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07-11马戈周小倩陈欣

贵州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脊髓型张量椎管

马戈 周小倩 陈欣△

(1.榆林市第一医院影像科,陕西 榆林 718000;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04)

现核磁共振脊髓型颈椎病中有效的诊断方式,其中常规核磁共振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实际工作中发现其可能低估患者脊髓的损伤[1]。现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通过微观探查患者脊髓组织的改变,利用形态学变化来评价脊髓受损程度,进而达到早期诊断的效果,为临床早期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及为预后评估提供前提保障[2]。本文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另选择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0.58±1.14)岁,体质量48~75 kg,平均体质量(62.48±1.25)kg,椎管无狭窄(椎管正中矢状径≥10 mm)63例,椎管狭窄(椎管正中矢状径<10 mm)37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0.77±1.09)岁,体质量46~77 kg,平均体质量(62.70±1.20)kg。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以颈部不适、疼痛、僵硬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无力以及Hoff mann征阳性等;常规核磁共振显示椎体与附件骨质增生、后纵韧带与黄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椎间隙狭窄;常规核磁共振显示受压位置无T2高信号。纳入标准:研究组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对照组经检查显示脊髓信号正常;交流与听力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剔除标准:合并颈椎肿瘤、精神类疾病、炎症、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或者其他脊髓病变;存在核磁共振检查禁忌症;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选择3.0T 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仪器(Philips Actieva)与16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表面线圈,分别实施矢状位T1WI、T2WI与横轴位T2WI 探查,其中矢状面FES-T1WI序列,TR/TE 530/7.3 ms,层间距0,层厚3.0 mm,视野250*250 mm,矩阵315*250,NEX 2;矢状面FES-T2WI序列,R/TE 2739/100 ms,层间距0,层厚3.0 mm,视野250*250 mm,矩阵312*237,NEX 2;横轴位T2WI序列中,TR/TE 3844/120 ms,层间距0,层厚2.5 mm,视野200*200 mm,矩阵248*186,NEX 2,范围控制在C2-C7水平。随后实施扩散张量成像,其与常规横轴位扫描定位相似,选择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利用采集技术,扩散加权系数b值是0、10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32,TR/TE 4955/55 ms,层间距0,层厚2.5 mm,视野200*200 mm,矩阵112*109,NEX 4。最后将获得的图像传入软件工作站,对其横轴位各向异性分数图、表观弥散系数图进行重建,在脊髓中央选择感兴趣区域进行观察,但避开脑脊液与伪影区域。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各组间在C2/3、C3/4、C4/5、C5/6、C6/7节段上ADC(表观扩散系数)、FA(椎间盘层面颈髓各向异性)值,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2 结 果

2.1两组不同节段的ADC、FA值的比较 在C2/3、C3/4、C4/5、C5/6、C6/7节段上,研究组的ADC值高出对照组,但FA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节段的ADC、FA值的比较

2.2研究组中不同椎管情况的ADC、FA值的比较 在C2/3、C3/4、C4/5、C5/6、C6/7节段上,椎管无狭窄者的ADC值低于椎管狭窄者,但FA值高出椎管狭窄者(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中不同椎管情况的ADC、FA值的比较

3 讨 论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是在活体上测定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方式,具备直观、无创等优势,同时可从三维层面或者角度观察到患者脊髓神经纤维束的微小结构,进而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4]。

本文结果显示,在C2/3、C3/4、C4/5、C5/6、C6/7节段上,研究组的ADC值高出对照组,但FA值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中椎管无狭窄者的ADC值低于椎管狭窄者,但FA值高出椎管狭窄者(P<0.05),提示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不仅能够鉴别疾病,同时还可对椎管狭窄情况进行评估。其中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作为新型核磁共振技术,其是在DWI基础上进行改进,期间利用扩散敏感梯度的方式从多个方向量化水分子的扩散各向异性,同时展现出活体的微小病理生理结构[5]。其中包含多个定量指标,例如ADC、FA值等,前者表示物质分子的自由运动,可展现出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功能,其数值越低,水分子扩散功能越弱;后者则是表示水分子各向异性成分在全部弥散张量中的比例[6]。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常伴有椎间盘以及颈椎骨质退变,同时存在椎体骨赘,直接压迫颈髓或者营养脊髓血管,可造成其血供障碍,进而引发相关功能异常。其中受压迫期间,患者脊髓灰质内神经元衰退,且出现白质原发性脱髓鞘,随着压迫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可丧失较多运动神经元,甚至造成囊变与坏死,提升脊髓慢性损害的发生风险[7]。上述微观结构的变化容易造成脊髓水分子扩散异常,进而影响ADC、FA值改变。另外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过程存在一定连续性,其中造成脊髓持续性损伤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因为脊髓受到连续性或者间断性挤压,从而使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并引发组织缺氧缺血,最终出现脊髓灰质或者白质神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脱髓鞘以及神经细胞坏死等损害,促进细胞外间隙水肿,减低纤维束,加上慢性压迫增加椎管中压力,使得蛛网膜下腔脑积液流动异常,其中脑脊液进入脊髓,形成小裂隙。由于神经纤维或者髓鞘断裂、Walerian变性、组织液化、细胞外水肿、脱髓鞘等,均可造成颈髓受压,且受损位置各向异性、扩散速率出现变化,进而提升ADC值,减低FA值。因此ADC、FA值可有效展现出患者脊髓损害以及修复情况,因此证实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价值。

综上,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诊断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鉴别疾病,同时还可对椎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脊髓型张量椎管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一类张量方程的可解性及其最佳逼近问题 ①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严格对角占优张量的子直和
一类张量线性系统的可解性及其应用
四元数张量方程A*NX=B 的通解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