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悦目谁家园
——宋画里的生活
2022-07-11整理楼玮玥
整理 楼玮玥
陆游曾写诗《小园新晴》道:“物华心赏元无尽,剩住人间作地仙。”中国文人都有一个造园梦,而把造园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当属文艺皇帝宋徽宗。他亲自构思设计而指导建造的寿山艮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极具神秘色彩的园林。叠山、理水、建筑、花木,一座园林犹如一幅中国山水画,恬淡而幽静,秀丽而挺拔。千载已过,丘园犹存,这些极富诗意与雅致之味的亭台楼阁,如今已成为杭州城中不可或缺的景致。致敬传统文化,承袭生活美学,徐徐展开的一幅幅宋画,正将我们带回那个可以遍邀好友、饮酒、抚琴、听风、弈棋、清谈、禅悟、题诗、作画,与山水相逢、享受生活真趣的年代……
主持人|楼含松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主持人:深深庭院,“园林”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画境里,他们将山水纳入园林,又将文化赋予园林,成为沟通诗人抒情世界与现实的桥梁,在自然意趣之外,也透视出他们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哲理。早期古典园林起源于秦汉时期,以皇家园林为主,比如著名的皇家园林阿房宫就在建设规划中运用了“天人感应”这一思想;到了魏晋时期,私家园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文人画家也参与到造园活动中,这一时期,中国奠定了属于自己的古典园林艺术风格,并在宋代逐步走向成熟。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怎样的特色?古典园林又能为我们现代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启迪?
孙以栋:我出生于北方,曾到访过辽宁省鞍山千山的园林,观察到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之大不同。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多庄严大气、富丽堂皇,讲究严肃认真;南方园林则重在借景布景,追求天人合一,以清新淡雅为主。
自我来到杭州读书,到实践做项目,再到成为一名教师,已与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来到杭州、上海的我,走访了诗画江南里的一座座古老园林。古人曾说,“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这指的便是上海豫园。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的东北部,是与上海老城隍毗邻的一处园林,包含了亭台楼阁、假山和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是上海较为典型的一处园林景观。
【编者按】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阶段,宋韵文化也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2021 年8 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工作要求,并将逐步推进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理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宋韵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宋韵文化旅游开发、南宋文化品牌塑造、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宣传推广等“六大工程”。宋式生活美学是杭州与宋代的连接点,以它为代表的生活态度,正悄然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求学时期,为了丰富对园林的认识,我又走访了北京颐和园、北京圆明园、福建土楼、苏州狮子林、扬州个园等著名皇家、私家园林;教书育人后,我又参与苏州博物馆、拙政园、西泠印社、郭庄、胡雪岩故居、余荫山房等项目建设。这些宝贵的经验都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并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说起中国古典园林,假山等要素自然必不可少。事实上,古典园林的建筑要素不仅包括掇山、理水、书法、建筑、植物,还囊括了文学、色彩、情感、意境等等。反观国外园林则各有特色,比较著名的有日本清水寺、三十三间堂等,有参照中式园林建造之意,还有意大利提沃利的阿德利阿纳村庄、切瓦拉古村、五渔村,是文艺复兴、巴洛克等时期留下的宝贵文物古迹。在我看来,西方园林更侧重人工美,喜欢人化自然,注重形式,讲求理论和逻辑;而中国园林更注重自然美,拟人化自然,讲求意境美和偶然性。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园林有三重审美意境,第一层是“竹坞寻幽,醉心既是,秀色堪餐”,令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第二层则到了“渴吻消尽,烦顿开除”,把烦恼都抛却到九霄云外;到第三层,就变成了“凡尘顿远襟怀,可谓是随方置象”,可谓是各有所宜,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中国园林的类型大致分为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书院园林、市井园林;而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则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在宋代的名画中,我们也可以一瞥园林的踪影。比如《西湖清趣图》中的钱塘门、岳坟、小新堤、雷峰塔、澄水闸、钱湖门、清波门、城内望楼、涌金门及丰乐楼等,体现的便是宋朝临安城的园林之风。
孙以栋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宋花卉图
美国建筑理论家艾里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座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模仿着西方在提高城市容积、效益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但也正是在后疫情时代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我们的城市仍需要抓住独有的良渚五千年历史的深度、大运河绵延不息的宽度、西湖底蕴的厚度、南宋不朽的高度,为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不懈努力。
主持人:《水浒传》第十二回中,人称“青面兽”的杨家将后人杨志,为光宗耀祖押运宋徽宗派人在南方收集的奇石花木回京,不料却在归途的河边翻了船,将花花草草散尽在河中。这本是宋徽宗为即将在开封建造的园林所特意寻找的,也足以说明在北宋时期,北方的建筑已经开始大量吸收南方园林元素。您作为园林设计者,能否为我们讲解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上的独特之处?
