技术队伍培养
大型仪器设备技术含量高,需要有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和操作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而言,考评制度的完善以及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4.1 完善考评机制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构建具有适用性、可量化、个性化的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指标体系是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顺利运行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考核指标[5]主要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功能开发等方面的使用结果等。不同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对不同的考核指标具有不同的倾斜性,从而制定个性化的综合评分办法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进行考核评价。这个考评机制与经费划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奖金发放等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利益双向挂钩,既包含激励机制,又包含问责机制。
(1)激励机制,针对仪器的应用和开发,尤其是利用仪器共享产生的科研成果,对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奖励的对象既包括使用者,也包括管理者,特别是针对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工作的大型仪器设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奖励还应该包括继续学习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机会,比如出国访学和提高学历等,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带动技术管理人员对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积极性,鼓励技术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和使用工作,倡导基于所负责仪器设备的新应用开发,并制定相应奖励机制鼓励创新。
(2)问责机制,针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不达标的情况,要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追溯至设备购买提出单位、审核单位及设备管理单位,制定合理的问责机制,给予失职部门必要的惩罚等。惩罚涉及经费划拨、大型仪器采购额度、人事晋升等,这样才能表彰先进、批评落后,增加管理人员危机意识、切实改进工作。
2.4.2 建立学生技术队伍
目前,地方普通高校中在该方面的重视度不高,且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因此,在积极寻求更高重视度的同时,可以尝试在地方普通高校中培养一只学生队伍来作为管理技术队伍的补充。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操作维护比较简单易上手的仪器,使专业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维护和应用高精密仪器,甚至可以把学生队伍作为仪器管理技术队伍的培养对象,保持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与平台管理而提前加入实验室,为学生后期继续深造或者择业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的渠道。
2.4.3 重视实验室资质认定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对实验室运行管理水平的专业评审,是对实验室人员管理运营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考核。尤其对地方普通高校而言,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考核,不仅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质量获得业界认可的基础,也是学校科研水平获得国家重点高校和教育部认可的关键所在。考核的重点包括实验室人员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人员培训的目标计划和日常记录、技术方向的变更和转岗、在新岗位上的适应性和持续性等内容[6]。从考核的重心可以看出,对实验室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考核的核心所在。所以,充分调动各岗位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人员管理运营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考核工作的当务之急。
3 思考和展望
随着地方普通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数量不断增加,设备性能日益精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必然趋势。对地方普通高校而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担负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担,对地方普通高校“更名申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在越发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关键要素。如何做好共享平台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仪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好大型精密仪器,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需要更多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