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馆藏革命文物智慧管理

2022-07-11王珏

人民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武汉

王珏

在湖北武汉武昌江边,一条名为都府堤的街道,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观众。这里是武汉革命博物馆所在地。这条长度只有417米的街道上,坐落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在内的革命旧址和场馆。

近年来,武汉革命博物馆以科技赋能馆藏资源管理和数字化利用,启动藏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博物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曹波说,在革命文物保护方面,武汉革命博物馆创新博物馆藏品管理服务模式,做好新入藏文物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建立文物数字账本,对现有的馆藏文物资料分期分批次做好文物信息化、数字化工作。

打开“武汉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语音导览”栏目,观眾可以在线获取语音导览,获取“私人定制”的讲解员。点击“全景展馆”,观众可以从空中到地面720度观赏场馆全景,更可以进入到展厅内部,细细参观陈列展览,足不出户享受高清游览体验。

在传播方面,武汉革命博物馆积极建设微信公众号、智慧博物馆综合服务管理支撑端。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技术手段,武汉革命博物馆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服务于展前、展中及展后全流程,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博物馆游览及公众服务、文化传播平台。另一方面,智慧博物馆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找出最受观众喜爱的游览区域、文物及活动,不同时间段的客流热力分析、观众情感分析等,支撑博物馆游览服务、文化推广决策。

今年,武汉革命博物馆对智慧博物馆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升级。观众通过实名制预约,扫码进馆参观。博物馆可精准掌握观众健康状况、进馆时间、进入场馆情况等。曹波说:“下一步,我们要实现对馆藏革命文物智慧管理、保护和展示,全面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水平,为文物数字化修复、文物历史研究、文物展示等提供数字基础和平台,同时,加大自助导览在全馆的覆盖范围,开发更多的公众服务功能,建立起和观众持续互通、互动的互联网文化社区。”

近年来,科技不断助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1月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强化革命文物研究阐释,拓展革命文物运用方式。为此,各地纷纷展开探索。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红岩文化展演与传播技术集成与示范”为抓手,通过曲面投影、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打造《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推出“馆长说党史”专栏,依托新媒体手段,用故事化的讲述和通俗的理论阐释讲说党史。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红军长征追踪馆借助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通过多媒体、幻影成像等展陈手段,打造场景复原、电子沙盘、红色电影等内容,增加和观众的互动。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将积极运用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通过虚拟展示、“云”直播讲解、智慧博物馆等创新方式,实现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相得益彰,增强代入感、沉浸感、愉悦感,促进革命文化的广泛深入传播。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武汉
馆藏
文物的栖息之地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