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对幼儿自我概念和创造力之影响
2022-07-11王婧茹
王婧茹
在幼儿教育中,自我概念是幼儿认知自我的一个基础环节,创造力是幼儿抽象思维的具象表现,两者共同指向了幼儿在动态成长过程中需要去培育的人格和培养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必须贴合幼儿现阶段的特点。而戏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表演者在虚构的情境和角色中通过主动代入的方式来探索和研究人与人之间、各种主题事件之间的关系,参与感强,这恰恰与幼儿现阶段的思维特点有着极高的契合度。
1.自我概念影响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自我概念包括了身体自我概念、心理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自我概念,遵循“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的进阶轨迹,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自我概念都会对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在“生理我”阶段,幼儿自我概念更多的是表现在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与他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其创造性自然地围绕自我展开。在“社会我”阶段,幼儿的自我概念更多是围绕自己与社会环境、与他人的关系所形成的。与之对应,在创造力上,“社会我”阶段的创造力覆盖范围和呈现内容就会比“生理我”更加宽泛和丰富。一般来讲,自我概念和创造力是同向成长的。
2.创造力映射自我概念的内容
幼儿创造力表现在思维上的主动性发挥和行动上的实践性尝试,其发展映射了自我概念的内容,从认知与模仿开始,然后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结合生活经验、学智启发等来融入自己的理解。比如,在绘画内容和表现元素中,大班幼儿较小班幼儿会更加丰富多样,甚至更有逻辑性。在亲子作画中,孩子与父母手牵手,背景是游乐场、公园等,这是因为大班幼儿的自我概念已经从“生理我”发展到“社会我”,创造力就会映射出更加多层次的自我概念范畴。
1.路径轨迹趋同
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历程,虽然表现范围相当广泛,但没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更多是对幼儿“主观能动”的一种激发,而戏剧教育亦是如此。幼儿园里的戏剧课程,并不是要幼儿从技能上去掌握戏剧,而是要引导幼儿在表演、旁观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并收获直观的感受。比如,戏剧作为一门艺术,它含有夸张与想象的成分,甚至还有一种脱离于现实社会的艺术元素,这使得幼儿在表演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模仿力,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来共同表达自己的想法,释放情绪,传递感受。其实,表达的过程就是创造力表现的过程,是情绪与感受的接收与释放,也是自我概念中身体、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交互。由此可见,戏剧、幼儿自我概念、创造力三者同根同源,就像是树木中的不同分支,虽然在朝向上有所差别,但均指向阳光,且都是小树在成长为大树过程中不断分叉出来的。
2.实施过程互补
幼儿自我概念与创造力的形成需要有具体的经历和直观的感受,离开了经历空谈理论,自我概念就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实践。戏剧的表演需要表演者理解剧本及人物,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对白台词(在默剧中则无台词)等完成。离开了对人物角色的理解,表演就会变成指令完成而缺乏灵魂,离开了个人对戏剧内容的理解,表演就会变得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而这些都需要幼兒用自我概念去认知,用创造力去浇灌。离开了直观的感受,创造力的发挥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没有基础内容的铺垫。戏剧表演、自我概念、创造力三者间互相补充、互为依靠,如同藤蔓般彼此缠绕。
由此可知,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与幼儿自我概念和创造力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自我概念认知越充分、创造力越好的幼儿,越能在戏剧表演中有精彩的表现。而在戏剧表演中参与程度越高,越是沉浸和投入的幼儿,在自我概念的认知和创造力的培养上速度也会更快。
1.启蒙幼儿多种智能的发育
戏剧是一种艺术化的故事,有环境、情节、人物这三个最核心的要素。一般来讲,在最开始的戏剧教学时,教师会先将戏剧的内容完整地讲给幼儿,或是指定幼儿要扮演的角色,或是鼓励幼儿自己挑选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教师给幼儿“讲戏”,引导幼儿理解自己的角色与其他角色有怎样的互动,与所处的环境有怎样的互动等,此时幼儿既需要对角色的“我”建立概念,又需要对“本我”与“角色我”之间搭建关系,这就是自我概念的认知培养。当戏剧表演开始,幼儿进入角色后,他们就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肢体来表演。在一些简单的戏剧中,多数以扮演常见的、不同的动物为主,这就需要幼儿在表演时按照“对动物特点的观察+对动物的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这其实就是模仿为先、创造为后的表演思路。在戏剧中,角色之间会进行互动,这就需要幼儿与他人很好地配合,培养彼此的默契,这既是自我概念中“社会我”的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沟通、协调、建立团体意识的智慧。特别是当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出现了摩擦和矛盾时,幼儿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化解,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者调整自己的表演,如何通过适当的交际技巧解决问题等,而不是一味地哭闹发泄,这些都是交际智慧。总的来讲,戏剧教育可以启蒙培育幼儿的语言智慧、视觉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