▲ 宋人生活
郑 捷:元代诗人释惟则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我成长于狮子林和拙政园边,可以说狮子林就是我游玩的“后花园”,那时我也常常流连忘返于其间的山林水石。小学之前,我来到杭州生活,之后一直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近五十年,并有幸负责完成了多项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经历了其中的建设过程,比如参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二期建设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还负责完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法云古村(法云安缦酒店)、三台梦迹景区、八卦田等的风景园林设计,以及运河拱宸桥历史街区改造设计工作。
我认为,园林艺术不仅仅指的是园林中的建筑以及围绕其周边的花草树木、山石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园林中各要素的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所呈现的人文主题风貌和意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中国传统园林追求的永恒主题。在我看来,中西方园林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就在于两者文化背景的巨大不同。外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园林似乎只有亭台楼阁,而意识不到对于自然的指向。通常西方园林建筑师注重于把每个园林设计得与众不同,以显性的形态彰显其独特的艺术形象与个性,在设计上更为关注外在的园林要素及其空间形态作为主体的表现。
宋代园林相对于其他历史时期,呈现出“壶中天地”的艺术特色,强调以尺度相对有限的园林要素和规模明显局限的园林空间,来隐喻或转译阔大深远的审美场景和主题意境。这种特征与其他文学艺术由盛唐演化至两宋呈现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高度复合、高度同构的特点,人们通常谈论的园林传统从文化传统大系统来说,只是一种艺术细分领域的小传统,与大传统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整体关系。文化大传统以心物一元的本体论为立足点,深刻地影响了园林艺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小传统则包括了园林环境营造和园林生活的历史传统,围绕园林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相应的园林建造观念、技艺、工艺、材料等内容。
“户庭虽云窄,江海趣已深,袭香而玩芳,嘉宾会如林。”宋人园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达到了华夏文明史的巅峰高度,却始终谨守着“人与天调”的传统观念,强调在四季中,园林生活遵循“顺天时、奉人事”的原则,与四季和十二时辰的更替相呼应,并在园林中顺应二十四节气安排不同的活动:清明时要折柳、参加花宴、游园;立夏时节则要参加蕙兰会、尝新果、品七家茶;白露时节要待月、簪秋、咬秋;立冬时节,又要参加庆长宴、消寒会、品尝冬分酒。
由宋人对于园林风雅生活的追求而来,宋代园林环境也出现许多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宋代园林中建筑造型及内外檐装饰较为柔美静雅,呈现典型的宋代美学特质;而花、石、鱼、瓷等园林要素、器物所形成的时尚则展现了宋代园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和独特品味。
中国园林中盆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南宋花卉栽培技术趋于成熟,主题丰富,出现如盆松、盆榴、盆中四季金桂、盆栽海棠花、芭蕉盆景、石菖蒲盆景、水仙盆景、万年青盆景、菊花盆景、兰花盆景、盆栽荷花等形式多样的盆景,我们可以在宋画《狸奴婴戏图》《桐荫玩月图》《岁岁平安图》中粗窥一二。其次,在手法上除了继承唐代附石式以外,南宋园林植物盆景还出现水旱式、蟠干式、丛植式等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总的来说,宋韵美学生活强调内在心性相融、人与天调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在追求发达物质生活的同时,应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认识来学习宋人由物质到精神的多层次追求,才能在今天的杭州城真正点亮宋韵文化的璀璨色彩。
郑 捷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景观)总设计师
▲ 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