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钟之音远古来

2022-07-11

人民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乐声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乐团专门排了一台《长江之韵编钟音乐会》,首次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表演。没想到观众那么热情,几乎一票难求。我欣喜地看到,随着编钟音乐的发展和推广,编钟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真正“活”起来了。

1978年5月末,在埋藏2400多年后,曾侯乙编钟重现人间。为了检测它的乐音,在现场专家的指导下,几位音乐爱好者试奏了《东方红》《国际歌》等一组乐曲。8月1日下午,曾侯乙编钟的首场“现代音乐会”在出土地附近举行。

1984年9月,历时4年复制的全套编钟“形似声似”,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的验收。湖北省博物馆在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的协助下成立了编钟演奏组。当年国庆节,演奏组应邀赴京演出。1987年,湖北省博物馆设立专门的编钟演奏厅,平均每天演奏三四场,供参观者欣赏。

我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学的是民族乐器,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和演奏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自从博物馆里有了舞台,我便日夜钻研,掌握了编钟演奏技巧,这让我有幸成为一些重要活动的参与者。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现场,曾侯乙编钟登台。音乐家谭盾在武汉选出6名编钟演奏者,我是其中之一。在那历史性的一刻,听见编钟庄重、雄浑的乐声与大提琴、钢琴、合唱完美融合在一起,那种震撼,我毕生难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采用的音乐《金声玉振》中,我负责制作石磬等石制乐器与编钟和鸣,还参与了音乐的录制。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的编钟演奏多次走出国门,登上许多著名音乐厅的舞台,几乎每次亮相都会引起轰动。全世界有6亿多人次聆听过这来自远古的乐音。

作为文物的编钟来自尘封的历史,但作为乐器的编钟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走向未来。曾侯乙编钟出土后,一些音乐家为它创作了一批古风乐曲,我們也曾演奏过《梁祝》等传统民乐。但编钟所能表现的,远不止于此。近年来,以《诗经》《楚辞》为来源,我们创作了《关雎》《九歌》《天问》等曲子。我们还和现代音乐家合作,进行了许多新尝试。2018年,编钟演奏的游戏乐曲《风一样的勇士》获得很高的网络点击量。2022年湖北省博物馆元旦音乐会上,编钟与钢琴合奏《我的祖国》,受到好评。

古老而又年轻的编钟,将在乐声中传承,获得永恒的生命。

猜你喜欢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乐声
《百年民俗 湖北记忆》
曾侯乙的音乐之声
曾侯乙编钟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丰满而高清晰 LA Sound(银乐声)Deviank(迪维安卡)系列发烧线材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你的乐声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我爱葫芦丝
免费开放背景下游客对博物馆感知价值的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