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种策略
2022-07-11申颖
申颖
语文素养就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人文素养等。它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的内容。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学科素养。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根据当下的发展观,树立语文教学专业化、科学化的意识。如此,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来探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播放《新闻周刊》,引导学生进行微评论写作或五分钟即兴演讲,提升他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近些年来,高考作文题常常聚焦热点人物和事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央视的《新闻周刊》在45分钟的时间里梳理了一周内国内最重要的新闻、观众最关注的人物。其中有热点事件,有精彩点评,既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增加思维的深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观看这个栏目的视频,并让他们围绕某个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微评论写作或开展即兴演讲活动,要求观点清晰,有理有据,逻辑严谨。学生从最初的书写直观感受,到模仿“白式”评论……其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亦可及时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步提升其建构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通过展示时评素材或开展辩论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富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如“如何写好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述材料,开门见山地亮明观点。这样的活动适合那些写作能力不够强的学生,能让他们形成紧扣主题进行论述的意识。经过数次训练之后,我班大部分学生的思辨能力相较于之前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教师还可精选《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的时评素材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模仿、学习。这些时评文章从标题,到结构,到语言,处处闪耀着思维的光芒。学生始于模仿,终于创造,其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第三,组织学生参与作文互评互改、名言警句积累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水平不够高,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语言苍白、内容单薄、缺少美感。教师可以利用小组互评互改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他们在欣赏他人优秀作文的同时也会揣摩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进而写出好文章。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每日分享名句的活动,如让学生在课前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名言警句写到黑板上,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分享。久而久之,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后,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第四,开展经典作品分享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急功近利,不重视阅读经典,缺乏关注中华文化的自觉意识。对此,教师需帮助他们补足短板,让他们站在文化的视角洞察时事,增加其思维的深度。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具体来说,可以组织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开展经典作品分享活动,甄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家名篇(既可以是短篇美文,也可以是整本书),让他们每周都读一读,以此来积累写作的素材,拓宽文化视野。之后,定期让他们分享自己看过的经典作品,谈一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并写下阅读感悟。
综上所述,身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开展写作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