2.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
戏剧中有非常丰富的元素,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概念和创造力。其一,声音元素,比如音乐。为了构建场景和营造氛围,音乐基本上都会贯穿戏剧全程,包括节奏的快慢、音色的高低、音域的大小、音乐本身的类型风格等,不仅是为戏剧量身定制,为戏剧服务,而且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幼儿的听觉,使他们更好地将自己代入到角色当中,这是音乐对表演创造力的一种助推。其二,灯光元素。在戏剧表演中,灯光对氛围的营造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力,比如亮色的灯光与暗色的灯光就会在视觉上带给幼儿不同的冲击力,教师可以让幼儿以视觉为入口来刺激自己的表现力,若能将灯光与音乐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加显著。其三,道具元素。道具是搭建舞台场景、模拟故事氛围的工具,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比如,在《森林音乐会》的戏剧表演中,帽子虽是角色服饰的一部分,但有的幼儿就会巧妙地用其来诠释角色。或是故意把帽子戴歪,营造喜剧的效果,或是在对白时故意用手指搓着帽子转圈,营造出角色“玩世不恭”的特点。这些都是幼儿对道具使用的创造力表现,也是幼儿对“角色我”这一概念的认知。总的来讲,戏剧表演过程中的丰富元素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到戏剧的世界中,用创造力来诠释其对自我概念的认知与理解。
3.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论是自我概念的培养还是创造力的培养,都是一个渐入佳境、由疏到亲的过程,从简单低层级到相对复杂高层级。与之类似,创造性戏剧不仅是一个能够引导幼儿探索、沟通、尝试、表达的动态过程,同时也为幼儿自我表达创造了自由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在即兴戏剧表演中,幼儿的表演是开放的,没有过多约束。戏剧教育课程中多样的表演风格与艺术手法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发挥自己能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长时间的引导和雕琢中逐渐培养幼儿的自我概念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健全健康的人格
从“生理我”到“心理我”再到“社会我”的发展过程中,幼儿通过不同的角度挖掘自己的独特性,激发潜能和优势,同时以身边的人、事、物为切入点,不斷地认识更多样性的自己。比如,幼儿在父母面前、教师面前、同龄人面前的表现会略有不同。当置身于温馨、安全、被尊重、被关怀、被肯定的环境中时,幼儿在行为上会表现出更多对同伴的包容和接纳,使自己的社会关系更为和谐,这是“社会我”中理想的状态。在戏剧教育课程中,幼儿就会学习到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在健全人格的构成中,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以及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幼儿参演戏剧的次数越多,所积累的表演经验越丰富,其人格养成也会越来越健全且呈现健康的态势。总的来讲,戏剧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塑造幼儿的人格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概念和创造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戏剧教育课程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境界。
幼儿园的创造性戏剧活动强调幼儿主动参与,这对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有先行性的作用。在戏剧表演中,幼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正确认识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自如操控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通过大脑思考、语言表达演绎戏剧中的角色与剧情,而这正是思维加工转换后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幼儿要与其他角色的扮演者协同合作进行表演,这既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社会交往技巧,又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从“自我”“他我”到“社会我”的过程中,幼儿的人格一步步地发展,从稚嫩开始,朝向完整,最终达到身心统一的健全人格。戏剧教育正是以这种绵密的内容与富有张力的方式,助力幼儿于成长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与创新发展。
(注:本文系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21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儿童戏剧教育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YZTD202101)
(责任编辑:牛丽真)